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建平: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已完成初样研制
央广网7月20日消息(记者彭洪霞 朱东阳 郝铮)北京时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师汪赛进介绍说,与天宫一号自由无控制落入相比,天宫二号这次返回的最大特点是两次受控制再入大气层,确保了“落幕”的完美。“这次采取两次控制,间隔一天,保证落到预定区域。第一步降低它的近地点,降低到200公里,这是第一步。间隔一天,进行第二次控制。控制之后它就再入大气层,再入大气层以后信号消失,降落到预定区域。”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自入轨以来,它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等任务,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何宇介绍说:“在接近三年的飞行期间,创造了很多中国航天界的第一,比如说我们航天员成功驻留了30天,创造了驻留时间最长的纪录。我们实施了在轨推进剂补加,这也是中国航天的第一次。”
天宫二号搭载了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开展了基础物理前沿、航天医学、空间新技术及在轨维修试验等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钟红恩介绍说,尤其是空间冷原子钟、伽马暴等试验为空间超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研究奠定基础。
钟红恩说:“我们的国际上首台空间原子钟,它把空间的时间的计量标准提高了1到2个数量级,通俗一点说就是3000万年不差1秒这样一个精度。‘天宫二号’空间科学应用任务,不仅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另外我们还突破掌握了一批战略性的新技术。我们相当于从跟跑,现在基本上就跟国际并跑,有的项目已经是领跑了。”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建造属于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完美收官,计划到2022年前后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中国空间站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空间站的基本构型三个舱,核心舱已经完成了初样的研制,两个实验舱也即将完成初样研制工作。”
相关链接:
天宫二号大事记
2016年7月9日,天宫二号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总装和测试工作。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示意图(图源:新华社)2016年10月23日7时31分,天宫二号成功释放伴随卫星。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交会对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模拟图。(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2017年6月15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完成第二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2017年6月19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的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2017年9月1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
2018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在轨运行2年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19年7月19日21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任务,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指定海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