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晚,河南省多地突遭大规模极端降雨,部分灾区通信中断,在灾害中失去通信联络的受灾民众却突然接到短信:应急管理部紧急派遣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
此后,翼龙无人机在河南受灾地区上空盘旋8小时,执行了5小时的通信中继任务,实现了约50平方公里范围长时间稳定的移动信号覆盖。同时,翼龙无人机还完成了空中侦察任务,机上携带的合成孔径雷达、光电吊舱获取了大量灾区的一手信息。
2016年11月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的国产翼龙Ⅱ型无人机。图|新华社
在最关键的时刻让灾区的信息恢复通畅,不仅保障了抗灾紧急通信,也让人民群众能够发出平安或者求救的声音,可以说是灾区上空的生命信息通道。
从贵州安顺的机场起飞,穿越三省一市,飞行距离1200公里,任务总飞行时间近16个小时,翼龙无人机一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据悉,此次行动中,投入使用的是应急管理部为紧急救灾任务定制的“翼龙-2H”型无人机。该机今年5月14日在“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中首次进行了近似实际灾难条件下的演练,在河南水灾中首次得到了“实战”应用。
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翼龙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的无人机行业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那么,翼龙无人机拥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将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如何?
文 | 席亚洲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为战而生
无人机并非21世纪的全新发明,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出现了通过遥控技术控制飞机的尝试,在二战期间更是出现了许多投入使用的类似无人机概念的武器装备,例如德国的HS293反舰巡航导弹。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类似“翼龙”这样的大展弦比长航时的气动布局飞机设计方案,也可以追溯到二战,当时德国空军为了对抗美国的高空战略轰炸,开发了Ta.152高空战斗机,这种飞机就首次采用了这样的布局方案。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在这一领域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渗透苏联上空进行战略侦察而设计的U-2战略侦察机,就是非常典型的大展弦比设计,它的机身极为细长,机翼十分宽大,飞行高度达到了两万米。
这一设计除了能够提高飞行高度,同时还能够让飞机以很低的飞行速度取得十分漫长的留空时间,这对于高空战略侦察而言具备很高的价值。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局注意到了这种布局的技术优势,并研制了一系列采用大展弦比布局的有人驾驶轻型飞机。美国在这种机上搭载红外光电侦察设备和通信系统,凭借十几个小时的留空时间,对“胡志明小道”进行侦察,一旦发现地面上运输队的蛛丝马迹,马上召唤美军轰炸机和攻击机前来打击,这种战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009年1月1日,一架美军“捕食者”无人机飞过阿富汗坎大哈上空。图|新华社
但是,这种侦察机也有固有的缺陷,那就是飞行员很难承受如此长时间的工作。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成了关键。
这一时期,无人机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自动驾驶仪、高精度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等纷纷登场,而卫星通信技术的出现,让“超地平线”连续控制无人机成为了可能。
于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局提出了新的概念,称为“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缩写MALE-UAS。以此为发端,美国研制了一系列此类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展示出卓越性能,得到了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的重视。
1995年,由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在此前试验机的基础上开发的MQ-1“捕食者”无人机问世,这种无人机的起飞重量1.02吨,空中513公斤,可携带387公斤的燃料,使用一台115马力的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17公里/小时,长时间留空时速度1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250公里,最大留空时间24小时,实用升限7600米。
[注:当航空器的飞行高度逐渐增加时,外界气压和氧气浓度会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进气量,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减少,其推力一般也将减小。达到一定高度时,航空器因推力不足,已无爬高能力而只能维持平飞,此高度即为航空器的升限。升限分为理论升限和实用升限两种。]
