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图片 > 木罂夜半飞渡军:我军“野马”气垫船如何在台湾海峡狂飙

木罂夜半飞渡军:我军“野马”气垫船如何在台湾海峡狂飙

时间:2019-10-01 04:46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8月7日,网上曝出了一张国内某造船厂正在建造中的726A型气垫登陆艇的照片。在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该造船厂港池内共停放着10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从目前的情势看来,已经服役与正在建造的726/A型登陆艇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071型登陆舰所需的数量。在071型登陆舰数量有限、075型两栖攻击舰尚未开始船坞建造的时候,为何中国要维持726A型的高速量产?726A型对解放军有何其他重要意义?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谈726A型气垫登陆艇的问题。(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要说清726A型登陆艇的问题,其实还要从解放军登陆载具的发展谈起。解放军最早一批装备的登陆载具其实是解放战争期间,从国军那里缴获的美制LST坦克登陆舰和LCU、LCM登陆艇。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还根本无法想想自造这一类型的舰船。在最初的这一段时间里,解放军对这些舰艇的需求仅限于对沿海岛屿的补给。虽然也可用于进攻尚未解放的离岸小岛,但很难说这是其主要用途。而至于台湾岛这样的大型离岸岛屿则更显得力有不逮了。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工业发展渐有起色,建造一款国产的两栖舰艇以满足守岛部队补给需要的事项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考察,海军认为苏联50吨级T-4型登陆艇非常适合中国实际需求,遂决定向苏联引进该型登陆艇的技术以自行建造。这也成为中国后来登陆艇发展的开端。至上世纪70年代,中国共装备了数百艘登陆艇,其中仅069一型便装备了280余艘。这说明传统登陆艇在这一时期中国两栖载具的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实际上中国在这一时期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江山岛海战中使用的登陆载具正是缴获自国军的LCM登陆艇。在LCM登陆艇将轻步兵运送上岸后,再由步兵自行攀登悬崖对敌军进行攻击。


在气垫登陆艇之外,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登陆载具选择还有两栖登陆车。相比于传统的两栖登陆艇,两栖登陆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两栖登陆车拥有更加强悍的陆地机动能力,这使其登陆后可以伴随步兵作战,为步兵提供掩护和支援火力;其次,两栖登陆车不需要从海滩“倒退”回海里,可以避免在车体前部开口,而使步兵暴露在敌军的岸防火力之下。最后,其不仅可以在抢滩登陆的“进行时”发挥作用,在部队运输完毕后还可以直接开上岸当成运兵卡车使用,这极大地提升了其泛用性。事实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几乎所有大规模登陆行动都以两栖运输车为主力运输载具。仅较早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以登陆艇为运输主力。


战后,国军也曾经接收了大批的美军两栖登陆车,随后这些两栖车中的一部分被“某著名快递公司”打包送给了解放军。解放军也在两栖登陆车诞生后不久就“尝过鲜”了。但众所周知,解放军两栖登陆车的历史自缴获的美械而始,也到此为止。中国从没有发展过一款自己的两栖登陆车。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在解放军机械化步兵普及之后,有两栖突击任务的步兵基本都有了自己的两栖步兵载具。这些载具基本可以完美替代两栖登陆车的作用;而在解放军步兵完成机械化之前,中国步兵两栖登陆的主要作战对象是金门、台湾这样,需要运用庞大兵力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的战场。在这种规模的战役中,远比登陆艇昂贵的两栖登陆车是很难负担的。


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在大规模装备登陆艇的同时还装备了数量更为庞大的冲锋舟。使用冲锋舟作为两栖突击载具的想法来自于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远征部队采用了“海鲂”冲锋舟作为快速部队的两栖突击载具。受此启发,中国海军陆战队研发并装备了“珊瑚”型硬壳冲锋舟。相比于传统登陆艇,这种冲锋舟速度更快,机动更灵活,可以满足要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使尽可能多的登陆兵同时到达海滩;要力争缩短登陆兵到达海滩与火力准备终了的时间间隔的双重要求。


与外军冲锋舟相比,中国珊瑚型冲锋舟自重轻,吃水浅,结构简单。战术效用性也相应的有所提升。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解放军就出动了约500艘珊瑚型冲锋舟进行抢险救援。而在这种环境下,外军的大型冲锋舟未必能够胜任。同时,珊瑚型由于采用了全硬壳设计,抗打能力和抗风浪能力也可圈可点。按其设计者的说法“珊瑚冲锋舟只要不解体,就能保持不沉,人员就可不弃”,可以“越过高达4-5米的拍岸浪,并且高速冲上海浪所不及的海滩”。于是,072登陆舰+珊瑚冲锋舟的组合成为了中国海军陆战队轻步兵两栖突击的标准选择之一。


