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1月28日报道,就在丹麦等西方国家最近纷纷冻结对坦桑尼亚的援助资金之际,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在当地27日正式移交坦桑尼亚。在交接仪式上,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再次感谢中国对该国发展所带来的帮助,称坦桑尼亚将继续发展并培育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中坦友谊可谓是来之已久,在40年前的乌坦战争中,被乌干达的进攻打得措手不及的坦桑尼亚,就是在中国武器的援助下,不仅成功将乌干达军队驱逐出国境,还反推至乌干达境内并将阿明政权给摧毁。目前坦桑尼亚正在筹划改造坦赞铁路,那么这个中国最大援外项目的现状如何,参与坦赞铁路改造又会对中国的东非布局有何影响。本期出鞘就来谈中国该如何参与坦赞铁路改造工作。(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在中国与坦桑尼亚的合作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于1970年修建的全长1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这条铁路东起坦桑尼亚印度洋沿岸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卡皮里姆波希,沿途跨越高山峡谷、河流森林,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建设期间中国总共提供贷款10亿元人民币,提供设备材料近100万吨,派遣工程人员近5.6万人次,最后在付出68人牺牲的代价下才终于建成这条铁路。由于建设质量一流,即使是在1986年中国人全面撤走之后,坦赞铁路虽历经32年风雨,但其车站、路局、分局机关办公楼和机车车辆厂等设施依然完好无损。
除了过硬的建筑材料之外,中国为了保障坦赞铁路的顺利开建,还给予了坦桑尼亚大量的军事援助,因为按照周总理的说法,该国当时“还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包围着”,尤其是伊迪·阿明所统治着的乌干达。阿明是一名军事独裁者,1970年他推翻了与中国和坦桑尼亚友好的奥博特政府,并随即宣称要在99天内驱逐在乌干达的所有亚洲人,包括印度人和少数华侨,引发乌干达境内局势混乱。而奥博特则在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的帮助下,领导1500名支持者从坦桑尼亚北部进攻乌干达,引发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两国的军事紧张。
在地面装备方面,中国总计向坦桑尼亚提供了超过120余辆的59式坦克、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部分63式装甲输送车等。59坦克性能相当于苏联的T-55坦克,62轻型坦克和63水陆坦克虽然防护性能较差,但拥有1门85毫米坦克炮,火力不弱之余还拥有较为强大的机动能力。而在空中装备方面,中国也向坦桑尼亚提供了歼-6和少量歼-7B战斗机。这些武器在当时的东非还是非常先进的,特别相对于乌干达军队装备的那些二战时期遗留的大量苏制T-34坦克和美制M4谢尔曼坦克而言。
在提供大量先进装备之余,由于深知“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一战争定律,中国还专门派出军事顾问,对坦桑尼亚的士兵进行成体系化的训练。解放军派到坦桑尼亚的顾问不仅教授其各种武器的使用方式,还从单兵、班组战术开始教授,逐步提升坦军的实战能力。此外在中国顾问的帮助下,坦军还整顿军纪,摆脱了非洲常见的那种部落式的原始军队样貌,从而成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少数掌握步坦协同战术的军队。
在进攻战中,坦桑尼亚军队往往是先出动歼-6和歼-7战机用火箭弹对乌干达军队的指挥所、油料库和后勤基地等目标进行空中打击,而以坦克和装甲车为主的地面部队则随后以步坦协同战术向前开进。在1979年1月,坦桑尼亚军队反攻入乌干达境内后,更是先动用苏制喀秋莎火箭炮进行地毯式炮击,然后步兵再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向前推进。期间为了防止装甲车被乌干达军队击毁而造成车毁人亡,坦桑尼亚步兵没有乘坐装甲车,反而是躲在装甲车后向前进攻。
中国武器在坦桑尼亚军队手中大显神威,自然让阿明背后的那个男人——卡扎菲火冒三丈。于是利比亚便在阿明政权岌岌可危之际,向乌干达派出了装备T-55坦克、BTR步兵战车、喀秋莎火箭炮、米格-21战机甚至包括图-22轰炸机等武器的2500人精锐部队。同装备落后和军心不稳的乌干达军队相比,利比亚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是装备精良,而且还长期受到苏联军事顾问团的精心训练和战术教导。原本按照常理,利比亚军队要挡住接受中国军事培训的坦桑尼亚军队,并非什么难事。
但结果在卢卡雅战役中,这场非洲大陆上第一次非洲人自己之间的坦克大战却以坦桑尼亚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原来虽然利比亚军队装备有比59式更先进的T-55中型坦克,但中国的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却更适合于在沼泽地中作战。坦桑尼亚军队充分发挥了62式和63式坦克单位压强小和机动灵活的优势,让利比亚军队的T-55坦克并没占到太大便宜,而且最终还从利比亚军队手中缴获了大量残余的重武器。