除了前面提到的大展弦比的布局设计,“捕食者”无人机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是头部有一个巨大的“鼓包”,其中安装了卫星天线。理论上,用户将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通过卫星中继通信来控制这种无人机——当然,实际上由于通信延迟的问题,能够接受的操控距离在几千公里范围内。
2
干涉全球
最初,“捕食者”无人机只用来执行空中侦察和监视任务,后来发生了一些无人机发现敏感目标,空袭却赶不到的情况,再加上无人机本身也具备携带一定重量武器弹药的能力,美军开始尝试给这种无人机安装武器。
于是,“捕食者”通常的武器配置形态就成型了,即在两侧机翼下各挂一枚“地狱火”导弹。
就这样,“捕食者”很快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空军实施作战的重要装备,并在北约干涉波黑内战中首次投入实战。
此后,在1999年空袭南联盟,干涉索马里内战、阿富汗治安战、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后续治安战、也门反恐行动、2011年干涉利比亚内战和2014年干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诸多军事行动中,“捕食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这种构型的无人机进行了大量“斩首行动”,针对恐怖分子首领、恐怖训练营,炸弹制造作坊等目标进行了打击。
2017年8月21日,美军一架MQ-1“捕食者”无人机在土耳其东南部桑利乌尔法省坠毁。
在这一过程中,“捕食者”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这种飞机实在太小,可携带的燃料和弹药都太少,一方面无法在空中长时间使用机上的雷达等耗电量很高的设备,另一方面也无法执行除了“斩首行动”外,针对稍微成规模的恐怖分子力量的打击任务。
于是,在2001年,通用原子能公司推出了新型的MQ-9“死神”无人机,这种无人机的设计更加成熟,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7吨,可以装载1.8吨的燃料,外挂1400公斤的武器,使用9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482公里/小时,留空时间可达14小时,升限达到15000米。
在反恐战争中,“死神”较大的载弹量带来了更大的任务弹性,甚至在很多时候,发现规模不大的恐怖分子集结地,或者地面上转移的恐怖分子队伍等目标时,只需一架无人机就可以将其消灭。
此后,美国的无人机发展向着在正规战争中发挥作用前进,一方面,尺寸重量更大,飞得更高的战略无人机“全球鹰”开始出现,承担了更加复杂的侦察、通信中继等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隐身技术,电子对抗等提高生存力的技术开始引入无人机,经过RQ-170等早期尝试后,此类无人机成为美军无人机当今发展和装备的重点。
以上,就是中国开始发展自己无人机时的背景。
3
国际需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跟踪发展本国的无人机,我军最初开始装备的无人机依然是以冷战后期的无人机设计思路来进行,主要用于满足战役、战术侦察测绘、炮兵校射等任务,通常尺寸较小,通过卡车携带,使用零长弹射等技术“发射”,实用阻拦网回收,不必依赖机场。这类无人机通常由陆军、第二炮兵导弹部队等单位装备使用,满足部队作战本身的简单需求。
类似美国MALE-UAS这样的由空军装备的通用无人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BZK-005无人机装载车经过长安街。图|新华社
我国真正装备的第一种大型长航时无人机,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哈飞制造的BZK-005,它的尺寸介于“捕食者”和“死神”之间,并不携带武器,这种飞机最初的装备层级非常高,承担战役、战略级侦察任务。
某种意义上来说,BZK-005在当时我军中的地位和后来美国装备的“全球鹰”无人机是同等层次的,在作战使用上,属于最高指挥部直接掌握的支援力量,和平时期则主要执行由最高指挥机构直接指挥的战略侦察任务。因此,BZK-005也被称为中国的“全球鹰”。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领域,引领了我军无人机发展的,是国际市场的需求。
21世纪初,BZK-005等型号无人机正在我军中寻找自己发展方向的时候,一些国家对于天天在头上飞的美国无人机已经有了切实的危机感,这些国家的需求引起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关注。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美国出于国际战略和国内舆论压力等原因,最终禁止了对外出售武装无人机,即使是非武装无人机往往也要附加大量的苛刻条件,价格更是贵得离谱。
其实,当时客户的要求,千言万语一句话,一种与美国无人机相似的无人机,价格要便宜,还不能附加政治条件……
这个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问题。
不过,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并没有研制类似U-2这类大展弦比长航时飞机的经验,反而是航天部门的气动研究单位有一定的实力。但反过来,航天工业在研制飞机指挥控制系统方面经验比较欠缺,而这正是当时已经有了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经验的航空工业手到擒来的东西。
在国际用户的需求牵引下,航空工业和航天工业展开了合作,而这个合作的结果,就是“翼龙”和“彩虹”无人机。
不过作为一个外贸项目,无人机项目不可能让航天和航空相关机构投入主力团队来推动,毕竟这些单位的本职工作压力都很大。于是,相关机构都选择了让单位内的年轻人做主力,以商业化的方式来进行。
