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5日报道,近日联合国通过了一向对于叙利亚难民援助计划延期一年的提案。联合国安理会共15个成员国参加了了投票,其中13票赞成2票反对,最终这个协议以压倒性优势通过,美方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当时投反对票的两国,分别是俄罗斯和我国。
很多读者都会很奇怪,难民援助是一项人道主义的行为,通过对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难民提供各种物资,使得难民能够生存下去,并且过上有一定保障的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为什么我国和俄罗斯要投反对票呢?难道俄罗斯和我国就真的没有同情心,而宁愿叙利亚的难民饿死呢?
叙利亚常年内战,确实是一个战乱国家,而且确实有很多难民。但是美方所谓的跨境救援难民却不是真正去救援这些需要帮助的难民,美方从2014年开始获得联合国批准,给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到2020年1月31日截止。美方从2014年开始,就在叙利亚建立了4个物资中转站,表面上是通过这些中转站将物资运送到叙利亚,提供给难民。但是这些中转站都是建立在叛军地盘,主要的目的是为叛军提供支援物资,反而是难民根本没有得到多少救援。美方只有继续获准提供援助,才能冠冕堂皇地为自己所支持的叛军提供援助。
美方中转站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转运石油。叙利亚也是产油大国,美方此前借口保护油田不被IS组织占领,派兵抢夺了这些油田。当巴沙尔当局基本击败叛军后,控制了这些地区,但是美军依然不肯将油田交给巴沙尔这样的合法政权,因为美方自己偷偷开采石油,并通过中转站转运走私出去,每个月可以获得6000万美元的收入。面对这样一份大蛋糕,美方当然不愿意放弃,所以从这个目的来看,美方也是需要能获准对难民援助计划的延期,才能保留这些中转站。
中俄两国对难民援助计划投反对票,其实不是真的反对救援难民,而是反对美方打着救援难民的旗号,继续在叙利亚境内保留军事力量,也是不希望叙利亚的叛军能够得到支援。而除了美方在外地12个国家都是北约成员,或者是美方盟国,他们当然站在美方这一边,因为在叙利亚有共同的利益,即使没有,也没必要得罪美方。(战略先锋)
1月29日,联合国举行叙利亚人道问题公开会,听取联合国副秘书长洛科克的通报。美国和英国借机对此前中国在叙利亚跨境救援延迟决议草案的投票立场进行指责。据***最新报道称,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当即予以严厉驳斥。称“美国和英国滥用安理会平台,对中国等国家进行指责,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中方坚决拒绝”。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还指出:在叙利亚问题上应该负起责任来的恰恰是美国和英国,就是因为他们在叙利亚搞政权更迭,向该国驻军和运送武器弹药,掠夺该国的石油和财富,这才是造成叙利亚人道主义灾难的罪魁祸首。因此,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和英国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中国。
去年年底,联合国安理会就两份涉及叙利亚跨境人道救援机制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俄两国同时行使否决权,阻止了这份由西方国家提交、并对叙利亚局势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决议草案的实施。
这份决议草案没能通过,当时的美国务卿蓬佩奥可谓是气急败坏,竟然完全失去一个做国务卿的风度,竟然当着媒体公开指责中俄“双手沾满叙利亚人的鲜血”。这足以说明一个事实,这些西方所期待的决议案被中俄成功拦截,给西方国家干涉叙利亚内政的行为、就是一记迎头痛击。
实际上,这份由西方所炮制的决议案,主张将叙利亚跨境人道主义救援机制授权延长至2021年,保留原先4个跨境点中的3个。这与俄罗斯所提出并遭到西方否决的延期半年、以及只保留2个跨境点的决议案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遭到中俄联手阻击。
众所周知,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实际上就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为了推翻“不听话”的巴沙尔政权,而在该国发动颜色革命所引发的悲剧。在目前俄叙联军收复大量失地、以及叙利亚形势随着叛乱武装被击败而日渐好转之际,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观点,叙利亚对跨境转运点的依赖已经减少,因此是时候做出适当调整。
事实上,西方国家之所以会在目前叙利亚形势日趋稳定之际,还坚持保留原有的跨境点、以及延长这些跨境点使用的期限,他们所关注的并非叙利亚人民的死活,而是打着“人道主义救援”的幌子,为其长期干涉叙利亚内政提供借口。同时也利用这些跨境点,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援助,支持他们继续在叙利亚进行反政府作战。
众所周知,目前美国以“保护库尔德人” 为由,在叙利亚北部地区驻扎相当规模的军队,在大肆掠夺该国石油资源的同时,还通过对流窜到该地区的叙利亚叛乱武装提供庇护和资助,纵容他们对该地区平民目标实施袭击,导致该地区紧张局势近期不断升级,同时还造成大量平民在反政府武装的袭击中丧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任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叙利亚跨境人道主义救援机制延长、并保留绝大多数的跨境点。这将意味着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将会源源不断的送到盘踞在该地区的反政府武装的手里,用于对该地区平民目标发动袭击,让叙利亚的内战得到延续,为美国在该地区驻军提供更多的借口。
所以说,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联手,阻击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叙利亚的决议案,并不是说中俄就是在有意阻挠西方对叙利亚的人道主义援助,而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人道主义救援”的遮羞布下面,隐藏着加剧叙利亚紧张局势,制造更多人道主义灾难的企图。
