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军武次位面
有时候,一个人也很重要
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这样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如果把这句话放大到整个历史,其实也成立:“中国的历史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充满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转折点,很多都与战争紧密相关——武王伐纣、秦灭六国、大汉崛起、三国争霸……无不充斥着武力的气息,这是历史的底色。
但是,也有一些瞬间,没有大动刀兵,甚至也没有军队出现,只凭一两个人,四两拔千金,同样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公元前279年,正是战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
五年前,齐国在六国围攻下一败涂地,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四年前,蔺相如“完璧归赵”,秦昭襄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公元前282年,秦国以赵国拒绝伐齐为借口,攻下了赵国的两座城池。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秦军接连攻克石城和光狼城,赵国损兵折将,局势堪忧。
优势之下,企图不战而胜的秦昭襄王布了一个局,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相会。
▲从邯郸到渑池,路程可不近
对赵王来说,这搞不好就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死局,因为当时渑池处在秦国的控制之下。一想到这个后果,赵王浑身哆嗦:我不想去……蔺相如:不,你想去……
当然,蔺相如预估了秦国的策略,考虑到最坏的结果,他和廉颇商议后决定,如果三十天还没回去,就立太子为王,赵王应允。
秦国玩过这种“斩首”把戏,比如扣留魏公子卬和楚怀王,让两国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再搞一次,以很小的代价获取很大利益,甚至乘机灭赵,并非不可能。
宴会开始,喝了几杯的秦王表示,听说赵王琴弹的不错啊,奏个曲儿给我听听?赵王勉强奏了一曲。秦王:OK,史官把这事记下来!秦王命令赵王弹琴!赵王气得要死,却不敢发作。
蔺相如突然冲了上来,拿出一个瓦盆——听说秦王擅长打击乐,给赵王表演一个呗?这回轮到秦王生气了,但也不好发作,只能装作不理。
蔺相如毫不退让——我现在离你不到五步,要是不答应,我的血可就要溅到大王喽!秦王料不到有这一出,只好拍了一下。蔺相如:OK,史官把这事记下来!赵王命令秦王击缶!
秦国大臣齐声吆喝,请赵国送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啊!蔺相如:好啊,赵王也要过生日,请把咸阳当寿礼送了吧?
▲战国后期,赵国是唯一有能力抵挡秦国的力量
(图片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两个回合下来,秦国居然没有占到便宜。这是秦王没有料到的,又听说赵国有防备,遂放弃攻赵,转而进攻楚国,赵王得以安全返回。
对于赵惠文王来讲,蔺相如就是救他于水火之中的贵人。若无蔺相如,他最好的结局就是客死他乡。有了蔺相如,他才得以度过危机,安享王位,还得了个明君的美名,而蔺相如也从此成为贤臣的代表,他们一同赴险,各自达到了人生的高峰,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共赢”了。
秦国很强,但也有走到终点的一天。72年后(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项羽的大军随即来到,与刘邦形成对峙,随时可能开战。
项羽兵强马壮,刘邦不敢动。不但如此,刘邦军中还出了一个叛徒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刘邦有野心,已经准备妥当,马上就要称王!
▲刘邦项羽的位置
项羽大怒,决定第二天就发动进攻,干掉刘邦。但项羽这边也出了一个叛徒,还是他的叔叔——项伯。
项伯是张良的好朋友,一听要开打,连夜告密,让张良快逃……张良不肯自己跑路,还拉着项伯来到刘邦面前,坦陈了一切。刘邦吓坏了,赶紧拉拢项伯,好话说了一堆,并且承诺第二天就前去项羽军中“说明情况”。
第二天,刘邦果然带着张良、樊哙等人赴约,他不敢不来,实力悬殊,他只能冒险。
▲清人绘制的项羽,不够帅,但威势很足
项羽摆下了酒宴,要跟刘邦喝两杯,刘邦不能不喝。
项羽的军师范增一看,这不正是除掉刘邦的大好机会吗?仗都省得打了。他又是使眼色,又是发暗号,但项羽还在犹豫。范增不等了,他离席召来项庄——你进去表演舞剑,瞅准机会一剑做了刘邦!
项庄依令行事,项伯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项庄一时不能得手。
但刘邦仍然很危险,就算项庄不能得手,范增肯定会不断想办法,直到杀掉刘邦为止。
▲险些,就没有汉高祖了
刘邦一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两汉,也不会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只要项羽心思一动,后来的中国就会拐到另一条轨道上去了,我们将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最着急的还是刘邦,因为性命之危就在眼前啊!如果不能破局,死定了。
张良赶紧找到在外面的樊哙,樊哙决定——闯进去!
他手持剑盾,将阻挡门口的卫士撞翻,冲入大厅,瞪圆双眼盯着项羽,久经战阵的项羽按剑而起——这谁啊?
