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图片 > 撼树蚍蜉自觉狂:我军登陆台湾会遇哪些“决战兵器”

撼树蚍蜉自觉狂:我军登陆台湾会遇哪些“决战兵器”

时间:2019-12-02 01:21作者:来源:新浪军事手机阅读

5月24日台军“汉光34号”演习进行预演,台“澎湖防卫指挥部”动用M60A3坦克和105毫米榴弹炮实施对海面目标的“静对静”和“动对静”射击训练。而在此前的17日,台军在台中清泉岗预演反空降作战时,一名模拟“入侵”红军的伞兵因降落伞未能打开,直接从C130运输机上高空直坠机场。台军近年来为实现“以武拒统”目标,不仅频繁举行操练军演,还专门开发了各种反制解放军登陆的“决战兵器”。“决战兵器”能否成为台军的救命稻草,而这又会对未来我军解放台湾造成什么影响,本期出鞘带您关注台军如何与我登岛部队展开决战。(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在“决战兵器”方面,经验最丰富的恐怕还是要数二战日军了。二战末期随着战火日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的处境已朝不保夕了。而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日军高层下达了诸多用于本土决战的先进武器研制计划,樱花弹、震洋艇和回天鱼雷等著名的“决战兵器”便是在这期间研发。而为了防备美军登陆台湾,日军还曾把部分“决战兵器”部署到台湾。樱花弹来源于德国V-1导弹,但由于日军当时没有可靠的诱导装置,所以最后决定由人来操作它飞行。按照日军的设想,该飞行炸弹由母机携带升空后,在距离海上目标数十千米处投下,然后靠火箭发动机作短暂推进,在进行一定的机动飞行后,俯冲滑翔到目标上空,最后以直接撞击的方式与目标同归于尽。日军共制造了大约 800 枚樱花弹,但实际派上用场的却不多。因为樱花弹航程太短,必须非常接近目标才能发射,但携带它的母机飞行速度又太慢,所以往往没到射程范围母机已被击落。


震洋艇是二战末期日本海军所开发的一款特攻兵器,也是曾在台湾重点布防过的一款日军“决战兵器”。它以三合板作为船身,船尾搭载丰田汽车引擎,船首则配置有250公斤的高爆炸药,当然有时也会装有120毫米的火箭发射器或13毫米机枪。平时这些震洋艇都藏身于海岸边的格纳壕内,格纳壕深约20米,内部配有兵舍壕、电气室、厨房和工作室,各个格纳壕之间还有巷道相通。当敌军在近海登陆时,日军会将隐藏在格纳壕的震洋艇滑出至海面,然后由自杀式袭击人员操控撞向敌方登陆舰,最后引爆炸药与敌方同归于尽。这种军事设施在台湾省共有十处,澎湖望安鸳鸯窟基地就有五座格纳壕,根据二战日本兵回忆录《冬之残红》记载,当时是由日军震洋24部队所兴建。而在5月20日,台媒又曝光了位于屏东茉莉湾的一处更为罕见的二战日本陆军特攻艇基地。日本陆军特攻艇名为“四式肉薄攻击艇”,外形与震洋艇类似,长约6米,宽高各约1.8米,也是用于执行对敌军两栖部队的自杀式袭击任务。


同震洋艇一样,“回天”人操鱼雷起初也是由下级军官提出的,1943年,日军黑木博司大尉、仁科关夫中尉向海军高层提出发展自杀式鱼雷的想法。“回天”鱼雷直径1米,使用了九三式氧气鱼雷的推进系统,内部可装载乘员1名,而乘员则用小型潜望镜来确认敌舰位置以及操纵鱼雷。“回天”鱼雷早期设计成乘员可以返回的模式,但是后期取消了这一设计,舱口盖一经关闭就无法打开。暴露在潜艇甲板的“回天”鱼雷通常是在发起进攻前,先上浮到水面让乘员进入,然后再下潜到水下发起攻击。这种堪称奇葩的战斗模式极易暴露己方潜艇防卫,据悉到战败为止,日军为“回天”填进了106条人命,换回的战果也仅是美军一艘油轮和一艘护卫驱逐舰而已。


今日台军的作战目标与二战末期日军极其相似,即反制“敌军”大规模登陆。在解放军这方面,为输送大量部队实现全面控制台湾本岛,我军可能仍会采用诺曼底式登陆作战,即首先出动空军飞机对台实施空袭,重点打击和摧毁其重要军事设施和目标,而后出动多波次登陆部队,并在舰机掩护下,在台湾岛西部沿海实施正规登陆。相应地,台军则设置了海上拦截、滩岸攻击和陆上抗击等分阶段作战计划,妄图阻隔我军第一波登陆部队与后续支援部队间的联系,从而聚集优势兵力彻底围歼我军第一波登陆部队。台军近年来热衷研发各式“决战兵器”,可能就是抱着这样的作战目的,毕竟在1949年的金门战役中曾吃过“甜头”。