相比于传统排水型登陆舰艇的研制,中国对气垫登陆舰艇的研制则显得没有那么成功。1957年底,苏联水翼专家乌沙科夫带着他的气垫船方案来到中国。在沟通之后,中方技术人员认为其构想具有可行性。在“解放台湾”的战略需求之下,中国以乌沙科夫的方案开启了世界上第一种气垫艇——33艇的研制。当时,这型造型怪异的气垫艇的密级别列为“特密”,在“绝密”之上。1959年7月12日,在解决了发动机功率、跨越阻力峰/次阻力峰等技术难题之后,33艇进行了第一次海上长航试验,这比同时期的英国SR.N1早了13天。


在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经济开始遇到困难,科研经费不足,33艇的研制也随即停止。不过中国气垫船的研制倒并没有因此停止。1962年,中国上马了小型人员气垫登陆艇的研制,这也就是后来的711型气垫登陆艇。1966年,711-I号艇开始接受测试试验。这也是中国第一型加装了围裙的气垫艇。对711型的试验持续了20多年,期间711艇遇到过多次重大问题,也出过不少事故。在这一系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循环中。中国科研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这为后来中国气垫登陆艇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722型气垫登陆艇开始研制。1979年,该艇建成并交付测试。不过测试结果表明,这型登陆艇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其缺陷主要体现在:航行噪音过大,航海性能较差。中国科研人员开始意识到,现代登陆艇几乎必须要采用更大功率的燃气轮机驱动。于是在1982年,中国又在722艇的基础上研制了另一型试验气垫登陆艇722II。722II相对于722型最大的改进,在于采用2台409型燃气轮机代替了此前的活塞式发动机。从1988年开始722II型接受了广泛的测试,不过其依旧暴露出了重量大、载荷低、围裙设计不成熟使航行中可能倾覆等缺陷。结果证明,此时发展气垫登陆艇的条件尚不成熟。


事实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制造了722型和722II型之后,中国没有选择将气垫登陆艇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也与上文提到的对硬壳冲锋舟的选择类似:我们知道,无论是登陆艇还是冲锋舟,其动力设备无外乎是舰用柴油机和汽油机。其成本低廉,更加适合大规模建造。而气垫登陆艇则几乎必须要使用昂贵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这使得其制造成本要远远高于同类型的排水型登陆舰艇。但其相较于传统的排水型登陆舰艇最大的优势——速度优势和岸上使用能力,在大规模登陆战中并非不可或缺的。


在技术不成熟和战术定位尴尬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在722II型问世后的20多年时间内仅发展了724型轻型气垫登陆艇一型。受到技术能力的制约,724型仅采用2台380马力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由于动力实在过低,该型艇精简了一切不必要的重量,其运载的步兵必须露天坐在登陆艇的前甲板上,不仅环境恶劣,且容易受到防守火力的杀伤。最终这型气垫登陆艇也没有进行大规模量产,事实上他们更像是一种“威慑性”武器,向作战目标宣示“我们有气垫登陆艇了”。当然,此时气垫船的实用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这一时期世界上其他海上强国对气垫登陆艇的发展也较为缓慢。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此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时代的中国海军有了新的发展规划,气垫登陆舰艇也重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可以说,本世纪中国气垫登陆艇的发展与大型两栖舰艇的发展是互为表里的。由于水面舰艇的建造难度相对较低,所以我们先看到了071型两栖登陆舰的服役。而由于迟迟未能攻克基于航空发动机的小型舰用燃气轮机技术,中国气垫登陆艇的发展则显得有些缓慢。但我们认为,两者的起步大致是在同一时间段的。


中国首艘071型大型登陆舰,昆仑山舰于2007年11月30日交接入列。其配套的726型气垫登陆艇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开始研制的。同时,早在726型登陆艇开始研制之前,中国已经在与乌克兰方面接洽希望采购乌克兰制“欧洲野牛”型大型气垫登陆舰。相信很多军迷也有不解:为何中国会同时采购/制造两种气垫登陆舰,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很多人经常会说的“欧洲野牛用于登陆台湾西部,726用于配合071登陆台湾东部”么?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两者之间的时间关系。最早传出中国正在寻求采购“欧洲野牛”事宜大致是在2006年。只不过当时传闻的主角还不是乌克兰大海造船厂,而是俄罗斯宝石造船厂。最后采购欧洲野牛的消息尘埃落定则是在2009年7月。同时采购数量由最早传闻的6艘降低至4艘,最后两艘还由乌克兰授权中国船厂建造。以其操作来看,这实际上完全可以看作中国在以采购的名义引进大型气垫登陆舰艇的设计建造技术。


