华乐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乐军事网 > 军事图片 > 芙蓉开彻徐娘老:歼20量产后我们当如何看待“落后”的苏57

芙蓉开彻徐娘老:歼20量产后我们当如何看待“落后”的苏57

时间:2019-08-05 08:55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10月19日,在俄罗斯著名军事类节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叶戈罗夫的纪录片《从T-50到苏-57》前两集播出不久之后,俄罗斯国防部又公布了此前4架苏-57原型机飞赴叙利亚作战的视频记录。自叙利亚战场归来,俄罗斯苏-57战斗机成为了世界上又一型“参加过实战”的第四代战斗机,关于苏-57战斗机,中国国内对其的评价一直是贬大于褒。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家花总比野花香”,中国自研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也恰好就在11月初的珠海航展上大放异彩。但当我们真正去细究苏-57的技术细节和发展历程,我们又可以看到其值得我们借鉴的闪光点。那么《出鞘》我们就来谈谈苏-57与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机歼-20之间的那些事。(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在纪录片《从T-50到苏-57》以及苏-57赴叙利亚作战的视频公布后,网上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受了歼-20在珠海航展上大放异彩的刺激”,“要找回面子”。不过仔细考虑一下,这种说法还是不能当真的。毕竟叶戈罗夫的节目以质量来看,拍摄周期绝对不下于数个月,之所以选在此时播出,最大的可能是“碰巧了”。毕竟歼-20会亮相本届珠海航展,则是在珠海航展开幕前不久才有的“模糊消息”。


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苏-57战斗机最尖锐的抨击是:这不就是个“拍瘪了”的苏-27么?其理由大致是:苏-57与苏-27外观相似,气动布局改动较小,机体承力结构几乎一致等。但这种说法是并不负责任的。因为按照这一说法,歼-20也不过就是一架“放大了”的歼-10。毕竟歼-20的首架飞行试验机,也就是2001号歼20的座舱及仪表盘布置与此前的歼-10几乎一模一样。这也与世界战斗机研制惯例相同,比如:第三代战斗机幻影-2000的原型机仪表盘完全照搬第二代战斗机幻影F-1。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第四代战斗机的诞生地——美国,在F35概念诞生20年以前,美国海军寄予厚望的海军先进战术飞机(NATF)项目中,洛克希德主导的设计方案也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拉皮版的F-14”。这实际上体现出了战斗机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技术积累与继承。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的三代机都没设计过的国家突然宣布自己要搞四代机;一个只看过四代机跑,连F-35项目都没参与的国家突然公布一款五代机模型。这样的“弹射式发展”有多大的可行性呢?答案不言自明。


当然,技术上的继承关系并不能影响战斗机的实际作战性能和划代。当年全机械式仪表盘的幻影-2000在设计定型后换装了三代机标准的3块液晶显示屏;当年用歼-10座舱将就的歼-20,如今拥有了较F-35更为简洁的座舱设计。虽然苏-57的机尾结构设计与苏-27相差不大,但其强度也完全足以开辟两个各能容纳2枚远程空空导弹的弹舱了。这些在设计之初“与生俱来”的劣势并没有最终成为制约这些飞机战斗力形成的“硬伤”。


同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苏-57与歼-20同为第四代战斗机,但中俄两国战斗机的“第四代标准”均服务于各自的空军体系,且都在不断发展。不论是中俄之间、还是中美俄之间,甚至是2011年的中国和2018年的中国之间,这一标准都不应该简单地画等号。举例来说:中国的歼-20不能进行F-22强调的“超音速巡航”;F-22不具备F-35的先进光学设备;F-35不能像苏-57一样进行“超机动”;苏-57的航空电子设备又会在歼-20面前相形见绌。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飞机在各自的标准下,都是第四(五)代战斗机。