今年1月8日,台军被曝将建造60艘微型导弹突击艇,遭批是在重建“21世纪震洋特攻队”。这款导弹艇每艘配备2~3人,不装备战斗系统或雷达,仅搭载1枚反舰导弹,必要时也可携带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为避开“敌军”侦察,这款导弹艇外型迷彩比照民用渔船和游艇,平时隐匿在各个渔港中,战时则在海上大型舰艇的引导下,专攻“敌方”大型登陆舰。这款决胜利器虽然台军对它信心满满,但背后却隐藏着很多问题。比如曾担任台军新江舰舰长的吕礼诗表示,96年台海导弹危机期间台湾渔船都躲在港内不出海,可以说战时这些导弹艇根本就没有藏匿在渔船堆里发动袭击的可能。此外,解放军运8、运9系列高新机也会让这些导弹艇丧失一定战力。


台军导弹艇最有可能装备的或许是雄风二型导弹。雄一长3.4米重537千克,雄二长4.8米重685千克,而雄三则长6米重1500千克。此前台军装备的海鸥级导弹快艇排水量47吨,装的是两发“雄风一型”,但现在艇弹均已退役。台军目前装备的31艘“光华六号”导弹艇排水量达180吨,选择装备了4发雄二导弹。相较之下台军准备研发的这款导弹艇排水量仅有45吨,雄三显得过大、过重,装备一发雄二才比较合适。


在之前的“汉光”演习中,台军还曾演练过“炸船封港”。台军的“炸船封港”是先以军用拖船将商船拖至港口航道定点,再出动两栖蛙人将商船引爆沉没,从而让“敌方”搭载重装备和兵力的登陆舰和补给舰无法进港,并阻挡后续兵力通过港口进行源源不断的快速补给。台湾本岛港口众多,而台军重点演练的则是位于宜兰平原南端的苏澳港。苏澳港三面环山、形势险要,向东直面太平洋,是东台湾的天然良港,而宜兰平原则是台湾北部可实施正规登陆的最佳地点。清朝末期李鸿章派军加强台湾防务,淮军便是从苏澳登陆。而甲午战争之后,侵台日军也是首先选从苏澳登陆。“炸船封港”的战术二战日军就曾使过,1945年日军在基隆和高雄两港炸沉大船封港,就是为了阻止美军登陆台湾。


由于台湾岛地形狭长、缺乏纵深,台军一直把反登陆的滩头作战视为重点,幻想实现滩头决胜。而在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之后,台湾岛也到处密布各种反登陆障碍,有些甚至堪比当年纳粹德军的“大西洋壁垒”。炸雷是台军典型的近岸水中爆炸物,雷壳用53加仑的汽油桶改装而成,其内装有100公斤的炸药。炸药用铁链固定在水泥墩上,通常放在水下1米左右,一触碰到“敌军”便会爆炸,杀伤半径达到50米。此外,台军还用凝固汽油弹改装了燃雷,内装乳胶状的燃烧液。在“敌军”潜在登陆地点埋设时,会放置在一个长约1米多的水泥坑内,上面盖上水泥盖,“敌军”来袭时便用电引爆,燃烧半径能达到45米。


台军目前所用的防步兵地雷主要有M14、M2A4和M16A1型地雷,其他还包括M6A1型反坦克地雷以及M48、M49A1型照明雷。台军地雷常布设于易登陆的滩头、铁丝网两侧和前沿阵地间隙处。台军有时会用一种被称为“胡桃夹”的设施来跟地雷配合使用,它通常是在一个长、宽近1米的基座槽内,装入1至2枚地雷,然后不规则地放置在滩头,等到“敌方”舰船不慎撞击到竖立在基座上的触发铁杆时,地雷就会引爆并破坏对方舟艇。当然,布防地雷的还有反坦克壕、反步兵壕等工事。


台军还想出了多种专为防止我军登陆而设的非爆炸性滩头障碍物,比如轨条砦、三角锥、铁丝网、阻绝墙、铁鹿砦和反空降三角叉等。轨条砦是由一个水泥墩以及斜插在其上的一根钢轨组成,通常设置在中潮线附近,钢轨指向海面,每个水泥墩之间相隔3米,且一组呈3列布置。三角锥则由钢筋水泥做成,通常设置在便于坦克和车辆登陆的滩头,且同样呈3列布置。而铁丝网则通常是在易于登陆地段滩头设2~4道铁丝网,往往前1~2道设屋脊形或半屋脊形铁丝网,后1~2道设列桩铁丝网;在不便登陆的滩头则设2~3道半屋脊形铁丝网,有时铁丝网外侧还布设地雷。


