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乐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4条消息证明德法已变心 开始转变方向投向中国

4条消息证明德法已变心 开始转变方向投向中国

时间:2019-12-20 18:48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都表明,美欧离心离德更加严重了!他们开始转变方向,投向中国。

一、马克龙说北约已死

11月初初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对于马克龙的专访,专访中马克龙不但毫不客气地表示北约已经“脑死亡”,还怼了特朗普,称必须客观地评价特朗普时代的北约现实。马克龙说, “你在世界同一个区域拥有很多合作伙伴,而在美国与北约盟友的战略决策方面没有任何协调。完全没有”。“他认为,欧洲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政治上,都应该认识到正在面临这一问题。”


马克龙上述是什么意思?在占豪看来,有三层意思:

一是在表达对美国及北约陷入协调瘫痪的不满。这其中的不满,在占豪看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特朗普要求欧盟国家增加军费的不满,另一层是对北约只被美国利用来对付俄罗斯而没有其他协调不满。

二是马克龙试图借助这一契机,推动建立欧盟自己的军队。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北约秘书长在不久后就警告马克龙,称任何让北约与北约的脱钩都是危险的,会造成欧盟内部分裂。

三是法国对进一步在北约投入军费表现出抗拒。

如果大家还记得,2018年4月,马克龙访问了白宫,还送给特朗普一颗友谊小树,当时还在白宫的草坪上种下了这颗小树。不过,很快特朗普就让工作人员移走了这棵树,不久这棵树就被宣告“死亡”。尔后,马克龙说再给特朗普送一颗,但特朗普没有接茬,很显然特朗普并不太欢迎这颗“友谊小树”。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马克龙就开始和美国有些闹掰了。但是,和美国彻底闹掰,应该是进入2019年后,法国连番骚乱的背后有美国的身影,这让马克龙对特朗普有些恼恨。再加上,美国和法国在经贸等方面也有较劲,这意味着法国和美国已经有些分道扬镳的意思了。

二、默克尔呼吁欧盟顶住美国压力,对中国和5G统一立场

针对马克龙“北约脑死亡”的言论,默克尔既表示了认同又表达了批评。为什么这么说呢?默克尔在11月底的讲话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北约已经无法承担起防卫自身的任务。她认为,当欧洲周边出现火情时,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将不会再自动承担起保护欧洲的责任,欧洲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自身,然而目前欧洲没有能力来保护自己,因此需要继续维护好北约这一机制。

这话什么意思?两个意思:一是认同马克龙所说的“北约脑死亡”了;二是虽然脑死亡了,但由于欧盟不具备自卫能力,所以不得不继续维护好北约机制。这潜台词就是,如果欧盟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那就不需要北约了。因此,默克尔和马克龙在建立欧盟军队方面意见是一致的。

由此我们而言可以认为,默克尔在政治上与特朗普政府也是离心离德的。当然,这一点从特朗普上台开始就埋下了种子,当时默克尔试图讨好美国,但被特朗普无视,手都不给握,场面一度很尴尬。

所以,当下虽然默克尔看似力挺北约,但实际上那是基于自身需要和对当前局面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默克尔对华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从过去两三年对中国的敌视状态又回归到了加强合作的状态。

而在11月底,默克尔再次发表言论,称“若欧盟各国采取各自的对华政策和在5G网络建设时对华为的态度上,发出不一致的信号,将会对欧盟构成一大威胁。”她还直言,“这对中国来说并不是灾难性的,但对欧盟却是”。

默克尔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顶住美国要求盟友“围剿”华为的压力,而坚持认为只要满足政府制定的安全要求,就不会排除特定供应商。很显然,默克尔的态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愿意排斥华为,这其中有技术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二是希望欧盟以一个态度对待中国和华为,这意思就是以德国态度为主。

