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对于古装剧里出现的"八百里加急",应该都有深刻的印象,这时候剧情一般都比较紧张,不是边关有紧急的军情,就是地方有重大的灾难,与剧中主角的生死命运基本上都有关联。其实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种方式在古代是司空见惯的,并不只是存在影视剧中。
现存于世的一些驿站,就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中转站,这在古代是大量存在的,并且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因为那个时候的战乱实太多了。当时每隔25里就会设置一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将间隔改成了20里。要知道古时代并没有现在这么四通八达的路网,道路还是很少的。
如果是通常情况,比如说地方向皇帝呈送的普通奏折,通常会按照三百里的速度,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这个路程是一天的。此外随着传递任务的紧急程度,会有相应的四百里以及六百里,最高的等级就是八百里加急,这时一般是边关的紧急军情或者地方出现动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情况报告给朝廷。
其实古代的尺度,与现在相差不算太大,比如唐朝时期的五百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454里左右。由于有大量驿站的存在,就能够保证传递信息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不断地向京城方向传递。按照唐朝时期的相关资料,当时整个王朝从事驿站相关工作的人,达到了两万多人。
那么为何古代的强盗,对于"八百里加急"从来不敢去打劫,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这种最高等级的公文传递,沿途各地方州府,都会严阵以待,这不仅仅是驿站的事情。沿途的戒备森严,要远甚到平时。作为盗匪来讲,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撞枪口了。
其次,就是驿站的管理相当规范。为了保证公文能够及时传递到皇帝手里,方便朝廷对全国各地的掌控,朝廷每年都会专门拨出相应的开支。如此一来,驿站无论是人员的裁撤还是马匹的损失,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补充,其中根本没有文章可做。
第三个原因,打家劫舍的强盗,他们觉得钱财才更实惠。抢到那些公文,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最关键的是,如果敢于对这些传递信息的人下手,对立面就是整个王朝,到时候官府的捕快肯定就闻风出动,前来缉捕他们。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找死,傻子才会去打劫呢!盗贼哪里敢做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