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全过程大揭秘
一部《莫斯科行动》的电视剧,让很多人想起了曾经的往事。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由于激进的私有化进程导致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市场商品匮乏。而此时,已经历改革开放十余年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种类和数量日益丰富,尤其是服装鞋帽、钟表、家用电器、文具等轻工业产品,因价格便宜、款式新颖成为俄罗斯人眼中的抢手货。
这样的国际背景,滋生了一大批中国到莫斯科的“国际倒爷”。当时还没有发货渠道,只能通过火车自己带货过去。走一趟货打火机可以带几十万个,三四十件一包的皮夹克包裹可以带上一二百包。那时去莫斯科的“倒儿爷”生意火爆得很,只要是从国内带去的东西基本全能出手,而且利润极高,比如从白沟批发的皮夹克,一件进价也就一百多元,可在俄罗斯能卖到三千卢布(折合人民币六七百元)。
于是,原来列车员比乘客多的神秘列车变成了流动的货摊。火车一进入俄罗斯境内,只要一停车,“倒爷”们就在车窗口卖货,经常是车还没到莫斯科,货就卖完了。一般,这些跨国贩运的“倒儿爷”们平均一个月跑一个往返;生意紧俏,一个月就要跑两趟。他们带着货从北京坐火车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乘飞机赶回北京,一边备货,一边套购黑市车票,马不停蹄,穿梭往来。最初车上没有行李限重,包厢里乃至过道上堆满了货物,这些国际“倒爷”没地方休息,就倚靠着货物站着睡觉。
剧照来自《莫斯科行动》俄罗斯人在抢购中国商贩带来的东西
在莫斯科做生意,都用卢布交易。回国时,“倒儿爷”们用一部分现金购买俄罗斯的贵重首饰、香烟、药材等,回国继续倒,大部分则兑换成美元,藏在货物里、皮鞋底子里、皮带夹层里带回国。当时俄罗斯外汇管制较严,个人无法将美元汇回国内,火车也就成了将美元携带出境的唯一渠道。
当时,在国际“倒爷”中经常有人说,“去趟俄罗斯,回来买辆大奔驰”,甚至,还有“罐头换飞机”的说法。
创造“罐头换飞机”神话的人叫牟其中,是那个时代诞生的传奇人物。当年他用国内大量的轻工产品,从前苏联换回了四架154M民航客机和相当于一架飞机价值的航空器材,可谓名噪一时,不过此人后因诈骗罪锒铛入狱。
而这些国际倒爷乘坐的列车,就是K3国际列车。
K3次国际列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涉外列车,1960年开始运行。这辆列车从北京出发,前往国门二连站,然后进入蒙古境内,再途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目的地莫斯科。整趟列车全程7826公里,运行130小时41分,是中国运行路线最长的一趟列车,有“中华第一车”之称。
但是这趟列车有个极大的漏洞。按照规定,中国乘警在二连浩特列车出境的时候就要下车,俄罗斯的列车上没有警察,一旦出了事,需要途经地的警察上车处理,这就给不法之徒留下了作案的空间。而且,按照俄罗斯的法律,嫌疑人只能拘留四个小时,如果没有受害人指认就必须放人。中国商人被抢之后当面对质时因为害怕报复,经常不敢指认。久而久之,俄罗斯警察就不太愿意管中国人的事情。于是,犯罪分子就以为中国警察管不着,俄罗斯警察不想管,抢劫起来毫无顾忌,无法无天。
K3国际列车资料图
K3列车早在1993年5月26目特大抢劫、强奸案发生之前,已经是“臭名远播”。1993年以来,在3国际列车上和俄罗斯境内发生过多起中国人抢劫中国人的案件。1993年3月中上旬,南京某工厂一位女工会干部出访莫斯科,在六天六夜的旅途中,这位江南女子先后被十名劫匪轮奸了三次而无人相助(“3·10”特大轮奸案);4月26日,南方某单位一位停薪留职的女员工刚踏上莫斯科车站,便被一伙中国劫匪挟持轮奸了(“4·26”特大抢劫、强奸案)……犯罪分子横行霸道、气焰嚣张。许多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中国旅客用铁链将包间的门锁起来,吃喝拉撒睡全在里边,六天六夜不敢开一下门……
