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两架顺丰无人机和一架京东无人机,分别对我国中部战区、南部战区空军雷达站进行了联合空运补给。在无人机空运物资过程中,远离中部、南部战区的中国空军后勤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所有投送动态画面和信息。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运用无人机进行联合补给,而且还是以军民融合的形式。今时今日解放军不管是自身后勤保障体系,还是可借助的民用保障资源,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可是也许有人不太了解,今日的成就,是多少年艰苦奋斗的积累,更是当年多少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军人们曾无比期盼的。
京东小型无人机在空中飞行。
68年发生的长津湖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一直持续到12月6日。在10天无比激烈、残酷的战斗中,我军拥有16万人对6.5万人的约2.5:1优势兵力。不过战役结果已为大多数人熟知,虽然我军取得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按我方认定)美军一个团——北极熊团——的光辉战例,却也没能完成发起战役时的作战想定。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战役极大地暴露了我军后勤补给弱的问题。有的资料显示,我军冻伤减员达参战兵团兵力总数的32.1%。
根据国内权威战史著作记载,当时在战斗中,曾经不止一次出现令人极其愤懑而无奈的场景。当我军战士奋勇冲向被围敌军阵地时,后方负责火力支援的迫击炮分队却已打光了所有炮弹!因为本来仅靠人力携带的炮弹数量就极少。或者有的炮兵分队还有少数几颗炮弹,却发现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极寒天气下,迫击炮撞针因热胀冷缩原理无法正常击发……
我军迫击炮兵掩护步兵冲锋。
由于没有了重火力掩护支援,我军步兵分队不得不撤回己方阵地。往往在这之后,我军战士不得不眼睁睁看着敌军飞机、直升机等在战机和炮火掩护下,迅速飞到被围己方阵地上空,要么空投弹药、罐头、毛毯等各种作战物资,要么冒险降落运走伤员。在我军不少指战员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充饥时,却能看见有的敌军士兵趴在毛毯上操纵机枪射击……
如此强烈的战时后勤补给保障状况对比,深深刺痛和警醒了我军指战员。包括长津湖战役在内的那场战争,也成为解放军建立现代化后勤补给保障体系的发端。在五次战役之后,我军后勤保障情况已经相对有了较大好转。那么时至今日,解放军联勤保障体系更是集合了军、民各自的优势,有机互补、有效融合,向着联合化、体系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顺丰中型物流无人机。
顺丰无人机向空军雷达站投下的吊舱。
在本文开头提及的联合空运中,一架顺丰物流无人机用吊舱携带了6套雷达维修器材,在1个小时左右就将器材运送至南部战区空军模拟遭袭的雷达阵地。如按照以往的汽车运输方式,约需两个半小时。
中部战区空军与物流公司进行的联合补给训练花费的时间更短。无人机仅用约22分钟左右时间就将雷达站所需的,用于救助模拟伤员的血清送到。由于雷达站所在地区路况较差,且有70公里的山路,采取公路运送至少需要2个小时。
在中国空军组织的多次实战化演练中,民用物流无人机体现出伤亡率低、速度快、定位准、调整灵活等优势,可支持各类恶劣环境和高风险地区空中补给任务。
空军战士接收空投吊舱里装的所需物资。
在比较充分验证了地方物流为军队实施某些保障补给的可行性之后,下一步,中国空军还计划在战时快速空中补给、“搜索+救援+补给”一体化保障、空中医疗后送、边远地区常态化配送、危险品运输、辐射支援保障等方面,进行军民联合补给体系的更充分探索。
只有建立起高效、生存能力强的信息化联勤保障体系,才能充分支撑任何军事行动。空军应用物流无人机实施补给只是解放军如今强大动员能力的一个缩影。在航运方面,大量数万吨、十多万吨滚装船舶早已算“半参军”;在陆路方面,高铁或快速列车的投送能力今非昔比,比如青藏铁路。有能力是基础,能充分动员和运用能力,更是解放军全面战斗力的倍增器。(作者署名:百战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