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47年前中国迎关键时刻 此人深夜受命紧急行动

47年前中国迎关键时刻 此人深夜受命紧急行动

时间:2019-11-11 01:30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求知吧,即使远在中国!”千百年来,这句阿拉伯古训在中东地区家喻户晓,在很多中东民众心目中,中国一直是知识之源和礼仪之邦的代名词,令他们心向往之,仰慕不已。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两大文明始终能够交而不恶,包容共生。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与广大中东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堪称人类文明交往的典范。今天的特别策划《共和国记忆》,我们将对话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等国大使——华黎明,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和经历,来回顾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的那些难忘瞬间。


华黎明大使,1939年生于上海,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到2001年卸任驻荷兰大使,80岁高龄的华黎明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辛勤奉献了近40年。他曾出任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兼中国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

上世纪50年代,刚刚进入大学的华黎明本来学的是英语专业,直到有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通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 荷兰大使 华黎明:

1958年的时候

我还是北大英语系二年级的学生

突然就接到领导的通知

要我转到北大东语系去学习

学什么呢 不知道

先到北大东语系去集训

后来才知道

就是1958年的时候

周恩来总理给外交部有个指示

就是要从全国的英语院校里面

找一批懂英语的学生

去学亚非语言

而且有十几种亚非语言

现在看来是

我们老一辈领导人很有远见的一个举措

因为当时五十年代的时候

同中国有外交关系就是苏联和东欧这些国家


其实就是俄语

最多就是用英语

那个时候他就想到了

十年 二十年以后的中国外交

可能会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发生关系

就是我们有七个人被选去学波斯语

其实当初宣布我去学波斯语的时候

我还不知道波斯语是哪个国家讲的

所以连老师都没有

更谈不上教材

临时从苏联请来了几位懂波斯语的伊朗人

跟我们当教员

书法 发音 语法

完全跟西方语言不同

跟汉语差别就更大

所以确实我们一班七个同学

当时学得很艰苦

就这样我们就开始了学波斯语

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

我同伊朗 同阿富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2年的一天,远在山西的华黎明接到上级通知,要他立即赶到北京,来不及换身衣服,华黎明就匆匆出发了。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 华黎明:

突然接到个通知让我去

连夜赶回北京去

说是有工作任务

这样呢我从干校坐了大卡车到了县城

县城又坐公共汽车到了太原

从太原连夜坐火车赶回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才告诉我说

伊朗的王后和首相来访问

需要翻译

需要波斯语翻译

你来当翻译

而且要我当天晚上就进大会堂

给周总理做翻译

那么我真是非常紧张

那时候没有衣服

幸亏外交部还有专门借衣服的

我借了一套可以进大会堂工作的礼宾服

这样去参加工作

转变就是在那天

那天晚上我给周总理当了翻译

周总理在宴会上的讲话稿

是由我用波斯语译出来的

在场的所有的伊朗人

都觉得非常惊讶

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会懂波斯语

而且还讲得这么好

所以这样呢我就被留在了北京外交部

从此就开始同伊朗打交道

1971年 美国的乒乓球队到中国来访问

这个给所有的这些非美国的国家

传递一个信号

就是美国要跟中国的关系松动了

伊朗是比较早收到这个信息

他赶在基辛格访华之前

开始同中国建交谈判了

因为这个之前的呢

伊朗想和中国建交

但是美国一直压着他

现在他发现美国松动了

所以立刻同中国谈建交

所以当初的中国领导人

对伊朗的这个关系很重视

凡是伊朗来的高层的领导

周总理都要见

我们中国领导人都要见

这样呢我的工作就忙起来了

就从1972年留在外交部工作以后

几乎不断地有伊朗的高层来访问

我这样给了我一个机会

我有一个机会就是

多次零距离地接触周总理

一直到1975年他病重以后

所以这是我觉得我这一生里面

非常荣幸的这一段历史

也是中伊关系

中国和伊朗关系发展得非常热的一段时间

跟当初的中国外交是有关系的(长江新闻号)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