阻绝墙则根据滩岸防备的目标,具体会设置防步兵用途的阻绝墙或防坦克用途的阻绝墙。防步兵阻绝墙构筑于易登陆和地形开阔地段或支撑点内,用水泥、块石砌成,高2~5米,厚1米。防坦克阻绝墙一般利用挖掘阻绝壕后的出土,在紧靠壕的后侧堆积一道高4米的土墙,再用石块加固,筑成阻绝壕、墙一体的防坦克障碍物。当然,除了这些“硬性”工事之外,台军也会在部分登陆地段种植琼麻,这是一种叶上长刺的舌兰类植物,通常会植于沿岸易登陆地段、纵深开阔地、工事顶部、支撑点、重要仓库、炮阵地周围,而且栽上2年就可起到障碍作用,布置成本相当廉价。


台军除了滩岸障碍物之外,还有一款障碍“利器”专用于防备“敌军”从空港突袭“登陆”。这款利器就是反空降三角叉,它长约15厘米,通常是在长、宽各10厘米的混凝土座上斜铸3根钢叉,而钢叉则长约15厘米,顶端尖利。反空降三角叉平时都是由台军守卫机场的部队集中保存,临战时则迅速布设在各个“敌军”可能空降的地区,从而大量杀伤空降兵,并阻止其夺取机场。除此之外,2000年时台军进行反空降演习时,还曾出动多辆挖掘机在机场排成一排,挖掘机挖斗上插有尖刀并伸向空中,台军美其名曰“反空降陷阱”,说是可有效杀伤解放军夺取机场的空降部队。


台军通常将抗登陆障碍物分为水中障碍带,水际障碍带和滩头障碍带三道障碍带进行配置。水中障碍带主要设置在低潮线以外,由水雷负责,并混合设置有浮游栏障和沉船等障碍,可用于破坏和阻止大型登陆舰以及中、小型登陆工具的换乘登陆。水际障碍带则设置在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所使用的障碍物主要是轨条砦、抗登陆水雷等,作用是阻滞、破坏对方登陆工具,割裂对方的战斗队形。滩头障碍带设置在高潮线至前沿阵地之间,主要障碍物有防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三角锥、防坦克和铁丝网等,可杀伤登陆士兵并阻滞登陆装备上陆。


台军当然也深知光凭障碍物是不够的,强大的反登陆火力才是滩头决胜的关键。 以反登陆火炮为例,台军目前主要有100多门的203毫米榴弹炮,各700门左右的155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榴弹炮,以及150多门多管火箭炮,火力密集程度已经算是相当高。而在去年7月,台媒又曝光台军疑似将向美国购买M777炮,专门用于强化“滩头决战”的能力。M777相比于台军现在澎湖、金门和马祖等地使用的M114榴弹炮,除了射速略有不足外,包括射程在内的其他性能均已实现全面压制,一旦台军正式装备,势必会在台军的岸防火力上掀起一场“39倍革命”,虽然时间上很尴尬。


台军一直以来都把坦克部队当做反登陆作战的关键兵力。台军妄图利用近700辆的M48/60系列主战坦克和其他类型的近千辆轻型坦克,准备在登陆方上岸后摧毁“敌军”登陆船只,而这与当年隆美尔在诺曼底的反登陆战术有些类似。但事实上,M48/60主战坦克已经是近半个世纪前的产品,体积和重量庞大,105毫米线膛炮威力不足,防护能力弱,整体性能已严重落后,即使是台湾自研的“勇虎”坦克也只不是老坦克换了新火控,并没有质的提高。这些坦克即使逃脱了登陆方海空军的打击,能开到海滩上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像我军的PF89单兵火箭筒都能够轻易击穿M48/60系列坦克的主装甲,更别提重型火箭筒和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了。


而在台军的滩岸反装甲火力方面,台军曾经研发过一款“红隼”火箭筒,并希望像二战德军“铁拳”火箭筒那样,实现台军人手一把随便打。“红隼”火箭筒是一种80毫米的轻型单兵火箭筒,射程仅400米,破甲威力则是300毫米左右。2018年的马来西亚防务展上,台湾展示了一款可对抗解放军登陆的“复合式火箭系统”,它能发射口径66毫米的“钢珠火箭弹”,钢珠火箭弹所使用的火箭弹,就是台军使用的“红隼”反装甲火箭弹。去年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曾放言,台军背着“红隼”反坦克火箭,一人就可摧毁一台解放军99坦克,但实际上“红隼”不仅威力不足射程近,还超长超重不便携带,别说消灭99坦克,就是台军“草莓兵”是否愿意人手一把扛着它都成问题。


