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林(凤凰网2013年度十大财经科技博主、2014年度十大国际视野博主。)
一则并未在国际社会引起波澜的声明,却预示了缅甸外交政策的微妙变化。1月13日,缅甸外交部对朝鲜进行氢弹试验一事表达了“深切关注”,敦促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止核试验。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缅甸这一平淡无奇的声明在国际社会上被广泛忽视,但在缅甸近代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缅甸终结了长期以来对美国入侵的担忧,表达了与美国改善关系、与朝鲜保持距离的愿望,并逐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立主义外交”在缅甸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接见缅甸总统吴登盛
其实,“中立主义外交”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在全球范围内,瑞士是实行“中立主义外交”,保持永久中立国的典型代表。该国一直奉行中立政策,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近年来,瑞士逐步调整外交政策,由传统的保守中立向“积极中立”过渡。目前,除瑞士外,奥地利、芬兰、瑞典、土库曼斯坦等一些国家也在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缅甸民盟领袖昂山素季
问题是,缅甸拟实行的“中立主义外交”,很难如同瑞士一般的中立。究其原因,主要是缅甸与瑞士相比实力悬殊太大,所处的周边环境也大不一样。瑞士虽然是小国,但其实力并不弱,自身有强有力的力量保证自己的中立立场,但由于缅甸经济落后,并没有充足的实力保证自己的真正中立。
当然,缅甸的想法,也符合国际上的一个惯例,即任何国家都会防范身旁的大国,例如乌克兰防范俄罗斯,巴基斯坦防范印度,蒙古、越南防范中国,几乎清一色都是防备身旁的大国。为此,他们都在积极寻求“第三边界”,如乌克兰、蒙古和越南将美国作为第三边界,巴基斯坦将中国作为第三边界。
在缅甸高层看来,中国对缅甸发展十分重要,可向其提供资金、技术、发展经验和巨大市场。缅甸不少高层官员多次表达对中缅关系的重视,并对中国支持缅甸发展表示感谢。比如,缅甸总统吴登盛上任后正式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中国,他执政四年多以来,中国是其正式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家(7次),超过其出访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次数。
但缅甸高层也有人对快速崛起的中国感到担忧,甚至直接称中国为“超级大国”,或认为中国正变为“超级大国”。此外,缅甸高层也认为,前军政府过分依赖中国,导致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中国是缅甸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与外贸伙伴国,中国(含港、澳)对缅甸投资200多亿美元(约合1300亿万人民币),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一半。
缅北民间武装组织
因此,缅甸对中国这个昔日的最大“金主”的感情已逐渐淡化,他们似乎并不把能成为中国的邻居当做好事,因为缅甸的长期贫穷落后和中国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在刺激他们原本因为长期的自卑感而形成的过度强烈的自尊心。
最明显的例证是,2010年吴登盛上任不久,叫停了中缅合作的密松水电项目和莱比塘铜矿项目;2015年缅北发生战事时,缅甸政府又无中生有地称中国支持了果敢当地武装。这些事件对两国关系形成了新的冲击。
缅北民间武装组织
缅甸对中国如此过激反应,明显希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他们看来,中国要控制他们,简直就像控制自己的一个省一样容易,他们对此总是感到一种神经质的恐惧,在内心上,总是对中国进行一种提防,这也正是他们把眼光投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
虽然“中立主义”在缅甸国外交政策中属于新提法,但应该是之前所称的“第三邻国”政策的逻辑延伸。简单来说,“中立主义外交”与“第三邻国”政策存在共通之处,即缅甸着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从而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确切的说,缅甸拟实行的“中立主义外交”,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缅甸想利用“中立”来左右逢源,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但是缅甸想发展离不开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想发展又不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不现实的。
国人痛心!看中国用血喂出的那些“白眼狼”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1950-197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这一时期,我国所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等。
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到1985年,中国对外援助实际支出达人民币411.81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1.73%。其中成套项目和技术援助为158.72亿元,占38.54%;物资援助为225.74亿元,占54.82%;现汇援助为27.35亿元,占6.64%。
这些援助,为我国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数额过于庞大,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做出了很大调整,对外援助的方式、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放弃了过去那种片面单一的方式,而朝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 。
一:喂不饱的越南白眼狼
我国对外援助历史中给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援助时间最长,数额最大。当然,也是第一个大哥在战场上刀枪相见的兄弟国家。
1950年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之时,胡志明就亲自到北京向中国求援。尽管中国当时百废待兴,但仍对他们的要求均给以满意的答复,这是我国最早的对外援助之一。
越南
1950年~1954年越南抗法战争期间,中国共向越南提供了价值1.6亿元的物资援助。在越南内战结束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有增无减,除了海量的物资和巨额的无偿现汇援助,还送去了香烟、粉条、中成药、葡萄干和酒等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稀罕物资。
1962 年夏,处于困难时期的中国,又决定给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武器。1971年中国与越南签订的无偿援助协议共7笔,援助数额达36.1亿元人民币。1972年中越签订中国向越南提供经济、军事物资援助的协定,确定中国无偿援助越南27.98亿元人民币。1973年中越签署7笔包括一般物资、军事装备、成套项目和现汇在内的无偿援助协定,折合人民币25.39亿元。
截至1978年,中国援越物资的总值超过200亿美元,包括足够装备陆、海、空军二百多万人的轻重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品,成百个生产企业和修配厂,三亿多米布,三万多辆汽车,二百万吨汽油。
越南的城市街头
帮越南铺设三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修建了几百公里铁路,并供应全部铁轨、机车和车厢。中国政府还特地给几亿美元外汇供越南机动使用,当时中国外汇储备都不超过10亿美元!
