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九十三事述征程第二十集:红军翻越雪山的悲壮全记录

九十三事述征程第二十集:红军翻越雪山的悲壮全记录

时间:2020-10-16 21:23作者:来源:新浪军事手机阅读

  导语: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新浪军事特展开“九十三事述征程”系列连载,以我军历史上的93个故事讲述人民军队93年的风雨历程。

  来源:央广军事 法制日报 云南日报

  红军为什么要过雪山草地?

  美国作家索尔兹·哈里森伯里在他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对红军为什么过夹金山,作了专门的解释。他写道:毛泽东当时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是雪山以西,走一条海拔高但商队常来常往的路线,到川西北和青海的藏族地区首府阿坝。这条路稍远一点,几乎全是要穿过人口相当稠密的持敌视态度的藏民地区。第二条是,走雪山以东的另一条路,最后到松潘县,但是沿路遭受国民党袭击,危险相当大。第三个选择是,走雪山中间的一条崎岖山路,这是一条很糟糕的山间小径,且当地居民都没有走过这条路。但这第三条路将会最接近于他的目标:同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会师。

  过草地的选择同过雪山相似,是为了出敌不意,获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线。蒋介石曾判断红军可能东出四川,也可能向西北行动。如出西北,他认为红军是不可能走松潘西北草地的,突围路线一条是从毛儿盖、松潘经腊子口出甘南,另一条是从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阴平故道,再出文县、武都。蒋介石命令薛岳部与胡宗南部联防,防堵红军北上,还调集川军主力,封锁岷江,妄图困死红军。“松潘草地乃北面天然地障,飞渡不易,因此北堵南追,集中主力封锁,红军插翅难逃。”薛岳也曾说过红军要想“通过软沙没人之草地,势有不能。”

  然而,红军偏偏选了从草地经过。8月17日,毛泽东会见红1军先遣团团长杨成武时,要求他必须率红4团从茫茫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来。毛泽东说:胡宗南在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座一带集结了4个师;东面的川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岷河东岸,一部分已经占领了岷河西岸的理县,追击我们的刘文辉部已经赶以懋功并向抚边前进;薛岳、周浑元部集结于雅州,敌人判断我们会东出四川,不敢冒险横跨草地,北出陕、甘这一步棋;但是敌人永远摸不着我们的底,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

  因此,毛泽东决定横跨草地,北出甘南,实在是大大出乎敌人的意料!当然,这一决定,也着实是一着险棋!

  尽管雪山草地的行军比平常的行军要克服更多艰难困苦,但是,英勇的红军将士们并没有被大自然的困难所压倒,相反,他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在困境中大放异彩,成为造就长征精神的重要历程。

  红军长征翻越雪山为什么难

  青藏高原东部的川康边界地区,横亘着许多高大山系,雪山连绵,积雪终年不化。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拖罗岗、折多山、哈巴雪山等几十座雪山,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雪山上。

  翻越雪山为什么难?一是雪山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红军饥饿、身体羸弱和御寒衣物缺乏等原因。

  雪山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

  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夹金山为例,其位于四川省西部,海拔约45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天气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杨得志回忆道:“这里气候多变,反复无常,明明是太阳当头,万里无云,一阵急风便搅得雪雾弥漫,使人头昏眼花。这样寒冷的气候和神话般的情景,不要说盛夏六月,十冬腊月在南方也是绝对没有的。”

  聂荣臻在回忆翻越夹金山时写道:“上午爬山,开始是原始森林,一片片,一丛丛,铺撒在浩瀚的六月雪中,奇特的景色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劲头很足。但一过中午,天气骤变,先是大雾,随后是毛毛细雨,转眼又变成了霏霏白雪,随风狂舞,红军战士一个个都变成了雪人。尤其到了傍晚,天气奇冷,我们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

  再如红2、红6军团翻越的哈巴雪山,其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到处是被金沙江、澜沧江激流冲刷而成的沟壑峡谷,陡峭异常。许多雪峰海拔5000多米,主峰则高达5500米以上。寒风吹起山上积雪,宛如一条玉龙在天际飞舞。红四方面军在西进甘孜途中翻越了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的党岭山。党岭山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约100公里。当时处于最寒冷的季节,翻越党岭山途中,风雪无情地向着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

  《朱德传》中记载:“部队迎着风雪,向直插云天的陡峭冰峰攀登。越往上路越陡越滑,空气越稀薄,越觉得喘不过气,头晕脑胀、四肢无力。到山顶时已是中午,但太阳完全被遮住,加上风雪弥漫。就像傍晚一样昏暗。接着便是漫漫长夜,狂风雪浪一阵阵袭来,不少战士被暴风雪吞噬。”

  红军长征先后翻越了哪些雪山?