台湾此前还曾从美国大规模引进了“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台军对标枪明显偏爱,不仅先后在2002年和2015年两次订购,还曾放言战时可用96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击毁300辆以上的解放军第3代主战坦克,从而在登陆阶段就给我军造成巨大损失。在自研方面,台军则想在“红隼”火箭筒的基础上研制一款反坦克导弹。在“红隼”基础上研制的反坦克导弹,射程据说可达1200米,破甲威力则提高到400毫米,台军部分官员甚至声称这种导弹堪比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


台军为了适应反登陆作战“立体攻防”的需要,近年来也在尝试使用武装直升机来执行反登陆作战中的火力支援任务。台军现有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可载16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8千米,号称能击穿任何一种现役坦克。台军利用阿帕奇低空性能好和速度快等优势,可对“敌军”刚上岸的登陆部队发起突然袭击。据今年1月21日台媒报道,台军的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队已经成军,现有两个作战队均部署在台湾北部的桃园。不过,阿帕奇还未有机会成为反登陆神器,反而先成了“把妹神器”,2015年4月,台湾艺人就曾公然坐进机舱拍照,再曝台军纪律散漫问题。


历来台湾本岛西岸是台军布防反登陆作战的重点,但近年来台湾岛东岸也开始成为台军关注重点。在2016年举行的“汉光32号”演习中,台军就曾提出解放军很可能出其不意,在台军重点布防西岸的时候,从东岸登陆宜兰平原,控制雪山隧道,并通过北宜高速直攻台北。为此,台军还特别演练了“雪山隧道封阻作业”,台军兰阳作战分区利用汽油桶、废弃车辆和货柜等器材连续组织11道封锁线,意图阻止“敌军”夺占雪山隧道,而在演练中甚至还包括在必要时间炸毁雪山隧道的科目,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台军除了隧道、公路设障外,还曾演练过公路布雷。2017年3月,台军布雷部队在闹市区进行部署地雷训练,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台军士兵竟然直接把地雷扔在了路面上。


2003年,台湾自行研制的无人机首次参加在宜兰举行的“汉光19号”演习,演习中亮相的是名为天隼2型低空战术无人机和中翔3号中低空战术无人机,而后者正是台湾第一代无人机计划——“中翔计划”的产品。在“中翔计划”开始之后,台湾又发起第二代的“锐鸢计划”,准备实现无人机的量产。锐鸢无人机采用涡轮引擎,最大滞空时间可达12小时,无人机前端设置有精密镜头,可用于空中侦察,并具有反电子干扰特性。此外,这款无人机还具有其他衍生型号,比如可搭载投射弹药的无人攻击机或携带炸弹的自杀式无人机。


2018年马来西亚防务展期间,台湾还展示了一款新式多轴旋翼无人机,外形同《战狼2》中的机枪无人机极其相似。这款无人机的结构十分的简单,仅由无人机、云台以及武器系统组成的,吊挂的机枪可以进行持续性的射击,火力持续性据说非常好。该无人机可携带T91型步枪、3管40mm榴弹发射器或捕捉网,有效操控距离为2公里。据台湾给出的消息来看,这款无人机将要装备到台湾军队的各种领域,尤其是空中,主要是为了给“敌军”造成恐慌,另一个则是减少台军伤亡数字。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这款无人机恐怕根本对付不了我军,毕竟我军现有的反无人机激光设备就一抓一大把。


虽然台军为这场可能发生的新式“诺曼底登陆”做足了各式准备,但部分学者却对台军相当不看好,甚或有些人另替台军想了新招,比如台湾一人一枪打巷战,用一场“水泥丛林的游击战”对付解放军。据悉这套能让人想起二战日本“一亿玉碎”的战法最早由林中斌提出,他认为可用伊拉克游击队对付美国的办法来对付解放军。当然林中斌同时也提到,若是台军不具备足够的作战能力和意志力,这套战法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结果一语成谶,去年12月11日,台“国防部”发布了一则台军“联勇操演”的纪实片,片中提到此前一直为人所诟病的“演习全靠‘小蜜蜂’”(出售饮料和零食的摊贩),居然已经成了台军的“正式”做法。结合近年来台军诸多荒唐表现,台军士兵可以说是早已彻底告别能打惨烈城市游击战的阶段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虽然台军一直将反登陆作战作为军队的战略核心加以演练,并在兵力建设、武器配置方面苦心经营,不遗余力地构建其所谓的陆海空立体反登陆体系,但外界却似乎并不买账。美军观摩台军的“汉光”演习后就曾表示,台军这样的反登陆战法还停留在二战时期,基本维持在将反登陆作战的重点放在陆军重型火力上的“原始阶段”。可以说,台军的所谓“不对称战”也仅是新瓶装旧酒,与二战末期垂死挣扎的日军没有什么区别,那些研发的决战兵器更多也只是留给台军士兵的无谓“安慰”罢了。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登陆台湾,查看上期《出鞘》,回复中印对峙。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