不断发生的案件在当时已经引起了中俄各界的关注。俄罗斯《劳动报》曾刊登文章,介绍中国犯罪团伙在俄罗斯的活动情况。
对于中国犯罪团伙,俄方采取的措施是:一、俄首都执法机关根据莫斯科市政府的决定,采取了代号为“制度”的大规模行动,搜查集体宿舍和旅馆,对违反俄法律以及居住和过境条例者予以拘留并追究其责任;二、及时通报中国大使馆,并与中国公安部联系,以期双方通力合作对付犯罪活动;三、严格实施《俄罗斯联邦国家边界法》。
但犯罪团伙们觉得,发生在境外的犯罪,中国警察管不着,当地警察不想管,于是越来越无法无天。
最开始“倒爷”并不是劫匪的抢劫目标,因为他们首先盯上的是准备偷渡出国的江浙人和蛇头,偷渡的人身上都带着大量美金,而且被抢劫之后也大多比较怕事,也不敢报警指认劫匪。而北京“倒爷”很多都认识,劫匪会留些情面。
但是,渐渐地,光是抢劫偷渡客获得赃款已经无法满足劫匪的欲望了,这些人干上抢劫这个行当之后,尝到了甜头,哪还管你认不认识,只要有钱就抢。
然而,即便这辆列车上如此风险重重,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还是有不少人搭乘列车前去莫斯科,直到1993年5月那次抢劫,震惊中外。
1993年5月26日,中俄国际列车驶出二连浩特国门,驶向茫茫的黑夜中。不久,列车中部的几间包厢内突然冲出一伙劫匪。这些早已暗中物色好抢劫目标的家伙撕下了伪装,明火执仗公开作案。一个蓄大胡子名叫小军的劫匪大声招呼同伙:“快!该戴上面罩了,咱他妈谁也不认识了。”话音刚落,六名凶神恶煞般的劫匪分成两拨儿,手持瓦斯枪、匕首等凶器在列车上抢劫。劫匪们闯进包厢,向旅客索要护照、钱财,并将不肯交出财物的旅客捆绑起来毒打搜身。从扎门乌德一直抢到乌兰巴托,历时十多个小时,劫匪们抢得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一位浙江妇女先后两次被劫匪强奸,她藏在糖果中的现金、首饰和护照都被抢走。
27日中午,列车到达乌兰巴托,这伙劫匪下了车。傍晚,车到伊兰站,惊恐不安的旅客刚刚缓过神来,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是第二次厄运。
当晚23:30分,列车行驶到伊兰斯卡雅站,在这里,列车将停靠20分钟,而就在这20分钟内,绰号“朱三”、“二姐”的朱兴金和赵金华带着人冲上了列车,他们兵分两路,朱兴金带着一个马仔,闯进了两名女性乘客的包厢,而赵金华则带领手下,去了隔壁一个三男一女的包厢。
瓦斯手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杀伤力强大的玩具枪,有效射程50米。它原本的子弹是塑胶质地的BB弹,属于非致命枪弹,但在朱兴金的手里,子弹变成了钢珠弹,杀伤力足以取人性命。
除了瓦斯手枪,朱兴金和他的手下还带了高压警棍进了包厢,威逼两个女性旅客,但是二人表示,她们的钱都让前一拨劫匪抢光了。不过,经验老道的朱兴金并没有就此离开。
剧照来自《莫斯科行动》 再现K3列车大劫案现场
他和手下分别用瓦斯枪和高压警棍暴打了这两个女性旅客一顿,然后命令她们脱光衣服,在朱兴金的暴力之下,两名女乘客只能就范。结果,朱兴金和他的手下在两名女旅客的内衣之中,发现了救急用的200美金,这是她们身上最后一点儿钱。
朱兴金和赵金华除了一起合伙抢劫,还有同居关系,赵金华还有“第一压寨夫人”的称号,相比朱兴金,赵金华这个女人的手段更凶狠。她和手下带着手枪和砍刀,进入有三男一女的包厢,强迫他们跪下,然后对几人进行威逼。不过,这个包厢内的四个乘客确实已经被先前一批劫匪洗劫一空了,无论他们怎么拳打脚踢,这愣是没在四人身上挤出半点油水。
出门后,赵金华气急败坏地骂朱兴金:“还他妈不上,钱都让人抢走了!”朱兴金的眼中顿时放出凶光。于是,在这个包厢内,四名乘客中的那位女性旅客遭到了朱兴金的粗暴侮辱,这个女人竟然狠毒到让自己的男人去侮辱别的女人。