卢卡雅坦克战是乌坦战争的转折点,由于乌干达空军主力早在1974年的“恩德培行动”中就被以色列摧毁,所以坦桑尼亚空军的歼-6和歼-7战机得以自由地对乌干达境内目标进行空袭。但不甘心失败的卡扎菲却想最后一搏。一天,一架利比亚空军的图-22超音速轰炸机从班加西机场起飞,对坦桑尼亚军队进行了狂轰滥炸,结果投下的所有炸弹没有一枚命中目标。坦桑尼亚军队则立即将手中飞行速度最快的歼-7战斗机改用于空中巡逻,准备拦截利比亚的图-22,但由于此后图-22未再来袭,这批歼-7战机也未能与图-22交上手。
目前,坦桑尼亚军队仍然装备有大量中国武器装备。比如陆军装备有59改主战坦克、63A两栖坦克、07P式自行迫榴炮、WMZ551轮式步兵战车、FB-6A近程防空系统和A100型300毫米远火等武器。而空军则装备有初教-6教练机、K-8教练机和歼-7G战斗机等。坦桑尼亚海军也装备了037猎潜艇等中国装备。此外笔者在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期间,也曾在兵器馆展示区内看到一队坦桑尼亚国防部人员前来参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大八轮”车族在坦桑尼亚陆军服役的身影。
当然这些中国武器的培训工作也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进行的,今年2月中国就向坦桑尼亚交付了一座军事训练中心,显示中坦两国在军事人员培训方面的合作前景。当然除了进行在地培训之外,中国还向坦桑尼亚提供了国内部分军校的进修名额,包括著名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比如坦桑尼亚前总统基奎特就曾于1980年在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接受培训。
中国援助的武器装备保障了坦赞铁路免遭乌干达毒手,却仍迈不过管理不当的这道坎。坦赞铁路由于在1976年建成后就被中国正式移交给坦赞两国运营,虽然曾于1977年完成127万吨的创记录年货运量,并成为赞比亚出口铜的主要运输路线,但在1986年以后却因为管理不当而运力年年递减,甚至在2018年还创下2.6亿美元的亏损记录。按照约3亿美元的资产估值来算,坦赞铁路目前的整体负债率已经突破八成五。如果不再对其进行改革或引入中国管理资金和经验,坦赞铁路距离彻底废弃也仅一步之遥。
那么坦赞铁路是如何落到如今这般不堪的境地的呢?一是这条铁路当初修建是为了支援刚独立的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实现经济自主,特别是为当时的世界第三大铜矿产地——赞比亚,构建一条直通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出海交通命脉。但在新南非对所有国家开放口岸后,赞比亚铜矿对坦赞铁路的利用率却逐渐减弱。二是在1986年中国全面撤走坦赞铁路专家后,没有及时提高坦赞两国的管理水平。在日本二手车大量贡献坦赞两国市场后,原本速度就较慢的坦赞铁路更是进一步失去了客运市场,如今更是一个星期左右才有一两趟客运火车来往坦赞两国。
从经济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世界最大的铜矿进口国,仅在2017年中国的铜矿石进口量就达到1733万吨。而赞比亚已探明铜矿石储量则达12亿吨,占到世界总储量的25%。近年来中国不仅向赞比亚铜矿业大量投资,使一些已经沉寂的矿区再次响起机器的轰鸣,而且还在该国铜带省建立了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而要将中国在地企业所生产出来的这些铜产品运出非洲,就势必要掌握一条长期稳定的大运量铁路通道,可绕过南非的坦赞铁路自然是首选。
从军事角度来看,坦赞铁路从开建到现实也一直有着巨大的军事意义,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上世纪60年代坦赞铁路开建前,赞比亚曾从英国购买了一批武器,但这批武器到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后,却被无缘无故扣留了6个月,到最后甚至连枪枝都生锈。如果缺少坦赞铁路这条安全的出海通道,赞比亚等非洲内陆国家采购国际军事装备的安全性无疑将极大减弱,而这对于一直在非洲市场挹注颇大的中国武器厂商来说,也并非是个好消息。
据中国商务部援引坦桑尼亚《卫报》11月5日报道,目前坦桑尼亚正计划寻求中国帮助改造老化的坦赞铁路,并修改《坦赞铁路法》。这条法律原本规定坦赞铁路局总局长应由赞比亚人担任,副总局长由坦桑尼亚人担任,长期被视为是坦赞两国引进外资参与坦赞铁路管理的最大障碍。一旦该法完成修订,中国则可以私营部门的途径参与到坦赞铁路的管理和注资等工作中去,从而帮助更新机车设备和改善管理模式。
当然中国再次参与坦赞铁路的改造和运营,再也不能是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采用单纯援助的方式,而是应该向坦赞两国争取以特许经营的市场化方式介入,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中国可以通过改革坦赞铁路的管理体制,实现坦赞铁路与中国控制下的东非诸港口实现有效的衔接,并协调坦赞两国在铁路沿线打造工业园区,除了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条件,也能为中国过剩产能找到新出路。应该说。坦赞铁路作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它,而是应通过现代化改造,使其再度焕发容光。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坦赞铁路,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日本护卫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