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石豪 科研工作者、航空航天观察者]
从通信卫星到遥感卫星,从单星出口到系统输出,中国航天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这一切还是在遭受美国最严厉封锁的基础上取得的。
诚如笔者前文所叙,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一直是国际航天市场的绝对主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际商业发射”就是在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
我们都知道中国火箭曾经打入过国际市场,也有过许多的故事。
“澳星发射”。图片来源:《卫星与网络》
但后来美国全面禁止了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
不光不许发射美国卫星,其他国家的卫星只要有一颗美国螺丝钉,都不许由中国火箭发射。
当然,一颗美国螺丝钉也不能出现在中国卫星上。
至此,中国火箭实际上退出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原因很简单,当时有市场竞争力的卫星除了美国制造就是欧洲制造,几乎所有卫星都会采用美国元器件。
欧洲曾经试图发展不依赖美国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跟美国抢市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想要只靠火箭重返国际市场的路,彻底断了。
唯一的可能就是搞整星出口——中国卫星,中国火箭。
后来,不光卫星火箭,连地面设备也出口,最后是全套中国标准的输出。
谁不想安逸地过日子?谁不想有个公平的环境,靠产品和报价和平竞争?
美国人不让,美国人就不让我们安逸,就不让你参与竞争,你的火箭再可靠,发射价格再低,没用——只要用户选定了美国卫星,只是寻求发射竞标,那你中国连报价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不奇怪美国为什么会养出ULA这种垄断性质的发射联盟,也不奇怪为什么欧洲和俄罗斯的发射报价同样长期居高不下。
更不奇怪为什么SpaceX能抢走大多数商业发射订单——马斯克曾说他们的发射价格要做到比中国更低。
如果中国火箭可以进入国际市场,那还有得一战,胜负也未可知——你不能假设SpaceX在持续改进,而中国航天就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但美国政府就是不许。
SpaceX火箭发射。图片来源:Spaceflight Now
那我们就把自己做好,让自己的卫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让自己的发射服务可靠且超值,全产业链没有短板,拿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标准。
归根结底,我们想要重返国际商业航天市场,关键不在火箭,而在卫星。
美国人在《考克斯报告》那年,就把制裁中国航天的牌打光了,后来“沃尔夫条款”禁止中国学者参与美国航天,更是连牌桌都掀了。
中国的麒麟芯片超越美国高通,美国人可以用极限制裁对华为釜底抽薪。
笔者很好奇的是,当中国卫星在未来超越美国卫星时,美国人打算怎么办呢?当那一天来临,美国可就什么都没了。并且,那一天不太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