当时一名浙江籍的没什么旅行经验的旅客竟然出来上厕所,朱兴金见到此人,顿时双眼放光,冲上去对着这名旅客就是一顿暴打。之后,在朱兴金的淫威之下,旅客说出了自己所在包厢。
朱兴金逼着这个旅客到自己的包厢,用浙江方言叫开包厢的门。朱、马等匪徒冲进包厢,让四位浙江人都跪在地上,反铐双手,一顿毒打,接着把他们藏在袜子里的美金全部抢走。
因为朱兴金和赵金华从27日晚冲上列车时,先前一伙歹徒已经清洗了这趟列车,所以,他们一路抢下来收获并不大,对这个情况,赵金华非常不满意,所以她决定这么一路抢下去。
于是,从27日晚开始,他们一直在车厢内抢到31日,此时列车到达俄境内,朱兴金、赵金华一伙匪徒还没离开,预谋要大干一场的牛顿等匪徒又上了车。不过,此时的K3列车上早被劫得干干净净,牛顿一伙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的了。
其实,K3列车上的这些劫匪不仅互相认识,而且有一套约定俗成的“道上”规矩。
赵金华在当时的四大团伙中地位非常崇高,她在国内曾经插过队,在那时就有个吸翡翠牌香烟的习惯。
这种烟在当时属于低档香烟,吸的人并不多。而这个赵金华,虽然后来当了女匪头,但吸翡翠烟的习惯并没有改,而且,这个烟成了赵金华一个特殊的身份标识。
在上车前,她要是遇到一个有好感的乘客,谈得来,她就递给对方一包翡翠烟,只要对方将翡翠烟放在包厢的桌上,其他劫匪即使闯进来也会乖乖退出去。
1993年5月31日,当K3列车驶入俄国境内,以牛顿为首的团伙冲上列车,他们并没有和赵金华一伙起什么冲突。当时,朱兴金、赵金华这伙劫匪在车头往车尾洗劫,而牛顿上车后,发现朱兴金的团伙还在,他们就选择了就从车尾往车头洗劫。
当天下午,朱兴金、王琪等三名匪徒手持刀枪闯入福建旅客陈某等四人的包厢内索要护照、搜刮钱财。已经被洗劫过两次的陈某等人不甘任人宰割,奋起反抗,躲在上铺的小伙子用早已准备好的啤酒瓶把朱兴金砸得头破血流,三名匪徒被赶出了包厢。
“二姐”赵金华见状,鬼哭狼嚎般地叫来牛顿等十几名匪徒堵住福建人所在的包厢,他们用刀撬、用铁棒砸门,叫嚣要把里面的人全都杀死。快到莎利亚站时,列车渐渐放慢了速度,包厢的门也快被劫匪撬开了。陈某等人知道门一旦被撬开,自己性命难保。走投无路之下,他们砸碎了车窗,趁列车减速时冒险跳车。
当匪徒们撬开车门,发现人已跳车,胆大包天的赵金华竟然拉下了列车的紧急制动阀。赵金华带着一群劫匪跳下火车,沿着铁轨朝列车行驶过来的方向追了过去,经过十几分钟的搜索,终于在一片白桦林中发现了四名乘客的踪迹。于是,光天化日之下,凶狠的歹徒一拥而上,对其中一个旅客的腹部连刺数刀,鲜血淌了一地,另外三名旅客则被歹徒用乱棍打倒在地。匪徒离开后,当地居民将四名浑身是血的伤者送往医院。
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四名主犯照片
此时中俄列车上的惨案已经到了顶点,从5月26日至31日,在六天六夜的行程里,这趟“财富列车”先后被三伙匪徒洗劫,变成了“厄运列车”,二十多名中国旅客遭抢劫,三名妇女被强奸、轮奸,多人被打伤、刺伤。这股中俄国际列车的恶潮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但是为何没有警察来管?当时没有手机这样的通讯工具,直到列车停靠莫斯科后,才有受害旅客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报案。
列车到达布伊站,接到报警的当地警察登上列车,匪徒们自觉势头不妙,纷纷溜下了车,坐出租车返回莫斯科。次日,朱兴金、马继强、赵金华等劫匪被俄警方抓获。
而中国使馆在得到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以特级密函的形式将情况报告给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总书记看后非常震惊,并作出重要批示:“此事令人发指,建议派得力干部去俄,尽早破案,予以严惩,否则不足以平民愤。”
