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8日报道,台湾空军刚刚量产的“万剑弹”——防区外反跑道集束巡航导弹,和台湾海军的海剑二号防空导弹均在汉光演习期间发射失败。有消息称, “中山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总师因为失败已被“辞退”。《联合新闻网》报道指出,台湾空军从量产的万剑弹中抽选一枚进行试射。受测的“万剑弹”由IDF战机在高空投放,进入低空时,弹体两翼以及进气口后方尾平衡翼均应展开。但监视影像发现,启动涡轮扇发动机进行滑翔飞行时,尾平衡翼展开不完全,万剑弹因此失去平衡,弹体滚动,最终失速无法控制。测试员不得已按下了自毁按钮,测试的“万剑弹”凌空爆炸。
至于海剑二导弹测试,该系统在2014年7月首度进行海上斜射测试并取得成功。汉光演习期间进行中段引导测试,据称海剑二导弹点火后,突然出现信号异常,导弹无法脱离发射架,所幸中段引导测试固体燃料不多,发动机推进器在固态燃料烧完后停止运作。
第一种亚洲三代机,IDF,1994年服役导弹试验失败,其实不算特别大的事情,但如果考虑到台湾武器研发条件,这种低级失败就很难容忍了。在90年代,我们看台湾的军事科研,感觉是内地30个省市比不过台湾一省。
歼10到2003年才服役台湾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自产三代机,喷气式反舰导弹,相控阵雷达大型防空导弹都比大陆更早服役。
天弓2虽然很多缺陷,但是很早就服役了
红旗9也比天弓2晚很多所以当时大陆网民天天质疑军工体制,甚至还要拼命编故事找自信,在指望歼8枪挑F-22之前,早有歼8枪挑IDF的传奇故事了。但是到了21世纪,内地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武器纷纷服役,台湾的军事科研却突然销声匿迹了,直到这次出事,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台湾还在搞高科技造导弹啊。
台湾导弹打不响,原因不仅仅是缺钱
挂载万剑弹的IDF因为最近30年,台湾始终没想清楚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自己研发武器?台湾比较靠谱的自研武器,基本都是80年代前期立项论证,8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90年代中后期服役。这有一个深刻的时代背景——1982年的中美817公报。出于对中国分担苏联压力的回报,美国公开承诺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口。所以,80年代的美国基本不向台湾直接出售武器,而是转向以分系统出口,台湾本地组装为主的模式。更进一步就是美方提供科研支持,台湾人员参与科研进程,来生产貌似“本土制造”的武器。由于美国提供的分系统水平极高,科研支持也敞开供应,台湾只需要根据需求完成一些拼接工作,就能造出水平不错的武器,入IDF、天剑2、雄风3、天弓2。到了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中国成为美国的主要敌人,老布什为了反华而恢复了对台湾武器出口,直接出口了F-16战斗机以及配套的武器系统,其他武器随后也或明或暗地出售。而李登辉上台执政,为和美国加强关系,也选择了直接采购美国装备,削减自研开支的军工战略。而且,自研产品比起美国大批量生产的武器,成本肯定更高,IDF虽然是空重6吨级的轻型战斗机(和枭龙同级),但是裸机价格也达到了3500万美元。台湾采购150架8吨级F-16附带大量的备件和维护,成本也只有60亿美元,单价4000万,算裸机反而比IDF便宜。
汉翔的IDF生产线
韩国T-50开发中,台湾员工出力巨大到了21世纪,台湾内外局势又有变化。从外部说,中美谈判进退不定,美国对台军售也时松时紧。而台湾当局对民众支持率的需求比李登辉时代更高,为了提高就业率也希望能自产一些武器,于是又考虑重新提高武器自造比率。但军工科技很少是立刻投入立刻见效的短线项目,就算是拼凑美国高科技子系统,往往也要十几年的开发周期才能上战场。台湾时而解散研发团队,时而又召回人员,经费比例也不断跳动,这种心态是搞不好军工产品的。实际研发能力因此远低于90年代水平。
台湾导弹打不响,原因不仅仅是缺钱从外形上看,万剑弹设计四四方方,在气动和结构设计方面,已经是非常偷懒了。发动机、制导组件这样的核心分系统都是美国人提供的成熟货架产品,测试失败,原因在于简单的弹翼展开机构是台湾自主“研发”的。
台湾导弹打不响,原因不仅仅是缺钱而海剑2的本体是天剑2空对空导弹。天剑2导弹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全程操刀帮助台湾研制,使用的是AIM-120的竞标失败方案,所以系统开发进度迅速,服役多年评价不错,比我们的霹雳12发展顺利得多。现在台湾要把飞机发射改成舰上发射,在后面增加了一个助推器,配合倾斜发射架使用。结果导弹正常点火,却卡住挂架卡打不出去,显然又是台湾自研的机械闭锁装置出问题。两种高科技导弹,都倒在简单的机械装置上,而这并不是个别案例。之前台湾自造云豹战车,动力、传动、悬挂系统都是直接从美国卡特皮勒、艾利逊买“货架产品”,自己拼凑起来,v居然会出现“托底盘”等低水平失误,看来台湾军工不仅自己走不动,连爬也爬不好了。其实作为一个工业水平很高的小经济体,台湾无论把哪一种路线坚持到底,都能拿到还不错的装备。要么是直接采购美国产品,性能好价格低,但是受政治制约较大;要么学韩国,用成熟的美国子系统拼装武器,自己掌握系统整合能力,成本略高但进度比较稳定。但是台湾每隔几年就在两条路线上切换一次,结果两者互相干扰,既没有实现低成本,也没有保证稳定供应。更要命的是,台湾的军事开支在90年代前期达到高峰以后,持续20多年基本没有增长,1993年达到峰值96.06亿美元,而之后逐渐下降,到2006年降低到72.88亿美元,纸面数字都降低了24%。解放战争年代,国民党军就有“五心不定,输个干净”的问题,现在台湾在军工路线上走投机路线,有限的军费花不出效率,原有的高科技武器也保养不好,两岸军事对抗彻底失衡,已经是必然要发生的com/so/事实.html' target='_blank'>事实。本文自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