默克尔的这一态度,在占豪看来,很明显她是主张与中国进行合作,也是主张接纳华为的。

三、德法与俄罗斯、乌克兰重启了“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并取得成果

11月9日,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法国巴黎举行了“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峰会最后达成了一致共识并发表了公报。很显然,和之前相比,德国和法国显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个改变,占豪认为基于两点:一是德国和法国都希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这应该是主因,之所以想改善对俄关系原因也是北约显得不灵了;二是因为要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解决乌克兰问题就是最核心的。基于这两点,于是“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再次重启并取得成果。

四、德意志银行发布“一带一路”白皮书

11月11日,德意志银行中国公司发布了一条消息,题目是《德意志银行发布“一带一路”倡议白皮书》。该信息称,德意志银行集团(简称:德意志银行)正式发布其“一带一路”倡议白皮书,为现有及潜在“一带一路”参与者详解这一倡议所带来的机遇,旨在助力全球同参与,共享“一带一路”市场红利。

德意志银行是谁?它是1870年成立于德国首都柏林的银行,它的态度和立场几乎完全代表了德国政府的态度,因为它一定是跟着德国政府的立场走的。那么,现在德意志银行发布“一带一路”白皮书,这表明德国正在积极谋求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展开合作。

如果大家注意,会发现这和过去德国政府的态度完全不同。过去,德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保持戒心的,特别是对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一直保持高度戒备。但是,现在德国的态度看起来是改变了,这一点从德意志银行的态度改变能体会到这一点。

事实上,今年3月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法国,中法确立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各自的角色和协作方向,事实上这意味着法国找到了自己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位置,中法合作与中欧合作都因此迈入新的阶段。此后,默克尔在9月访华,中德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也定调了。

这么看下来,法国、德国的确变心了,这个过程是从特朗普2017年上台到2018年逐渐演变而来的。特朗普上任后一直到2018年,法国和德国还都是对特朗普政府进行不断讨好,但到了2019年,德国和法国都明白了过来,所以开始坚决转向中国和俄罗斯。

现在所呈现出的效果是,经济上转向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安全上开始谋求与俄罗斯改善关系,这是很有趣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新的更剧烈的变化,因为接下来会有更大更加意想不到的新变化!(占豪)

又一次,普京面临严峻考验。

12月9日,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投票通过了多项对俄制裁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上对俄禁赛四年。

该决定旋即引发俄方激烈反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指WADA此举违反《奥林匹克宪章》,考虑的是与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无关的政治因素;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前也表示,这是西方国家“试图孤立俄罗斯的又一次尝试”。

令人意外的是,当外界将目光聚焦于禁赛一事时,俄外长拉夫罗夫已经来到了华盛顿。

紧要关头,普京打出了一套“外交组合拳”。

普京在巴黎举行“里程碑式的会谈”

当WADA投票决定制裁俄罗斯时,普京正身处法国巴黎。

12月9日,“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在巴黎举行,法国、俄罗斯、德国、乌克兰四国领导人参加会议,旨在为乌克兰东部冲突商讨解决办法。

▲12月9日,在法国巴黎,(从左到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

“诺曼底模式”诞生于2014年6月,当时俄、法、德、乌四国领导人借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的机会,在诺曼底开会商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冲突停火事宜,由此开创了这一机制。

正是在该机制安排下,各方于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先后两次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包括停火协议在内的议定书(明斯克协议)。

但由于乌东冲突双方缺乏互信,协议未能有效执行。自2016年以来,“诺曼底模式”下的四国峰会也已经3年多没再举行。

事情在今年发生了转机:乌克兰新任总统泽连斯基上台后,与普京多次互动,两人在7月、8月、9月和11月频繁通电话;9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换了一批被扣押人员;11月,俄罗斯向乌克兰移交了3艘在2018年11月扣押的乌海军舰艇。

▲资料图片:9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右一)在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欢迎被释放的扣押人员。

