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泰国正在计划向中国订购新的坦克。并将于下个月赴华“对这批坦克的性能”进行考察。尽管报道暗示泰国希望采购的坦克是“第三批VT-4主战坦克”,不过这种说法与“对坦克的性能进行考察”还有一定的相悖之处——毕竟泰国已经采购了两个批次的VT-4坦克,对这种坦克的性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没有必要再专门“赴华考察”。所以我们大胆猜测,这次出现在泰国陆军“愿望清单”中的,很可能是最新研制的外贸版轻型主战坦克VT-5。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谈未来VT-5坦克在泰国的外贸前景。
要弄清VT-5这样的轻型主战坦克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先从其与重型主战坦克的差别——重量入手。网上一般认为轻型坦克因为身材较“轻”,故在崎岖路面的机动性能要好于重型坦克。不过这种说法还是有待商榷的:通常来讲,决定坦克机动性能的因素是其推重比,而在推重比这一数据上,轻型主战坦克相比于重型主战坦克并没有什么优势。毕竟坦克要轻就要做得足够小,而较小的身材必然难以容纳巨大的大功率发动机。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我军的装备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我军的15式轻型坦克披挂后的战斗全重约为33吨,采用了一台900马力发动机,其推重比约为27.3马力/吨;99A型主战坦克披挂后的战斗全重约为55吨,发动机功率同样约为27.3马力/吨。这也导致了两者在大部分地区的机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
事实上,轻型主战坦克相比于重型主战坦克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其通过性。比如:一辆55吨的99A坦克需要在满足城-A级标准的公路、桥梁上通过,而30吨级的15式轻型主战坦克则完全可以在城-B级公路、桥梁上通过。虽然这在我国这样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国家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延展其装甲部队的作战范围的。
其实这也是笔者一直对15式这一型号心存疑虑的原因:我国水网密布的东南部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较为发达,重型坦克无论是通过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还是依托公路、桥梁进行摩托化行军实际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目前已经列装了15式轻型坦克的新疆、西藏地区本身缺水,部队机动受河流等影响较小,再加上我军本来也有比较强的野战桥梁建设能力,故特意在高原地区装备轻型坦克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在面对印度一线主战坦克T-90S时,15式并不能与之有效抗衡:我们此前说过,在装甲技术没有重大革新的前提下,坦克的防御力基本可以通过其装甲的面密度来进行比较,15式的正面投影比99A并不会小太多,但其重量整整比后者轻了20余吨,在面对3BM22等早期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或许尚能有一战之力,但面对3BM42这种中规中矩的穿甲弹恐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火力方面,我国三期105毫米穿甲弹的斜靶有限穿深约为550毫米RHA,仅能应对印度大量装备的T-72M/M1(钢炮塔和石英夹层炮塔加挂接触-1)。而在面对T-90S时,这样的火力还是显得较为贫弱。这一问题在T-90S加挂了接触-5重型爆反时会更加突出——105毫米穿甲弹较细的穿杆更容易被重型爆反干扰甚至切断。
其实在我国,为高原部队换装15式轻型主战坦克的最大动力来自于15式优异的高原适应性。但这一性能主要来自于15式的两级涡轮增压器。而高海拔增压器本身又不是什么新技术。比如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普遍采用了2级乃至3级机械增压器,这有效的提升了发动机的进气压,保证了其在高空的出力。美国的P-47战斗机采用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甚至可以保证发动机8000米下出力几乎不衰减。考虑到今天发动机的增压技术远超二战时期,如果仅仅为了解决高原应用问题,为96B、99A坦克重新设计一款增压器即可,而完全不需要重新设计一款坦克。
