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媒体最新消息称,乌克兰正在求购中国制L-15轻型攻击机。乌克兰方面的要求是进口战机组件在其国内组装。
虽然乌克兰危机还在持续长中,但是中国正在逐步加大从乌克兰采购军事装备和接受服务的力度,这笔贸易对乌克兰来说是巨大的。去年乌克兰43%的出口商品都是销往中国的,随着乌克兰向中国销售飞机及相关器件数量继续增加,这一数额还将继续增长。同时中国也制造了许多同类型飞机,其中有一些正是中乌合作研发, 然后由中国生产制造的。
中国L15教练机
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一直处于军费紧张状态之中。乌克兰那些在冷战时期建立起来 军工厂丧失了他们原来的大部分商业资源,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客户。在最初的时候中国曾与俄罗斯的公司签订了许多合同:这也让俄罗斯感到非常高兴。
大型燃气轮机
不过在过去十年里,俄罗斯已经意识到,中国采购俄罗斯武器的最主要目的是进行仿制。所以过去五年,中国从俄罗斯采购武器的难度已经变得远远大于从前,基本上不再大件武器。但对乌克兰人而言,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顾虑。所以 在过去十年中,乌克兰成为了对中国极其热情的一个武器出口国。
中国从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购买了250个AI-222发动机,用于中国设计的教练-10(L-15)教练机上。AI-222是一款具备5500磅推力的引擎,AI-222更加紧凑也更重。这笔交易是更早时期一个项目的延伸。新型的教练-10双引擎教练机重达9.5吨,可达到超音速飞行,并且装备了一般在现代战斗机中被采用的高科技驾驶舱。
中国新型歼20战斗机
目前L-15教练机在投产时被设计成两个版本:一款为高级教练机,另一款为初级战斗攻击机。根据目前的消息,乌克兰已经订购了战斗攻击机版,用于补充自己的空军。L-15高级教练机在中国的飞机事业中起到 一个过渡的作用,它的存在让中国实现了从原有的飞机水平平缓过渡到歼-10以及歼-11这样的高端机型,未来也将为歼-20隐身战斗机培养战斗机飞行员。
野牛级气垫船
K-8教练机同样也被称为教练-8,是一款两座喷气式飞机,其也是应用乌克兰生产的AI-25TLK喷气式引擎。最开始中国计划采用美国引擎。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停止了向中国提供发动机的计划,这个时候乌克兰提供给中国AI-25TLK发动机。
乌克兰正在不断向中国提供电子元器件以及相应服务,这些内容是俄罗斯拒绝向中国提供的。由于中国作为亚洲最大军事技术采购国因此他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重要的。但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早期所需要很多的东西是不同的。等同于俄罗斯既要中国的钱,还要中国看俄罗斯方面的脸面。所以乌克兰对华军事合作获得的要远比俄中军事合作获得更多。在某种程度上,乌克兰人将中国看作是一个盟友。
中国新战轰横空出世:乌克兰倾囊相助
据《世界报》(报道,韩国军事媒体《新罗空军论坛》近日发表文章,通过中乌两国之间日益火热的军事合作,解读了中国空军未来的战略轰炸机发展方向。文章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国家,其战略轰炸机与战略轰炸能力始终被认为是最薄弱的一环。但得益于中乌军事合作而带来的大量技术输入,不仅有助于中国改变这一现状,同时也能使中国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战略空中打击力量。
东海舰队的轰-6轰炸机携带的反舰导弹
战略轰炸理论最早由意大利著名军事家杜黑在其军事著作《制空权》一书中系统提出,二战初期,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得尔·哈特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具体的阐述,即“真正决定战争、战役甚至最小规模战斗胜负的因素,是使对手失去希望而非生命,而战略轰炸正是起到了这一作用”。二战中,以英美为代表的盟军针对德日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实际上就是以杜黑与利得尔·哈特的理论为基础。在二战末期,美军还进行了最早的核轰炸。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美英军队对德国进行的昼/夜间轰炸,还是美军对日本进行的全天候轰炸,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属于面状轰炸,即只有在轰炸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对敌方目标造成关键性损失,意味着这种地面轰炸所能起到的“威慑”作用极为有限。
俄制X-55空射型巡航导弹主要装备图-160等战略轰炸机
二战后,战略轰炸理论开始出现改变。冷战早期,美苏两国的战略轰炸机编队都面临着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即一方面随着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严重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一触即发),进行类似二战时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成为一种常备任务;而另一方面,美俄两国为应对可能遭到的战略轰炸,构筑了极为强大的防空与拦截系统。在这种环境下,在二战中赖以维系战略轰炸能力的轰炸机数量,在此时恰恰成为制约进行战略轰炸的关键因素。当时美苏要求轰炸机编队必须能够在尚未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轰炸,此时若增加执行任务的轰炸机数量,必然更容易暴露自身;而如果减小轰炸机编队规模,又无法对轰炸目标实施有效打击。
因此,此时的美苏两国迫切需要从二战中形成的“面轰炸”系统中解脱出来,创造新的作战形式与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开始走上前台。
实际上,早在二战末期,德国就已经研制出了实战型制导武器,其中仅仅一枚“弗里茨-X”制导炸弹就曾击沉排水量高达35000吨的、准备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战列舰“罗马”号。而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与德国战败国的地位,德国的相应产品并未获得继续发展,但美苏两国却依仗战争结束初期从德国获得的大量技术资料,研制出了自己最早的一批实战型制导武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铺路爪”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并在越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
中国轰-6K轰炸机
新型制导武器的引入,不仅赋予了传统战略轰炸机编队对敌方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水平精确轰炸的能力,同时也赋予了一些战术飞机执行战略轰炸的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导武器的产生与大规模应用使得战略轰炸的基本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定义一次轰炸行动是否属于战略轰炸的标准,已经逐渐由装备与作战形式是否属于战略范畴,向攻击目标是否属于战略范畴转变。
中国轰-6K轰炸机
在由陆上机动或固定发射装置、战略轰炸机与战略核潜艇组成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战略轰炸机仅就其技术难度而言并不是最大的,因此以美俄为代表的高端有核国家在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上均十分活跃。但反观当今世界上另一个具备完备“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国家,中国尽管并未将战略核力量像美苏那样视为“争霸世界的支柱”,但与发展相对充分的陆基核力量与海基核力量相比,现阶段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实在有点乏善可陈。
无疑,其中政治与实际需求起了很大作用。但在装备与相关概念上已显十分陈旧的中国战略轰炸机,已经越来越难以承担现阶段以及未来较短时间内的作战任务。而此时,乌克兰正逐步以其特有优势,逐渐取代俄罗斯在中国军购中的地位,其高技术产品的输出,或将使中国轰炸机重新获得西方眼中的“实际作战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