幸运的是,彼时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种种障碍和问题最终都得到了比较圆满的结果,中国无人机开始以强势姿态出征国际市场。
4
战争利器
“翼龙1”无人机项目于2005年启动,2007年首飞,一问世就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兴趣。阿联酋和乌兹别克斯坦成为该机的首批海外用户。此后埃及、哈萨克斯坦、摩洛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也陆续购买了这种无人机。
不过,“翼龙1”的性能和美国“捕食者”相似,用于侦察任务的话其基本性能尚且足够,但扩展能力比较弱。这主要在于它的发动机仍然是一台小小的100马力活塞发动机,因此飞行速度、高度、载荷等性能都很一般,其优势更多在于成熟、可靠、系统完善。
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些优势,在国外市场取得成功后,“翼龙”也成功“参军”,成为了解放军空军的无人机装备,也就是今天的“攻击-1”无人机。
有了国内的支持,“翼龙”无人机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翼龙2”无人机首次亮相,该机在设计上看齐美国“死神”无人机,采用了国产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飞行速度,提高到了370公里/小时,最大留空时间也相应提高到32小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2吨。
目前,该机已经成功出口到了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巴基斯坦、阿联酋、埃及、尼日利亚、摩洛哥等国。
“翼龙2”在国际上出名的战例,是在利比亚内战中,阿联酋的该型飞机凭借留空时间长、载弹量大的优势,在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土耳其“TB-2”无人机基地附近长时间盘旋,等待其着陆就进行打击,创造了用无人机击败无人机的先例。
进入21世纪20年代,我国无人机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多种以国内自用为主要方向、技术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无人机也开始出现。
“翼龙2”即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以我军自用的“攻击-2”无人机的形态向全国人民亮了相,目前我军也已经以翼龙系列无人机为主要装备,成立了专业的无人机部队。同时在阅兵式上亮相的还有“无侦-8”和“攻击-11”无人机,都已经成为在国际上领风气之先的先进装备。
5
民用升级
那么,“彩虹”无人机和“翼龙”无人机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者在市场定位和设计方面存在不少区别。
最明显的就是,“彩虹”在面对用户的需求方面更加灵活,“彩虹”系列一方面有“彩虹3”这样尺寸比“捕食者”更小,只有基本的携带导弹武器能力的廉价型,另一方面也有取消卫星通信系统,专门执行近距离控制的空中打击任务的“彩虹4B”,更有与“翼龙2”尺寸重量相似,但采用活塞发动机的“彩虹5”。
2017年7月14日,工作人员为国产“彩虹5”无人机试飞前作准备。图|新华社
“彩虹5”在与“翼龙2”尺寸重量差不多的前提下,使用活塞式发动机,不仅让飞机本身更加低价,在节省燃油方面更是有一套,还能适应一些高海拔地区用户的特殊需求。
不过反过来说,“彩虹”系列虽然留空时间更长,但是在飞行性能方面就不如“翼龙”系列了,此外,它的系统配套方面也比“翼龙”差一些。
比如,目前“翼龙”系列无人机已经成为我军自用装备,因此可以兼容各种我军自用的武器弹药,例如AKD-9、AKD-10系列的空地导弹。相比之下,“彩虹”系列就只能使用航天单位自行开发的,与我军自用弹药存在一些标准差异的弹药,例如AR-1、AR-2等型号的导弹。
不过随着“彩虹”和“翼龙”的后续发展,两种无人机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彩虹”系列也有一部分成为了我军的装备。
现在,军事领域运用日益广泛的无人机,也在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应用,这次的“翼龙2H”参与救灾就是其中一个体现。
目前,除了大家已经司空见惯的航拍小型无人机,我国的民用无人机还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例如电力巡线,我国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就选用了“彩虹”系列无人机来进行,该型机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电力工人的工作强度,减少人力消耗。据悉,仅在这一个领域被采购的无人机数量,可能就已经超过了国外军用无人机订单的总数。
此外,随着无人机成本的降低,海上巡视,公路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测绘,天气监测,科学研究,乃至物流运输等,都成为国内无人机应用的新领域。
从“翼龙2H”在救灾方面的应用,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代无人机发展正在走向扩大规模,“白菜化”的新阶段。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人认为,无人机制造可能会是21世纪的汽车制造业,将成为引领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产业。
据了解,我国已经有不少无人机企业在考虑研制能够用于运输人员的无人机——如果这一设想能实现,将成为无人机又一个重要发展契机。让无人机进军航空客运,那么该产业距离真正成为“21世纪的汽车产业”,就又近了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