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扎墨公路,是墨脱人民的世代梦!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党和政府就在为打通这一公路进行着不懈的努力,1994年初步建成一条泥土公路,1995年再次改造。图为早期墨脱县农牧民仅靠耕水田维持生活。
早期墨脱县人民政府办公区。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条路年通行时间仅能维持4个月左右,根本算不上一条真正的公路。
2004年的墨脱县城。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投资建设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
这一项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打通3300多米长的嘎隆拉山隧道任务交到了武警某部交通第二、三支队官兵手中。图为在早期,民众只能徒步翻越嘎隆拉雪山进墨脱。
钢铁将士,筑路报国。经过武警某部交通第二、三支队的官兵连续两年多的不懈奋战,被誉为西藏墨脱公路“咽喉工程”——全长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在2010年胜利贯通!
风雪嘎隆拉。嘎隆拉隧道进口海拔3771米,出口海拔3630米,最大埋深821米,北南出进口落差达128米,创造了“构造运动最强烈、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病害最多、地形起伏最大、山地垂直自然气候带最完整、降水量最大、自然坡度最大”七项世界之最,被地质专家誉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
为了12月15日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的顺利贯通。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政委李向华说,嘎隆拉隧道不仅施工难度大,气候环境也异常恶劣,嘎隆拉山顶常年积雪平均达5至6米厚。
为了12月15日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的顺利贯通。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大雪封山后,官兵只能靠储备的粮食、干菜、罐头补充体能,很难吃到新鲜蔬菜。时间一长,80%以上的官兵出现了头发脱落、指甲翻卷、牙齿松动等高原病症。
为了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的顺利贯通,官兵严格施工,严把质量关。陈鸿圣摄影
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在隧道掘进一线。
为了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冲刺!
程春明(右一)和战友一起商讨技术方案
支队藏族工程师布琼。
质量检查班战士严把质量关。
2010年12月15日上午,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山隧道贯通,武警战士在指挥车辆通行。公路建成后,与以往翻越嘎隆啦雪山路段相比,缩短里程约25公里,有效避免了雪崩等公路灾害对交通的影响,通行时间和行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0年12月15日上午,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山隧道贯通。
2013年扎墨公路正式贯通,公路通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墨脱县乘车出行,第一站就是波密县城,由于特殊的地理关系,扎墨公路与川藏线,某种程度上好比河道的支流和干流,一条是进出墨脱的唯一公路,一条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交通大动脉,都是边疆人民极其重要的“生命线”。
参加西藏墨脱公路的某部交通第三支队部分官兵。驻守一方,造福一方。为了墨脱繁荣发展,为了边疆人民的美好生活,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弘扬践行“两路”精神,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参加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山隧道施工的某部交通第三支队部分官兵。据数据显示,2010年后,进出墨脱车流量、游客量连年增加,2014年接待游客9.61万人次,2017年外来游客总数达11.14万余人次。(本文、图集作者:武警某部 汪巍 刘汉桥 杨桐 陈鸿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