当时我们给越南的所有援助都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绝大部分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
中国给的援助实在太多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中国军队发现越军使用的武器弹药大部分是中国制造,越军装粮的麻袋上印的则是中粮!边境的仓库了堆着大量当时国内人民想不敢想象的凤凰自行车之类的中国产品。
二:躺在中国身上过日子的阿尔巴尼亚
时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的耿飚后来在回忆录中也写道,从1954年以来,我国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200万,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在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元。
与此同时,受援国对中国援助的物资却肆意挥霍。耿飚发现,中国援助的水泥、钢筋到处用来修建烈士纪念碑,阿尔巴尼亚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修建了1万多个,平均每两公里就有一个。
更绝的是阿共领导人为了抵御假想敌的侵略,用中国援助的水泥、钢筋修了50万个地堡!按200万国民计,每4个国民便拥有一座。这些地堡宽5米,高2.5米,壁厚则达到了30厘米,顶部则还要更厚一些。粗略推算,建造这样一座地堡所需的钢筋混凝土,足够建造三到五座小型居民楼。最后,因为最终没有等到敌人入侵,便让附近的农民拾到便宜,大部分被改成了马厩猪圈。
阿尔巴尼亚
1961年至1978年间,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武器援助有:各种枪75.2万支(挺),各种枪弹15.64亿发,坦克装甲车890辆,火炮1.1万余门,炮弹822万发,飞机180架,舰船46艘,地空导弹系统两套,导弹224枚,鱼雷196条,汽车4230辆....中国对受援国还帮助他们熟练掌握使用受援武器。
阿尔巴尼亚使用的中国拖拉机
阿尔巴尼亚士兵1978年中国基本上停止了对阿军援后,阿尔巴尼亚依然能利用储备军援,部队训练等没有受到影响,至今依然仍然有大量全新的56冲锋枪,中国对其的援助可见一斑。
三:请中国同志援助的苏联走狗蒙古
建国后最早的对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新中国成立刚半个月,中蒙就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由于当时蒙古国国内劳动力短缺,蒙古国总理乔巴山就向中国驻蒙大使提出需要"中国朋友的劳动力援助"。
1954年11月,副总理乌兰夫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蒙古,陆续派遣劳动力将近30000人,截至1966年,中国政府援助建成了7座桥梁、两座火力发电厂,以及毛纺织厂、造纸厂、玻璃厂、砖瓦厂、淀粉糖浆厂、酒精厂、马铃薯加工厂、木结构房屋预制构件厂、碳酸瓦斯车间、蔬菜农场、养鸡场、水利灌溉工程、市内道路、公路、铁路专用线、体育馆、运动场、办公楼、16.87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结核病疗养院等多个项目。甚至修复古庙。当时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1956年8月,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无偿援助蒙古1.6亿卢布。
今日蒙古军队,妥妥的美军范儿
然而斯大林去世后中苏关系决裂,中国与蒙古的关系也趋于冰点,1963年,蒙古共产党第一书记泽登巴尔发表讲话,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1963年12月,蒙古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做出与中国决裂的决定。
今日蒙古军队,妥妥的美军范儿
1967年4月,蒙古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宣布从1967年1月起蒙古国不再承担与中国建筑公司的有关义务。也就是用外交上的语言表示,全面中止中国对蒙古国的经济援助项目。不在接受中国人的援助。这就是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倾心奉献所换来的结果。这是非常可悲的一幕。上图是蒙古首首都乌拉巴托的一栋购物中心长得和王府井百货大楼一模一样 就是60年代中国援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