  “雪皑皑,野茫茫”,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爬雪山,过草地”,是对红军长征艰苦状况、奋斗精神最简洁最生动的描述和概括。

  雪山行军,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行军之一。红军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山高谷深,气候变幻无常。

  红军广大指战员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战胜重重困难险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使“雪山低头迎远客”,红军征服了那些被称为“神山”和“鬼门关”的雪山。

  那么,红军长征中都翻越了哪些雪山?红军是如何征服这些雪山的?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资料图)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川康边地区翻越了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的大雪山——夹金山。它位于四川宝兴之西北、懋功之南、理县之西南,海拔4900余米,高入云霄,只见山峰高而不见其顶。它终年积雪,冰雪遍地,别说人上不去,就是鸟也不易飞过。红军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雪山挑战。他们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含一口雪,手拉着手艰难地向前迈进。他们利用铁铲在冰雪上挖着踏雪孔,后面的人则沿着他们趟出的蜿蜒曲折的雪路往上爬。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有时,顷刻间,雪山突然变脸,犹如银蛇狂舞,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大雪夹着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不少红军指战员猝不及防,被滑倒在冰雪山下,再也没有站起来。但是,红军指战员并没有被狂风暴雪所吓倒,他们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闯过了号称“神山”的雪山。

  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又相继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仓德山(又称昌德山、昌德梁子)、打古山(又称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等雪山。雪山地区的行程约31天,1350公里。

  红军翻越的雪山——梦笔山(资料图)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翻越的雪山

  1936年4月至7月,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翻越了雅哈雪山、磊雪山、小雪山、茨布腊山、扎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东隆山、米拉山、玉龙等雪山。 雅哈雪山是红二、六军团从云南渡金沙江后北上西康甘孜途中,于1936年4月底中翻越的一座大雪山。雅哈雪山海拔5300米,雪峰林立,高耸云端,金沙江、澜沧江的激流不断冲涮的峡谷陡峭异常,很难通行。尽管雪山陡峭险峻,道路崎岖,气候严寒,行走时呼吸困难,红二、六军团广大指战员还是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把哈巴雪山踩在了脚下。

  雪山上的无名烈士墓(资料图)

  红四方面军翻越的雪山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先后翻越了虹桥山、鹧鸪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山、夹金山、格达梁子、党岭山、折多山、罗锅梁子、剪子湾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在所经过的四川、西康、青海、甘肃四省内,翻越了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共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虹桥山、折多山、巴郎山是一次经过。虹桥山海拔4592米,是红四方面军翻过的雪山中最高的一座。虹桥山云雾笼罩,根本看不见山顶,爬山时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又狂风大作,暴雨挟冰雹同时袭击,当接近山顶时,大雨变成了鹅毛大雪,像柳絮一般在天空飞舞,覆盖了前进的道路。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困苦,终于征服了4000多米高的山。

  红军指战员经过长途跋涉和一次次战斗,已经疲惫不堪,缺衣少食。但在大雪山——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面前,红军战士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冒风雪,战严寒,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许多红军战士累倒、冻僵,长眠在雪山上。

  党岭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在附近老百姓心目中,就像一道噬人生命的鬼门关。就是在这样一座被视为“鬼门关”的大山面前,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和大无畏牺牲精神,将不可一世的大雪山踩在了脚下。然而,为此许多战士埋骨于巍巍雪山间。

  饥寒交迫更使红军雪上加霜

  除了雪山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外,饥饿和寒冷也给红军带来严峻考验。一是红军经过长途行军和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二是红军将士大多数来自水乡泽国,对严寒和稀薄的空气很不适应,到了雪线以上严重缺氧,人人感到如秤砣压胸。杨得志曾回忆:“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胸口像堵着团团棉絮,呼吸非常困难。……战士们说‘天冷我们倒不怕,可这地方怎么连气都喘不过来呀!’”三是缺乏御寒的装备。红军战士从南方一路转战而来,衣着单薄,在雪山上只好靠吃辣椒、生姜御寒,许多战士被冻伤甚至牺牲。据萧克回忆:“过金沙江后,开始翻大雪山。总司令部早就来电报,要我们带衣服、辣椒和酒。那时已是4月底了,天气很热。我们也不懂,有的部队把棉衣、毛衣都丢掉了。……走着走着,地上都是雪了,气温也骤然下降。”四是红军对雪山的地理知识了解不多。在翻越雪山时,有的战士不知沟壑深浅,不慎跌进深谷。有的战士爬雪山累了就坐下来休息,结果再也起不来了。

  《任弼时传》在描述红2、红6军团翻越雪山的艰苦时写道:“高原缺氧,举步维艰,特别是过雪山时,战士衣衫单薄,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倘若脚下一软倒在雪山上,从此再也起不来了!部队行军速度虽然降到每日二三十华里,依然是‘病亡增大,体力甚疲劳’”。无情的雪山,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据聂荣臻回忆:“我们警卫班的同志,身体都比较健壮,有的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来就完了。在山上我们牺牲了一些同志。”红2、红6军团由于严寒、缺粮和缺氧,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团结互助战胜雪山

  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在翻越雪山前,红军尽可能地做好登山准备。如筹集羊皮、棉衣等御寒衣物,购买白酒、辣椒等发热和抗寒食品,每个人准备一根拐棍等,但因当地人烟稀少、地瘠民贫而无法满足需求。

  在翻越雪山途中,红军指战员充分发挥阶级友爱,开展体力互助,党员干部纷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朱德、贺龙等红军高级指挥员,都将自己的乘马用来帮助体弱的战士。不少战士就拉着马尾巴翻越了大雪山。据徐向前回忆:“翻越大雪山党岭时,我们为保证他(朱德)的安全,令部队给他备好坐骑、担架,他都让给伤病员用、自己坚持步行。夜晚宿营在半山腰,冻得无法睡觉,就给大家讲故事,话革命,鼓舞同志们战胜风暴雪山,胜利实现北上计划。”

  在翻越雪山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重重艰难险阻,征服了一座座大雪山,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点击进入专题: 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