同年12月,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726型首艇下水。其研发、建造的时间点与欧洲野牛的谈判、签约大致吻合,这与中国海军当时装备发展自研+引进“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十分吻合。同时,我们也知道726型在当时并不成熟——在能够畅通无阻的从乌克兰引进UGT-6000舰用燃气轮机的情况下,居然仅仅生产了3艘。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中国希望能够通过欧洲野牛的引进,消化吸收其成熟技术,进而改进和完善自研的726型。


我们做出这样的推测还有一个原因是,其实欧洲野牛并不十分适合解放军的作战需求。首先,欧洲野牛体型和吨位过于硕大,根本无法配合071型或者今后的075型这样的大型登陆舰艇使用。而如果单独使用的话,其过短的航程和气垫船本身较差的抗风浪能力又限制了其在远洋、甚至是南海这样海况较差的远海使用。其次,装备了5台大功率燃气轮机的欧洲野牛运行噪声太过巨大,维护也十分困难。这意味着其实战性能,出勤率都会受到限制。可以说欧洲野牛目前潜在的作战对象几乎只有台湾。但如果用于对台湾的登陆作战,仅仅4艘的采购量又显得非常“不上不下”——一个波次仅仅能运送不到一个坦克连的重装备。而据我们所知,中国目前并没有任何增购欧洲野牛的打算。


此外,如果以同等吨位、同等动力等级的美国LCAC气垫登陆艇来估算的话,中国改进后的726型,也就是目前正在量产的726A型的航程已经完全足以将地面部队从大陆运送到台湾。而能够“坐船走”的726A无疑比欧洲野牛的泛用性好得多:她们可以坐着登陆舰去亚丁湾、去南海,也可以直接岸对岸的负责对台湾岛西海岸的突击。相比之下野牛仅仅是在单次运量上相比726A型占有优势,而这个优势又完全可以通过数量抵消。


在当今的战略战术体系支撑下,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如果像当年建造067型一样成百艘、数百艘的建造726A型气垫登陆艇的话,中国完全可以在数小时内向大台北地区投送数个机械化合成营——从福州市的沿海县区到台北西边的淡水区河流入海口的距离仅约112海里,如果627A型满载轻步兵以50节的航速直接跨海突袭仅需约两个小时的时间。


在运力方面,解放军目前一个中型机械化合成营约有14辆主战坦克,36辆步兵战车和约20辆其他支援车辆。按照每艘726A型能够装载1辆坦克或2辆步兵战车或4辆支援车辆计算。投送一个合成营约需要37艘726A型,222艘登陆艇即可一次投送6个合成营的兵力。


这样的用法实际上同东北亚某半岛北部国家有相似之处。目前,这个国家共拥有约150艘攻防级气垫登陆艇。这种登陆艇长有20多米,总重20多吨,可以搭载高达50名士兵。分别停靠在4个气垫船基地。韩国和此国一直围绕着西海五岛冲突。在大量装备了气垫登陆艇的今天,此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向西海五岛投送大批兵力。作为对比,南边的韩国却只有7艘气垫登陆艇在役,分别是3艘购自俄罗斯的621型登陆艇和4艘自产的631型(约相当于美国LCAC)。此外,在东北亚地区,日本也为自己的3艘大隅级船坞登陆舰向美国采购了6艘LCAC气垫登陆艇。这也使东北亚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气垫登陆艇装备密度最大的地区。


作为气垫登陆艇第二大国(74艘)、海军第一大国,美国的经验也更值得我们学习。以美军的运作方式来看,其气垫登陆艇的最主要作用还是配合大型两栖舰艇进行快速登陆作战。在成规模成体系的远洋登陆作战中,气垫登陆艇可以依靠极高的航速运输重型装备以支援乘坐直升机登陆的轻步兵,而不用担心重武器运输速度过慢而导致的部队脱节。这也应该是中国未来远洋两栖作战的形式之一。


总体来看,东北亚某国和美国对气垫登陆艇的发展完全出于不同的战略战术构想,这两国的战略战术构想与中国未来将要面对的战场环境都有相似之处,也都有不同之处。中国的气垫登陆艇发展,以目前来看兼两者之长,又贴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既不完全局限于对台作战,又不完全依赖大型两栖舰艇,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道路。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气垫船,查看上期《出鞘》,回复菲律宾。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