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6108亿 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 华为真的活下来了

6108亿 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 华为真的活下来了

时间:2019-12-02 09:07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华为真活下来了,而且还活的很好。

10月16日,华为的Q3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108亿元,同比增长24.4%;净利润率8.7%。

6108亿,什么概念?

举几个数字,了解一下:

阿里巴巴——中国首富马云的公司,2018年财年全年收入为2500亿,华为是它的2.5倍。

碧桂园——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18年全年收入为3790亿元,华为是它的1.6倍。

而6108亿,只是华为今年前3个季度的的销售收入,但却已经逼近2018年华为全年营收(7212亿元)。

自豪,无比自豪,这个数据既是中国企业的一剂强心针,也是给美国政府的一记响亮耳光!

更关键的是:这些钱没有一分是来自“躺着也能赚钱”的房地产和金融行业,而是大部分来自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

在很多人看来,危机中的华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奇迹,那么华为是如何渡劫的呢?

01

120天前的5月16日,是华为危机的起点。


那天,华为被美国列入了“实体清单”,自此,乌云开始笼罩华为。

按照禁令,美国企业将被禁止向华为及其关联的68家企业出售零部件,而作为一家全球化的通讯企业,华为以往的很多关键零部件及手机操作系统均来源于美国,例如部分芯片,以及最核心的操作系统——安卓系统。

美国的禁令一出,华为的压力陡增。

首先就是以高通、博通、英特尔、谷歌、伟创力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旗帜鲜明的响应了政策号召,停止了一切与华为的合作。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这家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就在禁止令发布后的第二天,华为派了几十辆货车前往伟创力的珠海工厂,准备将那4亿多人民币的华为物料和设备运出来,但伟创力珠海工厂突然接到来自其公司高管的指令,称根据美国出口管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伟创力不能将这些华为拥有物权的设备和物料放行。

这一举动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伟创力珠海工厂是一家建在中国土地上的工厂,华为来拿回自己的东西却被拒绝。

直到6月中下旬,伟创力才同意将华为物料及设备陆续归还。

伟创力是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主要负责给华为生产手机和基站,其中包括P30在内的华为旗舰机型都是由伟创力所生产。

伟创力的突然发难,给如日中天的华为手机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最危险还在后面,5月20日,谷歌宣布“遵从命令”,停止与华为部分业务合作,将不再提供除开源以外的安卓系统的支持。


这就意味着随着禁令执行,华为手机搭载的安卓系统将无法实现更新,大量依赖安卓系统生态服务的海外用户,届时恐怕不得不放弃华为,这令华为海外市场大幅缩水。

“手机终端业务预计减少100亿美元。”

8月23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一场发布会上表示,但具体数字还是要看明年3月的财报。

在一场国与国的贸易摩擦之间,美国就这样将魔爪不时伸向一家企业,持续带来死亡的危险气息。

02

但华为决不是达摩克利斯,它不允许有一把剑高悬于头顶。

于是,战争来了。

熟悉任正非的都知道,这是一位极为低调的老者,很少暴露于公共视野面前,外界对他所有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他所发表的内部讲话。

很难想象,在过去这100多天,他会变得如此活跃,开始密集接受国内外媒体对他的采访,尽管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但不管情不情愿,任正非都得出来面对公众。“(华为)公共关系部逼着我要出来讲话,他们说‘因为你讲话,收视率高,所以你要讲,他们讲没有你收视率高’。”

在给外界释放信心的同时,那些过去很多年里深藏在“保险柜”里的备胎,也在一一转正。

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布内部信称,这是一个“至暗时刻”。

华为早就预计有一天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会不可获得,为这个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海思人走上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挽狂澜于既倒。”何庭波写道。

如果说备胎转正,让我们看到了华为的未雨绸缪,那么鸿蒙系统的发布,则让全体国民振奋的难以复加。

“鸿蒙”取自《山海经》,有开天辟地之意,而在它诞生之前,这颗星球上的主流的操作系统只有苹果和安卓两种。

今年8月,鸿蒙OS首次应用在了IoT产品荣耀智慧屏上。华为一再强调,鸿蒙OS是用于物联网的操作系统,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应用在手机上。

那伟创力呢?在美国态度松动之后,它丢掉了华为的全部订单,被华为从供应链当中彻底剔除。

华为的反击来的如此之快,美国的阻扰虽然让华为的设备、芯片采购碰了壁,反而加速了华为在自研芯片、系统上的进展。

03

虽然前段部分反复提到了华为的备胎计划,表现了它的未雨绸缪,但一切的计划、部署,到最后还是需要最关键的因素——人,来执行。

人,是永恒的变量,是不可控的未知数。要想理解华为的反击和逆袭,追根溯源,最核心的是要理解华为人,是一群怎样的存在。

10%的末尾淘汰制,35岁退休的压力,固然让外界对华为的企业组织文化有过诸多批评,但要对抗企业在做大过程中产生的惰性,的确需要不停地吸纳年轻人进来,才能激发出团队的“鲶鱼”效应。

谨此摘录任正非8月19日的一封电邮里的这段表述,感受一下华为内部的战斗气息:

“现在公司处在危亡关头,第一是号召大家立功,第二是尽快把优秀人员选拔上来,增加我们组织的”活血“。

每个职能部门、每个代表处都要想一想,如果你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可以下岗让道,让我们的”坦克“开上战场;”

如果你想上战场,可以拿根绳子绑在“坦克”上拖着走,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决心!绝大多数员工应心静如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参战。

这也让笔者想起了一则报道,5月21日,在华为深圳总部举行的中国媒体圆桌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了一张照片,用它来比喻当前的华为。

这是一副千疮百孔的伊尔2飞机照片,在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却依然坚持飞行,最终安全返回。(大佬动向)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