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帧察点
随着运-20在接连两次武汉空运中“刷屏”,自2016年该机服役后,关于它的报道内容又再度密集起来。除了关于这两次紧急空运的台前幕后之外,“运-20第一团”团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的另一个重要信息,也让很多军迷朋友们喜出望外。
▲据说已经有人就着这个“等等”开始联想了。。。。。。
▲。。。。。。那咱们就联想个劲儿大点的!
言归正传,继已经投入试飞的运-20加油机之后,运-20平台空中预警机这个传说已久的项目,这回也终于得到了证实。在以运-9为平台的空警-500系列中型预警机正在批量装备海空军部队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发展下一代大型预警机呢?
▲尽管美军多次表示不打算发展E-10A这类下一代大型空中预警平台(上),改以多平台分布组网代替;然而由于国内在预警机发展路线上并非与美国亦步亦趋,因此对这种技术风险颇大的选择,我们更多是在跟踪观察
中美两军的军事战略、作战环境的差异,也必然使得对未来预警机的指标侧重有所不同。根据空警-2000任务系统总师陆军等国内预警机领域的领军人物近年来的公开论文,在下一代预警机四大能力——高探测能力、高抗干扰能力、高识别能力和高战场管理能力中,排在头一项的高探测能力里,明确要求对第五代战斗机的发现能力达到360千米以上。
▲目前我军列装的几型反隐身雷达都是大块头,即使进行相应的小型化工作,也需要大型飞机平台才有可能搭载
尽管预警机专家们同时认为,未来预警机平台在产品形态上仍将是各等级并举发展,规模上以中小型飞机平台为主,且无人预警系统也将成为一大发展方向,但并未否认大型预警机平台的优势。特别是未来预警机将具备的诸多先进技术特征,与大平台本身并不冲突、甚至有加成,这使得大型预警机仍将在未来的中国空军中有着重要地位。
实际上早在运-20服役前,坊间就有关于名为空警-3000的,以运-20作为平台的下一代大型预警机方案相关传言;加之几年前曾经出现的一架外观上相比运-20基本型有不少变化的运-20机体,关于运-20平台预警机的讨论可谓由来已久。而在这类讨论中,新机总体布局是继续维持空警-2000的“大盘鸡”——即仍选择在背部支架上安装椭球形雷达天线罩,还是该走共形天线的路线,可以说是争论最多的。
▲三年多过去了,这架神秘机体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消息
其实这种争论,早在空警-2000的前身——也就是在俄罗斯A-50预警机机身上加装以色列提供的“费尔康”预警雷达系统而成的A-50I(I代表以色列)早期方案论证阶段,就曾出现过一次。在A-50I之前,以色列制造的第一架“费尔康”预警机是根据智利空军的订单,在波音707-320C客机平台上改装而来的;而该机在雷达天线布置上并没有像当时其他预警机那样背负椭球形天线罩,改为在机头前方和前机身两侧分别加装天线罩。
▲该机于1993年首飞,正式名称为EB-707“秃鹰”,现仍是智利空军唯一的预警机
正因为有了智利项目的经验,以色列赢得了中国预警机项目后,虽然了解到受客观原因限制,中国不可能选择西方客机作为改装平台,图-154客机平台又不够大的情况下,只能使用伊尔-76;但以色列起初并不想在A-50的框里折腾,仍希望中方能接受其更为轻车熟路的“准共形天线”方案。
▲曾在《中国一航飞机谱系》中展示的这架外形古怪的“特种飞机”,虽然其代表的是空警-2000,但外形更多和以色列提出的A-50I早期方案有关
如果就着这个图胡诌一下,其方案应当是打算把包括原透明领航舱在内的大半个机头(到前机身第11框)切掉,换成一个大型雷达天线罩;在机身第18框到第31框之间下部加装第二个雷达天线罩,补充后下方盲区;为了改善气动外形改变后的方向稳定性,垂直尾翼下半部向前延伸到后机身56框。
▲考虑到当时歼-10和空警-2000项目均未解密,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外形与真机差异较大的图形替代,避免“外观泄密”,也是能理解的操作
尽管以色列人对这个方案颇有信心,但这一构型带来的探测盲区问题难免让人心生疑虑;而且在以色列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伊尔-76平台上折腾,毕竟和改装波音707存在很大区别,能否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首架原型机的改装,同样值得怀疑;因此在几次交涉后,以色列同意更改方案,成为了后来我们看到的A-50I。
▲由于雷达天线罩尺寸稍大于A-50,因此A-50I(下)增加了一对腹鳍作为气动补偿
尽管“费尔康”项目后来在美国人的干预下夭折了,但空警-2000在总体布局上仍然继承了A-50I。在从伊尔-76TD变成空警-2000的改装过程中,除了雷达天线罩之外,飞机还在机头、机尾和翼尖加装了电子侦察天线,在背部加装卫星通讯设备天线等,另外在内部加装了操作人员舱,以及大功率任务电源系统和液冷系统——这些都借鉴了2002年归国的A-50I原型机的改装布线经验。
▲虽然空警-2000至今仍在各大项任务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但它毕竟是2001年立项研制的装备了;作为其后辈,运-20平台预警机显然要从架构上实现创新
如今距离最早的“费尔康”预警机诞生,已经过去了近30年;当代共形天线技术的发展,也不再需要再像当年那样,通过对载机气动外形进行显著调整来补偿,可以更好发挥共形天线的优势——对天线尺寸的限制更少,有助于充分利用机体空间布置大尺寸雷达天线。这对于需要担负反隐身重任的下一代预警机来说,十分有吸引力。
▲国内预警机技术的进步,也能通过现役型号的不断升级管窥一二
正如“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所说,“下一代预警机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就是全面领先,由中国人来引领预警机的新潮流。”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点击进入专题: 新浪神评局20200226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