▲后人绘制的樊哙,是不是跟项羽挺像的?
张良回答,这是刘邦的卫士樊哙。
项羽感觉遇到了自己的“镜像”,本能的称赞樊哙为“壮士”,然后“赐之卮酒”一斗,樊哙拜谢后,起立便喝了,然后又“赐之彘肩”(生猪肘子),樊哙放到盾牌上,拿剑切着就吃了。
这一番操作猛如虎,项羽又一次点赞,并且接着问,还能喝吗?
樊哙乘机来了一番慷慨陈词——死都不怕,喝点酒算啥?秦王杀人太多,被推翻了,先入咸阳为王,是事先约好的规矩,沛公先到,啥也没动,原样封好等着大王,没封赏不说,还要杀掉有功之人,这不是又一个暴秦吗?项羽无言以对。
坐了一会儿,刘邦借口上厕所离席,樊哙当机立断——做大事就不要在意细节,现在咱们是鸡鸭鱼肉,人家是菜刀案板,赶紧跑吧!
刘邦骑上马先跑了,樊哙等人跟在后面跑了个半马,安全回归。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错过了良机,项羽搭上千军万马也没干掉刘邦,最后身死国灭。
▲樊哙的封邑在这里
刘邦脱险,要感谢项伯、张良,更要感谢樊哙,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冲入大厅打断项庄舞剑,以豪言镇住项羽,又果断让刘邦逃走,恐怕刘邦不死于项羽,也会死于范增。
在这场实力不对等的谈判中,樊哙无疑是刘邦生命中的贵人,刘邦对此感念终生。
西汉建国后,刘邦根据功劳大小封了145个侯,樊哙位列第五,封舞阳侯,封邑五千四百户,后来还成为大将军、左丞相——樊哙勇救主公,青史留名,刘邦投桃报李,不吝封赏,这一对老哥们也是“共赢”了。
一千多年后的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宋太祖赵匡胤刚刚平定了一场叛乱,心中七上八下。他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王朝不至于跟之前五个短命朝代一样旋起旋灭。
▲赵匡胤,是个洞悉人性的聪明人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君弱臣强,政权不稳,自己不也是凭借军权,由臣变君的吗?
然后,他找到了解决之道——收回军权,但还不能引起动荡。他又采取了一个手段——请客吃饭。
这一年的七月初九,晚朝结束后,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高级禁军将领留下来喝酒。
酒兴正浓之时,赵匡胤屏退侍从,叹了口气:“如果不是靠你们,我当不上皇帝,为此我很感激。但当皇帝太难了,还不如以前当节度使快乐,我经常整夜都睡不着……”
众人惊骇,忙问原因,赵匡胤说,很简单啊,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诸将一听,连忙磕头表忠,“陛下何出此言?今天下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北宋开国将领石守信,赵匡胤的结拜兄弟
赵匡胤:我相信你们很忠诚,但你们的部下要是也搞个黄袍加身,你们即使不想,到时候也身不由已了吧。
只要不是傻子,谁都能听出其中的猜忌。诸将惊恐痛哭,恳求赵匡胤给个活路。
赵匡胤乘机抛出方案——你们交出军权,回家多买田地,过舒服日子,全家平安,咱们互不猜疑,不是很好吗?同时承诺缔结儿女婚姻——都成亲家了,够安全吧?
不交权,早晚要翻脸,何必呢?就算你们中有人能当上皇帝,不也跟我一样寝食难安吗?然后又会被下一个将领夺权搞死……所以,让我们结束这个恶性循环吧,对大家都好。
按此方案,众将除了交权外,别无损失。众将纷纷表示,感谢皇上,一定照办。
▲王审琦,也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
第二天,众人接连上书称病,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欣然批准,然后改革兵制,提拔了资历浅者,真正掌控了政权。赵匡胤也没有食言,果然与其中的三位老哥们缔结了婚姻,皆大欢喜。
换了其它王朝,这些功臣多半要死,但赵匡胤用这种留有余地的方式,保全了彼此的脸面和安全。
而且,在酒局上人相对放松,赵匡胤更容易得到理想中的回应。设想一下,如果是在朝堂上一本正经的讨论,效果就很难说了。
对于这些将领来说,赵匡胤使他们功成名就,也保全了他们,反过来,这些老战友交权退隐,让老上级能够安心,是相互成全,都是彼此的贵人——这也是“共赢”。
其实,无论是谁,事业多大,都不可能单枪匹马,一帆风顺的达成目标,与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合作的前提,是共赢。
关键时刻,要险中求胜,要扭转乾坤,要事半功倍,要合作共赢,就需要遇到对的人,如果这样的人真的出现了,那就是你的至重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在新浪军事争鸣栏目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网友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