具体到中俄两军目前的作战体系来说,中国空军同现在的美国空军一样,更加侧重飞机“看不见”的一面,即战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歼-20与F-35一样“堆砌”了大量电子科技领域最先进技术的结晶,如:低可探测性有源相控阵雷达、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光电瞄准系统(EOTS)等。这些体积和耗电功率都极大的电子设备无可避免的占用了大量的机体空间,这使得F-35看起来很“肥”而歼-20看起来很“大”。


不过从中美两国空军的取舍来看,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的。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战斗机只是一架“战斗机”,其任务范围也无外乎传统战斗机“制空”“对地”等任务。而一架高度信息化的战斗机则可以在遂行传统战斗任务的同时,以其高度信息化的能力“盘活”整个战局。比如,传统的空袭任务无非是“飞过去—发现—锁定—投弹—评估毁伤—飞回来”,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则可能是:多平台多种武器发射—歼-20抵达战区侦测并锁定目标—歼-20指挥武器集群攻击目标—歼-20进行毁伤判定的更高强度、更高烈度的全新模式。(动图请慢慢欣赏)


在这种高度融合、高度集成的作战体系中,每架飞机的武器搭载量已经不再是决定其战斗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尽管美国空军司令和歼-20总设计师杨伟都曾经极力强调武器搭载量对战斗机作战效能的影响,但从F-35战斗机和歼-20战斗机的发展来看,两者都没有像当年的F-22A一样,把“提升武器搭载量”这一课题作为最迫切的需求。目前,两者都仅能携带4枚中距空空导弹。在此基础上,F-35舍弃了传统的近距离格斗导弹;歼-20则舍弃了机炮和使用弹舱挂载对地武器的能力,换句话说,歼-20的光电瞄准系统仅能用于空战或为其他发射平台的武器进行制导。


作为对比,苏-57则与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A有颇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更加强调战机“看得见”的性能。比如: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等。从传统空战理论的角度出发,这种优化将使战斗机在空战中拥有更加强悍的实力。举例而言:超机动性强调飞机在过失速和超音速两个极端条件下的机动性能,远超此前的第三代战斗机。这使得苏-57和F-22将在飞行包线速度轴的某一端或两端,毫无悬念的碾压第三代战斗机。


超音速巡航也是相同的道理:除了能够快速响应,快速抵达交战区域以外,超音速巡航的指标还赋予了战斗机更加强悍的生存能力。众所周知,空空导弹的攻击包线在机尾的部分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而收窄。用更加直白的话说,飞机平时飞的越快,越难被别人“打黑枪”。在美国战斗机飞行员中曾经盛行这样一句话:清除后半球威胁最简单办法,就是将飞机加速到1.4马赫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因为苏-57是个“拍瘪了”的苏-27,其两部发动机悬吊于中央升力体两侧,弹舱位置相应的被移动到了机体中央的承力结构。这也导致了其尾撑宽度较苏-27大幅增加。由于弹舱位置较高,为了提高导弹的发射的成功率,俄罗斯还独创了X型的UVKU-50和UVKU-50L内置弹舱通用弹射挂架。相比于美国采用的垂直弹射挂架,这种弹射挂架弹射行程更长,使用也更加安全。


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的将不同国家的体系需求和标准“等同化”,我们就会陷入像部分俄罗斯媒体一样的荒诞逻辑。《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曾在11月18日发表文章称,歼-20拥有第五(俄标)代战机的全部特征,仅发动机除外。但事实上,第四代大推力发动机对于歼-20来说仅仅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歼-20连AL-31F都没有的用,只能用两台涡喷发动机来代替,也是不折不扣的四代机。而且哪怕真的使用了两台涡喷发动机,歼-20的作战性能也未必会逊于苏-57。


这也解释了为何歼-20已经开始大批量列装,而俄罗斯还只能对那5架原型机修修补补:平行来看,歼-20的AL-31F发动机确实逊于F-22A采用的F-119、F-35采用的F-135和苏57采用的117系列发动机。但既然AL-31F已经足以满足现阶段歼-20的需求了,为何还要苦等刚刚在歼-10B上试验成功不久的新矢量发动机,或者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的涡扇-15呢?反之,在俄罗斯的作战体系中,产品30发动机对于苏-57战斗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产品30一天不能大规模量产,苏-57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产品”。