1993年6月4日,总书记亲自批示的特急密函迅速送达公安部。时任公安部部长陶驷驹立即主持召开紧急部长办公会议,成立专案组,迅速开展侦破工作。
当天中午,刚参加完公安部紧急会议的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张起增火速向北京铁路公安局和北京铁路公安处两级领导传达公安部会议精神,指令布置十二名民警赶赴二连浩特口岸,登乘返回的4次国际列车,搜集犯罪线索。下午,时任铁道部部长韩杼滨、副部长国林听取了张起增的汇报。当晚,由公安部刑侦局、铁道部公安局和北京市公安局组成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专案组成立。
6月7日,铁道部副部长国林主持召开关于整顿北京到莫斯科国际列车秩序的会议。当天下午,北京铁路局党委书记崔凤鸣、副局长董继胜在北京站召开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北京铁路公安局局长单玉圭责成北京铁路公安局第一副局长姜战林和北京铁路公安处副处长程亚力、张庆和立即组织侦破。
1993年6月9日,由北京开往莫斯科的K3次国际列车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批客人共9人,都是中年男子,身材魁梧,脸上神情严肃。
程亚力,原北京铁路公安局局长,时任北京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已经在铁路公安局工作多年,对打击车匪路贼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他,正是6月9日K3列车上9位神秘乘客的领队。
原来,这9名神秘的乘客都是公安干警,他们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暗中保护K3列车上乘客的安全,二是前往莫斯科,捉拿中俄列车大劫案中那些丧心病狂的劫匪。
赴俄罗斯的9人秘密抓捕小组
姜战林,时任北京铁道公安局副局长。21岁参加工作,此前带领干警抓获杀人、抢劫、贩毒、盗窃等各类犯罪嫌疑人2300多名,亲手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达238名。1998年,他还在左臂负伤的情况下,彻底端掉了“东北虎”犯罪团伙,一时间,姜战林的声名在车匪路霸中广为流传。而这次的中俄列车大劫案的实际指挥者,也就是他。
在接到这次任务的几天前,姜战林刚刚抓捕了一个名外号老葛,真名吴宝顺,在北京站开出租车的司机。这个司机正是三个月前在中俄列车上参与抢劫、轮奸案的劫匪之一。
自然,吴宝顺成为了案件侦破的突破口,因此,中俄列车上很多歹徒的情况顺利被警方获得。追捕组成员快速出击,抓捕了一批在国内隐匿的犯罪团伙成员,顺利查破了发生在中俄国际列车上的抢劫案件七十一起。根据掌握的大量线索证实,在俄境内的中国籍犯罪团伙成员多为北京市东城和西城的无业人员,两大犯罪团伙头子的外号分别叫“朱三”(即朱兴金)和“老臭”(即苗炳林)。此时,俄罗斯警方也抓获了朱兴金、马继强、赵金华等劫匪。
6月8日晚,公安部立刻决定:对中俄列车大劫车案的罪犯进行跨国追捕。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人马从官方渠道,协助莫斯科警方对犯人进行审问,这一队由副局长姜战林亲自带队。另一路就是暗中抵俄的秘密行动小组,由程亚力负责。
因为是境外秘密抓捕,所以增加了行动的难度。抓捕组成员们事先商量好,一旦在抓捕行动中被俄罗斯警察误以为是打架抓住,绝不能暴露身份,事先准备好的说辞是他们欠了钱,行动小组是讨账的。而且,行动小组出国不能带枪、手铐等警械,面对持枪的亡命之徒,程亚力和同事们只有擀面杖和弹簧锁作为防身武器。这都是仔细考虑过的,民警的对外身份是“倒儿爷”,拿擀面杖可以说我们北方人出国也要吃饺子,而弹簧锁是用来锁货的。