在俄乌互释善意之际,法国和德国也看准时机,大力推动重启“诺曼底模式”峰会。到了12月,四国领导人终于齐聚巴黎——这也是普京和泽连斯基首次面对面会谈。

这场来之不易的会谈受到媒体高度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将此称为“里程碑式的会谈”。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10日援引乌克兰总统新闻秘书的话说,巴黎谈判进展“异常顺利”。

泽连斯基则在峰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原本计划的会谈时间为20分钟,实际上却持续了约1小时。

虽然泽连斯基自我评价与普京打成了“平局”,但他也强调,普京非常仔细,“与他谈判非常困难”。

这一点,从俄新社12月10日的报道中便可见端倪:普京称“诺曼底模式”峰会的工作“非常有益”,对参与会谈的领导人表示感谢,但他同时指出,会后的总结性公报强调了无条件执行明斯克协议的“别无选择性”。

普京明确否决了重签明斯克协议的可能性:“否则我们将失去一切,从而造成我们什么也无法完成的情况。”

微妙时刻,拉夫罗夫突然访美

与早有预热的“诺曼底模式”峰会相比,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美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

据法新社12月9日报道,白宫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12月10日)将在华盛顿欢迎来访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报道称,在与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会谈中,特朗普将和他们“讨论双边关系的现状”。

美俄关系现状如何呢?用路透社的话说,美俄关系已经跌至冷战结束后“最低点”。

多家外媒在报道拉夫罗夫此访时不约而同地强调,自从2017年5月那次访问后,拉夫罗夫就再没有正式到访过华盛顿。

那场会谈后,特朗普被指控向俄罗斯泄露机密情报。

▲资料图片:2017年5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在华盛顿白宫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特朗普上台以来,就一直深陷“通俄门”漩涡,美俄关系也多有波折,但普京却多次表态希望恢复两国关系。

今年5月14日,普京在索契会见蓬佩奥时表达了与华盛顿恢复全面关系的愿望;在6月底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上,普京又在与特朗普举行的会谈中表示,俄罗斯将竭尽全力改善美俄关系。

“如何与莫斯科建立关系要由华盛顿来决定。”普京当时说。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2月8日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表示,特朗普政府只是想就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早些时候会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一事“还个人情”。

▲资料图片:2019年5月14日,在俄罗斯索契,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握手。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许涛指出,美俄关系现在“很微妙”。

许涛认为,特朗普当前在内政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涉及“通乌门”,而“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刚刚举行,美国政府此时与俄方进行沟通,至少可以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姿态,有助于特朗普应对“通乌门”危机。

“普京在巴黎改善俄乌关系,与拉夫罗夫访美应该是有关联的,有助于缓解美俄各自面临的困境,双方领导人对此有一定默契。”许涛说。

“俄罗斯经常采用一些战术性的动作来取得战略性效果”

“西方往往低估了俄罗斯的骄傲和韧性。”

在今年10月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日报网站说道。

文章称,在美国外交政策似乎正在放弃它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建立的多边架构的背景下,俄罗斯外交官却能够稳步前进,这一切与普京“强大而有远见”的领导密不可分,而辅佐普京的拉夫罗夫则被称为“世界上最能干的外交官之一”。

这对组合的存在,让《阿拉伯新闻》不禁感叹:“不管人们在俄罗斯问题上持什么样的立场,低估其决心、外交技巧和全球影响力都将不明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告诉小锐,俄罗斯外交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动性很强,碰到问题往往不回避而是主动开展外交活动,时机也掌握得比较好,通过外交手段管控危机的能力很强。

同时,“手里拿着剑去谈判”也是俄罗斯外交一个鲜明特点——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俄罗斯的外交主动性得到增强。

崔洪建指出,在与乌克兰、美国和欧盟国家等的交往中,俄罗斯往往通过对某个具体议题做出调整,迅速获得先机。

“俄罗斯经常采用一些战术性的动作来取得战略性效果。”他说。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