此前也有人认为,苏-57迟迟不能量产,是因为俄罗斯“太穷了”。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我们不妨来算这样一笔账:像歼10C这样的三代半战机,几乎三分之一的成本在雷达上,加上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的其他部分,总计成本大致为整机采购价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则主要是材料和人工。结合中、美两国的经验来看,生产第四代战斗机的工时也不会比三代半战机高出太多。也就是说,如果三代半战机和四代战机的航电系统、发动机均没有太大差别的话,这两种飞机的造价差别,更多是由两种飞机的材料费用差别决定的。


这一情形恰好适用于苏-35S和苏-57这对同一条生产线上走下来的孪生兄弟。两者都装备了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在产品-30发展成熟之前,苏-57采用的117发动机和苏-35S采用的117S发动机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苏-57的单机造价不会高出苏-35S太多,即使尽力放大两者材料费用之间的差别,苏-57也很难比苏-35贵一倍以上。我们知道,中国引进的苏-35S战斗机裸机价格约为8000万美元。那么苏-57的实际采购价格最高也不过1.6亿美元。对于俄罗斯近5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此外,由于目前苏-57原型机与苏-35S战斗机为共线生产,如果俄罗斯真的下决心“现在开始”大规模量产苏-57,完全可以使用现有生产线转产,而不需要去为新建厂房和生产线而“破费”。上文我们之所以说“俄罗斯穷的造不起苏-57”有一定道理,是因为俄罗斯确实没有足够雄厚的财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30的成熟和大规模量产。归根结底,苏-57的发展可能还要向当年像苏-27“15年磨一剑”那样,目前其还是个需要我们悉心等待其成长“婴儿”。


作为对比,歼-20更像是一个“蛮横生长”的“小巨人”。据最新的消息,歼-20战斗机目前服役数量已经达到了3X架,预计今年年底还会再接收一批,达到4X架。这意味着,自2017年3月,首批歼-20量产机进入服役以来,至今年年底不到2年的时间里,歼-20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约4~5个飞行中队的水平。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美国F-22A战斗机的平均年产量。虽然还不能与F-35战斗机月66架的年产量相比,但作为一款刚刚量产两年的最新锐战斗机来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此外,网上有传言成飞新战斗机生产线厂房已经建设完毕,相信未来歼-20战斗机的产量还能更上一层楼。


总结来说,俄罗斯苏-57战斗机与歼-20战斗机除了同属“第四代战斗机”外,并无太多相似之处。两种飞机都立足于本国国情,服务于本国空军的实际需求。在对各自理念的实现方面,歼-20的进度要远远快于苏-57。这种研发速度的差异,更多是由于技术水平和军工体制的不同,但俄罗斯终究是一个航空强国,其发展模式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比如苏-57战斗机的研制经费中,俄罗斯政府的补助并不是主要部分,我们也可以尝试此种模式,借此提高成本控制和标准化的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次俄罗斯将尚未完全成熟的苏-57战斗机直接投入战场,而叙利亚战场明显不是一场高烈度战争,苏-57的前线部署和几次打击行动,很难说其中包含了什么实战意义或性能体现。其高调作风所蕴含的信息,实则是俄罗斯作为大国,对于地区安全的态度,以及其航空工业的自信。这种战略姿态也值得我们参考学习,虽然我国眼下没有战事,像俄方这样投入战争当然不太现实,但把新式武器拉出来进行海外部署,或在国际展会上主动亮相,相信也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


苏-57另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部分是其开放程度。在叶戈罗夫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苏-57的静力试验过程、发动机装配车间和矢量喷口运动等。俄罗斯人在保证了苏-57核心机密的同时,进行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既然歼-20的完成程度要远高于苏-57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俄罗斯一样将那些不触及核心机密的东西大方的展示给公众呢?在这里我们也希望今后像歼-20这样的先进装备能够对公众更加开放。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苏57,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杜特尔特。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