壮士出征,越显悲壮。程亚力回忆道:当时我们铁路公安局的领导在公安处食堂给我们举行了一个壮行会,当时的老领导单书记对我说,亚力,这次8个人交给你带出去,一定要把他们安安全全带回来,不能少一个。我把一碗酒举了起来说,如果有一个回不来,那就是我。当时我也年轻,喝完把碗一摔,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其实,我感觉压力非常大,因为国际列车上到底什么情况不清楚。再一个,不允许我们带武器,也不允许公开身份,就是必须以旅客的身份赴俄。
6月9日清晨,秘密抓捕小组登上了北京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一个任务是保证这趟车的安全,一个任务是沿途搜集情报。按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也该消停了,可是对于这些穷凶极恶的暴徒来说,眼里只有钱。当时,抢劫团伙主犯之一牛顿的情妇珍珍等几个人当时就在车上准备抢劫。
得知信息后,秘密抓捕小组不便出面,就让列车员放出风去,说车上有到华沙开会的领导,让他们老实点儿。然后程亚力安排人到珍珍的包厢里跟他们聊天,实际是进一步摸情况。
中俄警方专案组负责人代表合影,右二为程亚力局长
6月10日下午3时许,一架客机从首都机场飞向莫斯科。机舱里坐着赴俄罗斯工作组的六名中国警官,他们是时任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胡安福、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张起增、北京铁路公安局副局长姜战林、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王殿栋、公安部刑侦局副处长孙维夫和公安部外事局翻译舒慈煜,这六位警官都担负着特殊使命。
经过八小时的飞行,工作组抵达莫斯科。赴俄警官们顾不上休息,先后和俄罗斯警方进行了多次会谈。俄警方介绍,已经抓获的“5·26”抢劫大案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故意利用语言上的差异,不是装傻充愣就是一问三不知,讯问陷入僵局。
“我们能否参加讯问?”姜战林试着问。俄警方商量后,终于点头同意。
在姜战林的询问下,抢劫团伙的骨干成员绰号“马头”的马继强被拿下,交代了他参与国际列车抢劫案的部分罪行。讯问持续了近五个小时,笔录做了满满十二页。傍晚,俄警方见中国警察轻而易举拿下了犯罪嫌疑人,两位处长把三位中国警官请到小会议室聚餐,一盘苹果、一盘西红柿、一盘黄油面包、一瓶伏特加,举杯庆贺中国警官的成功。
审完马继强,接下来就是赵金华这个狠角色了。赵金华不仅有正规护照,而且有俄国某大学为其颁发的留学生证。
同一个审讯室,不过,姜战林面对赵金华时改变了策略。在审问之前,姜战林先让人为赵金华准备了面包和水,结果,还没等专案组人员说话,赵金华便抓起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原来,当时俄国生活物资匮乏,所以嫌疑犯的伙食非常不好,已经做惯了大姐大的赵金华哪受得了这个,在审讯之前,她的心理防线就已经崩溃了。姜战林在察觉到这一点之后,果断地采用了“软”手段对付这个凶悍的大姐大。果然,赵金华吃完面包以后,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原来,这个所谓的留俄大学生“赵金华”是北京西单百花市场摆服装摊的,一年前,她偶然问听说国际“倒爷”特赚钱,于是以自费留学名义申办护照到了俄罗斯。
1993年,苏联刚刚解体不久,俄罗斯社会状况还处于相对混乱的时期,所以,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搞到一些大学的邀请函,这也是无数国际“倒爷”通用的手段,因此,就有了很多劫匪怀揣留学生护照的怪现象。
迅速地积累了财富后,少部分先富起来的国际“倒爷”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光顾莫斯科的赌场,很快将积蓄挥霍一空。由于不愿意辛辛苦苦再次创业、重新开始,很多人便打起了在列车上偷东西的歪主意。一开始,他们小偷小摸,但是这个行当难以维持他们的高消费,于是,抢劫便应运而生,随着疯狂抢劫的屡屡得手,毫无抵抗能力的妇女便成了他们又一犯罪目标。
