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下午16时,随着青藏高原东北缘关角山深处鸣起两声炮响,建设人员鏖战7年后终于打通了世界最长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山隧道。新关角隧道全长32。645公里,最高海拔3497。45米,建设人员破解了多项世界技术难题。隧道通车后,青藏铁路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为20分钟。
新关角隧道5号斜井。在建设过程中,新关角隧道采用了多斜井同时作业的方式,而若按照常规方式的从两段作业,需耗时数十年。
央视首次视频拍摄隧道的最后一次爆破
世界最长“天梯”隧道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横亘在天峻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通过柴达木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大门”,平均海拔3800余米,气候严寒,空气稀薄,四季飘雪,长冬无夏。
这座天梯上此前已有一条地下长廊——全长4010米老关角隧道。老关角隧道1958年开工建设,1961年因故停工,1974年复工后,由原铁道兵10师47团和48团承担施工,在特别残酷的环境里,指战员们历尽艰辛,于1977年6月16日完成主体工程,同年8月15日铺轨,洞内轨面最高处海拔近3700米,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通前,曾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
关角山位置示意图
2007年,全长32。605公里的新关角隧道开工建设。新关角隧道最高海拔3497。45米,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为双线双洞,设计时速160公里。
目前,青藏铁路列车穿过关角山,需要盘山爬升600米的高度后穿越4 。2公里的老关角隧道,再盘山而下。而新关角隧道正式通车后,列车穿越关角山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为20分钟。
新关角隧道的贯通,为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全线开通创造了条件。青藏铁路西格二线东起西宁西站,经湟源、德令哈等站,西至格尔木站,全长763。5公里,线路规划运输能力为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
西格二线建成后,不仅将大大提高青藏铁路运输能力,而且也为今年即将开通运营的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和未来的拉萨至林芝铁路等储备了运力,对完善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两省区的铁路网结构,加强青藏两省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国土开发、增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新关角隧道施工现场
建设难度世界所罕见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关角隧道设计总工程师陈绍华介绍说,这条平均海拔为3500米、全长32。6公里的“天路”隧道破解了多项世界技术难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地质构造最为活跃的高原。新关角隧道位于青藏高原地质板块挤压的结合部,具有高地应力、变形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共通过17个大、小断裂带,其中长达2355米的二郎洞断层束素有“隧道地质博物馆”之称。在隧道通过的灰岩富水地段,单口斜井日涌水量达到了13万方,这在世界铁路隧道工程项目中是少有的。
据了解,新关角隧道通过的地质断层和岭脊地段超过10公里,面临着围岩变形失稳、突泥涌水、施工通风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特别是岭脊地段涌水处理及板岩地段大变形控制为该隧道的最大难点,建设规模和难度为世界所罕见。
陈绍华介绍说,新关角隧道的贯通,使我国高海拔特长隧道设计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刷新了我国最长铁路隧道的记录。为确保这条世界级高海拔特长隧道的设计建设,中铁一院组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设计科研攻关团队,结合50余年青藏铁路勘察设计以及数十年国内特长山岭隧道勘察设计与科研的经验成果,先后立项开展了“高原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及安全保障”、“关角隧道快速施工与机械设备配套技术”等多项研究课题,采用全新技术方案,为新关角隧道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设者庆祝新关角隧道贯通
动画解析:新关角隧道双线双洞保安全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
新关角隧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0。5℃,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在中铁十六局集团关角隧道指挥部,平均每天要烧2吨煤。冬天最冷时,隧道内外的温差达40多摄氏度。
2007年11月,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建设者们刚进入现场,就领教了关角山的厉害。
为尽快展开施工,职工在隧道附近搭建了几间帐篷作为临时住处。一天晚上,疲劳了一天的员工钻进帐篷倒头便睡。谁料午夜时分,一场狂风夹杂着雪花突然袭来,有的帐篷被狂风吹歪,有的被直接拔起,员工的铺盖被雪花包裹成了一个冰团。
七年的高原施工,用中铁隧道集团新关角隧道指挥长职常应的话来讲,“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
施工中的新关角隧道
现任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新关角项目副经理的毛祥周是一名老青藏线、老关角建设者,也是目前新关角隧道建设队伍中唯一的一名既参加了青藏铁路一期、二期,而目前仍然奉献在关角山的老铁道兵。
新关角隧道开工建设以后,2008年已经50岁的毛祥周主动要求再上关角山。对于一些人的不理解,他回答说:“这里留下太多的记忆,有我长眠于此的战友,也有我放不下的青藏铁路的梦想和情结。”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总工程师刘学霸,既要负责现场技术,还要负责计划,忙得团团转。他妻子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工作,对孩子少有照料。一次,孩子生病需要联系医院,妻子求他回来料理一下,但因为工程进度紧脱不开,只能在电话中安慰妻子。
建立自己的水电“特种部队”
让建设者们最感吃力的,不是条件多么艰苦,而是关角山极其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特别是隧道内的超强涌水。这在以前的隧道施工中是极其罕见的。
“平均每天要从洞内抽排水17万立方米,最大日涌水可达32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容量。”中铁十六局关角隧道指挥长孙胜臣说。“水压经测试超过2兆帕。打孔时,喷射出来的水柱把风枪手一下子就冲倒在地。”
因为有水,需要专业的注浆止水队伍、原料和设备,还要额外开挖一条8000多米的泄水洞。不仅大大增加了原有的工程预算,还增加了工期。
新关角隧道的建设者
在新关角隧道,提起李绪功,无人不知。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水电维修队,新关角隧道施工可谓是寸步难行——只要停一小时电,涌水就会把隧道淹没。
2007年底来到工地后,由于人员不够,李绪功就一个人扛起了高压换电的任务。从变压器位置设定到安装,全程紧跟,期间没吃过一顿热饭、睡过一个好觉。因为天气寒冷,干活出的汗都在脸上冻成了冰,不小心随手一抺,就能抹掉了一小块皮。
为及时排放洞内涌水,中铁十六局设置了多级泵站并安放了大量的进口、国产水泵,进口水泵维修技术要求较高,一般都要返厂维修,每个斜井一年都得200多万元的维修费。
李绪功对项目领导说:“这么多的维修费,哪受得了,是不是考虑由我们自己来管理和维修。”
2010年6月1日,新关角隧道的“特种部队”——由18名专业电工组成的水电维修队应势而生,效果显著。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维修和配件费用能节约500万元左右,还大大缩短了停工等待时间。
新关角隧道的建设者
1977年打通的老关角隧道
老关角隧道
老关角隧道
关角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