当然,上面这些考虑主要是基于中国的国情来考虑的。对于泰国来说,坦克的应用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泰国国内公路网络仅曼谷一处相对较为完备,出了曼谷之后公路密度、公路建造标准也逐渐降低。这导致了水网密布的泰国跨河大桥、公路数量较少——以泰国东部最大河流蒙河为例,长约700公里的蒙河上跨河桥梁仅有10来座。作为对比我国仅重庆市一城就有61座横跨长江与嘉陵江的大桥。
较少的桥梁数量制约了泰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在战时一旦这些桥梁被敌军占领或者摧毁,泰军就只能使用轮渡、浮桥等措施进行跨江转移。而在使用这些较为简陋的方式进行跨江转运时,30吨级的VT-5坦克显然比50吨级的VT-4、堡垒84M等坦克更具优势。
泰国国土狭长,地理位置则是被前英法殖民势力夹在中间,因此历史上也不免左右开弓,一旦局部形势吃紧,泰国就不免卷入冲突。二战后老挝、柬埔寨等国相继脱离殖民统治,和非洲的解放运动类似,随着政权数量增加,地区局势同样变得更加复杂,目前泰国和柬埔寨之间仍然存在边界争议,甚至去年还在因此擦枪走火。
目前泰国陆军的潜在作战目标主要有东部的老挝、越南、柬埔寨,南部的马来西亚以及西部的缅甸。但泰国与马来西亚交界的马来半岛过于狭窄。在这样拥挤的战场正面,步兵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构建阵地并监控整个战场。而坦克将无法发挥其机动性对对方防守薄弱的区域进行攻击和突破。故在泰马两国的边境冲突中,地面部队会以步兵为主角,而装甲部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与之相反,泰国与缅甸边境线较长,但两国边境层峦叠嶂,同样非常不利于装甲部队的行进和展开,即使在山间小路“暗度陈仓”,依旧有可能被少量空中力量、远程炮兵等遮蔽整个战场。在这些地区的攻防战,同样需要以步兵部队为主,辅以空中支援、远程炮兵支援等支援兵力,而坦克能够起到的作用将非常有限。
泰国和老挝以湄公河为界,这条东南亚大河可以说是一道天堑。历史上,这条河曾令法国殖民者西进受阻,但对于泰国而言,想要“东出”湄公河同样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上泰国和老挝两国的历史冲突中,泰国也只能靠卡住湄公河的航运来封锁老挝,配合小股部队渗透。而湄公河桥梁有限,重装备难以第一时间突破,更不用说对方可以炸毁桥梁阻断攻势。
实际上泰国最有可能把攻防的重点放在柬埔寨方向,一方面地形相对平缓,机械化部队可沿公路进攻,另一方面两国因历史遗留问题仍剑拔弩张,而柬埔寨也是泰国和越南,中南半岛两大势力的冲突前哨站。一旦爆发战争,轻型坦克的进攻路径则不再受限于一两条主干公路,这样的突然打击可以第一时间瓦解柬埔寨的守军,甚至在其他国家干涉之前抢先占领军事要地,尤其是湄公河上的关键桥梁,进而转攻为守,以逸待劳。
早在1979-1989年,泰国与越南之间就曾围绕柬埔寨爆发过长达10年的长时间的武装冲突。当时越南已经基本控制了柬埔寨,这引起了泰国的高度警觉,并最终使两国刀兵相向。在这场长达10年的武装冲突中,两国并没有爆发较大规模战役,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场小股部队的小规模冲突。从1984年开始,越南军队开始尝试将装甲部队建制打散,跟随小股步兵进行渗透作战。这一战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装甲部队建制被打散之后,缺乏了必要的舟桥设备等保障,较轻的坦克也更容易在更广的作战区域与步兵相配合。
从现实情况来看,泰国在保持了大量美制巴顿坦克、采购了乌克兰堡垒-M坦克的同时,还保留了3个骑兵师(轻装甲师)的编制和大量老式轻型坦克。未来这些骑兵师的老坦克必然也会面临裁汰和更新,尽管这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VT-4坦克所替代,不过综合泰国国内的交通情况和未来将要面对的战场环境来看,50吨级的VT-4在某些特定的作战地域未必能够“伸展自如”,35吨级别的轻型坦克依旧有其独特的用武之地。未来VT-4+VT-5的组合可能是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潜在选项。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VT-5,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六代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