就是因为邪不压正,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才有底气在严厉驳斥美国方面掷地有声,在毫不留情的阻击美国破坏叙利亚和平阴谋的同时,还对其无端的指责予以迎头痛击:“美英试图把自己装扮成人道主义卫士,完全是虚伪的,世界人民都看得很清楚”。(火星方阵)
众所周知,联合国成立于二战之后,其总部在美国。经历几十年发展,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美国却利用其占尽天时地利的优势阻挠部分国家参加联合国会议,此事已在公众范围内引发不小的争议。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联合国本身的工作人员无需美国方面插手就能出入美国。而其他官员则必须要先闯过美国签证这一关。一旦美国方面拒绝放行,那么参加联合国会议就变得不切实际了。早前时候,美国就充分利用了这项优势将俄罗斯、伊朗等国的驻外代表拒之门外,因此让普京非常痛恨。
于是,俄罗斯方面立即采取行动,向联合国提出了将总部搬出美国的建议。根据投票结果显示,有60个国家投了赞成票,18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而剩下的72国则选择了弃权。因此普京的这项“伟大”提案以失败告终,美国依然驾驭着联合国总部,这让其暗暗得意。说实话,此次投票结果再次向外界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大于俄罗斯。美国的盟友不用说都是投了反对票,而赞成者却是俄方的盟友,其他弃权者也是为了自我利益,不去掺和双方的争端。
当然结果也侧面反映出美国继续要掌控联合国的潜在意图。因此,将联合国总部搬离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投票也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它让美国人看清了自己的尴尬国际形象,如若其再继续任意妄为的话,将失去更多的支持者。
当前来看,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国际影响力逐步减退,比如纷纷退出各类条约的行为打压了它的威信,让它失去了不少的国际印象分。
除此之外,拖欠联合国会费成为美国的“国际丑闻”。缴纳会费是任何一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应尽义务。联合国会费是保障机构正常运行、促进维和事业等工作的基本条件。它是依据各成员国经济实力合理分摊的。作为最大发达经济体,美国缴纳的会费自然比其他国家要多得多。所以,美国的拖欠行为给联合国几乎造成了致命的影响。早前,基于此,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此后,美国才在联合国的强硬紧逼下勉强补缴了会费,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
另外,其他一些美国的盟友比如日本等国也开始拖欠会费。而中国则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按时缴纳自身应付的会费,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世界大国,美国本应该积极作为,按时缴纳会费,为他国带好头,而不是任性而为,干出一些损害国家形象的事来,这样只能失去更多国家的信任。俗话说,能力决定了责任的大小。美国应积极面对,拿出应有的诚意,不断发挥榜样作用。(战略先锋)
据悉,2015年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在纽约签署相关条约。2020年作出相关行动安排。美国于2019年11月4日退出该协议。
近日,在一次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代表迈克尔·布隆伯格指责特朗普退出该协定行为,并批评本国的环境政策。与此同时,还做出表示。他力挺中国称,各国应当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合作,若拒绝与中国的合作,那便是全球之耻。话音刚落,他示意其他成员将他说的话记录下来。
众所周知,美国此前凭着的霸主地位“肆意妄为”,甚至直接越过联合国安理会自己做决定,这些做法都受到各国的不满和强烈谴责。如今,话锋突变,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公然帮中国说话是为何?毕竟美国很少在这样的场面“夸奖”中国。
要知道,美国虽经济发达,但这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得到的。数据显示,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非但不承认这一点,还将此转嫁到别国身上,这引起众多国家不满。
而这位美国代表显然认清现实,认为环境问题需要各国联手才能应对,单凭一国之力很难成功。美国偏当一意孤行的那一个,作为一个大国不尽到大国的责任,反而借着自己的地位任意妄为。
|联合国调整中国地位,两国一致反对
中油网了解到,2010年,中国缴纳联合国会费仅为8000万美元,排名第8。2013年,中国会费有所增长,排名从8名移至第6名。在联合国秘书长未公布新消息之前,中国位居第二,日本位居第三。
如今,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地位在联合国中不断上升成紧跟美国后面的第二个缴费最多的国家。
看到中国这么好,最不满意的自然是美国和日本,由此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美国还怂恿70多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抗议,但没能成功,更多成员选择支持联合国做的决定。
需要强调的是,在联合国中,钱交的越多话语权自然也越重。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宣布,中国将成为缴费最多的国家,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再次上升,而且联合国将此前美国拥有的13项特权移交到中国手中,这无疑是对中国的肯定。
而美国拖欠联合国的费用迟迟未上缴,将来美国地位恐是会动摇。(中油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