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2019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果然兑现了他一年一到中国的承诺,将再次来到北京进行国事访问。由于中文翻译的缘故,法国媒体也用“马”来形容这位年青而又雄心勃勃的总统,还曾一度戏称他是法国马,可以“克”中国这条巨龙。
马克龙仍然是小马过河
按说马克龙执政两年,二度来华,对中国的了解也算是老马识途。更何况,2018年狂飙而起席卷全法的黄马甲运动,也令他总算体悟到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个中甘苦和中国智慧。应该说他还是有进步的,这体现在今年8月底他所主持的一年一度的外交使节会议。
2018年11月17日,首场发生在沃苏勒的黄背心示威(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这个会议针对的是法国驻外一百多个国家的使节,而且是闭门会议,所以马克龙自然是直抒胸意,全是干货:一是公开承认西方霸权已近终结。原因既有西方自己的失误,也有新兴国家的崛起。二是公开承认对俄罗斯的政策是欧洲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错误,导致俄罗斯拥抱中国,欧洲需要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他特别指出美国是盟友,但也是长期绑架欧洲的盟友。三是信息技术进步引发情感、暴力和仇恨的全球化。
马克龙最后的结论就是:世界将围绕两个极点运转——美国和中国,欧洲也必须在这两个统治者之间作出选择。
只是在我看来,非常遗憾,虽然马克龙对世界和人类未来——特别是对中国的认识——有相当大的提升,但他的应对之道却犹如要过河的小马,不知深浅,难言成熟。
他一方面表示法国要促进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与欧洲联通战略的更好融合,但另一方面这种融合必须在尊重欧洲的主权和规则上进行。他进而认为欧洲在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期间,为了求得援助,不得不向中国降低欧洲的部分主权,矛头直指签订一带一路备忘录的意大利和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英国。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联合美国在亚太建立“法国战略”,以平衡中国的崛起。
很显然,法国和曾经统治过全世界的英国虽然都认为中国将是未来的超级大国,但不同的是英国选择站在中国一边,前首相卡梅伦曾这样说过:“英国将成为中国在西方最有力的拥护者。”而法国则选择一边要和中国合作,一边还要平衡(其实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所以,毫不奇怪的,马克龙执政两年来,虽然中法关系没有再现萨科奇时期的对立,也没有如同奥朗德时期的过于平庸,死水一潭,但双边关系不仅没有恢复到戴高乐将军开创的中法特殊关系时代,也没有达到希拉克总统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了解所形成的特殊亲密时光。事实上,如果不是由于种种特殊原因,中法关系早就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了。
中法何以难创历史新高度?
首先,法国是目前欧美大国中唯一一个要捍卫西方统治地位和价值观的国家。正如马克龙在外交使节会议上说的:“只有法国,能重新树立深刻的欧洲文明;只有法国,能从欧洲战略和国际政治的高度,去考虑欧洲的存亡问题。”
今天的美国和法国不同,它只是要遏制中国,以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因此价值观也可以放弃。所以特朗普能无所顾忌的反对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到处挑起贸易战,还背弃自己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事关人类未来命运的承诺、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人权组织,对任职于美国媒体的沙特记者之死轻描淡写,为了军售而袒护沙特,甚至还要在墨西哥边境重建柏林墙诸如此类。
所以法国是从如何捍卫西方文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崛起的。它的许多做法,比如对待“一带一路”的举措远远落后于中东欧和南欧国家,甚至还公开反对其他欧洲国家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备忘录,都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是马克龙的战略误判。认为中国的崛起虽然不可避免,但法国仍然可以“平衡”,也就是阻挠。美国是现在的全球霸主,为了保住这个地位,不管成功与否,它都要竭尽全力去阻挠中国,可谓别无选择。但法国不同,它既无遏制的必要,更无遏制的实力。法国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战略误判。这和其他许多国家早就跳船押宝中国完全不同。
中法之间没有压舱石:既无经济压舱石,也无地缘政治压舱石。双方的关系属于锦上添花性质,有自然是更好,没有也无伤国本。这和中德、法俄的关系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