赵金华一开始就怀着出人头地的野心,迅速加入了劫匪团伙。一开始,她只是个端茶倒水的角色,直到后来成了匪首朱兴金的姘妇,地位才急剧上升。
不过,她的匪头地位的确立,则是另一件事造就的。当时中俄列车上最大的团伙头子苗炳林被俄国警方抓获,而想办法筹钱赎人的正是赵金华。并且,她自己最先拍出了3000美金。在她的带动下,劫匪们很快就筹集到一万美金,并且顺利将苗炳林保释出来。经过这件事,赵金华声望大振。至此,一个女劫匪头目诞生了。
赵金华被押解的途中
案子审到这里,K3列车上几个犯罪团伙的人员情况基本被专案组人员摸清了。其中以苗炳林、牛顿、朱兴金、赵金华为首的四大抢劫团伙势力最强。
7月21日,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专案组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称通缉犯牛顿、白慧钧等人密谋准备近日在莫斯科大干一场,大抢几次,然后立即离开莫斯科外逃。抢劫团伙部分成员正在筹划办出境的签证,但是没钱走不了,所以要在临走前捞一票。牛顿等人经常在莫斯科的中国人比较集中的旅馆、赌场等处露面,而有些在莫斯科经商的中国商贩已开始找地方藏钱藏货,以免被抢,甚至一度和那些匪徒关系比较好的有些势力的人物也采取了防范措施,怕那些劫匪狗急跳墙六亲不认。
7月24日凌晨,那个神秘人物再次给专案组打来电话,称苗炳林、牛顿、白慧钧、陶树红等人已办好去突尼斯的签证,准备大抢几次后马上逃往突尼斯。7月22日,苗炳林等人持刀持枪闯入中国商贩崔某夫妇在莫斯科的家中,勒索了一千美元,崔妻乘飞机回国报案。苗炳林下一步准备要抢的还有方某、刘某、于某等人。
姜战林意识到情况非常紧急,他立即向上级报告,建议应在积极促请外交部尽快向俄方发出引渡照会的同时,先派员携已有的材料赴俄,协助俄警方缉捕苗炳林、牛顿等要犯。接着,姜战林通知在莫斯科的程亚力,要求他率领秘密抓捕小组在莫斯科展开行动,一是在中俄国际列车上秘密侦查,二是在莫斯科市内的中国人聚居地秘密侦查。
为了尽快破案,只能采取秘密抓捕的方式。
按俄罗斯的法律,抓获犯罪嫌疑人要有受害者的指证,否则羁押时间不能超过四个小时。国外情况复杂,多数受害者是不敢出面与犯罪嫌疑人当面对质的。再者,被俄罗斯警方抓获的涉嫌抢劫、强奸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引渡回中国,需要中国公安部、俄罗斯内务部和国际刑警组织三方协商,可先前那些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流散,因此,许多嫌疑人可能没有受害者指认,等不到引渡,俄罗斯警方就得放人。
那几天,在国际列车上认识了程亚力的叫珍珍的女人经常打电话给程亚力诉苦,她说想离开牛顿,因为牛顿对她不好,喝酒之后总打她,于是程亚力便约她到大使馆来坐坐。珍珍见到程亚力,先哭诉了一番她所受的虐待,并透露了牛顿团伙的一些活动情况,最近牛顿让她勾引一个叫老于的商人,然后寻找抢劫的机会。程亚力考虑行动小组刚到莫斯科,对情况还不熟悉,贸然抓捕牛顿有风险,所以程亚力一方面把老于请到使馆,让他假意与珍珍周旋;一方面跟莫斯科当地比较有势力的人物打交道,这个人就是李某。
电视剧《莫斯科行动》中李东平就是这个李某的原型
李某有中国血统,祖上就在莫斯科做生意,在当地比较有人脉。不过,当李某收到程亚力的邀请时,却连连摇头。原来,他是不想在公开场合和警方接触,怕被道上的人说成是线人卧底。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之后,程亚力马上换了个地方,选在了莫斯科郊外一家不起眼的小饭店里。
饭店虽小,但里面吃的东西档次还不低。黑鱼子酱、红鱼子酱,这可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物之一了。这一桌东西可是价值不菲,在当时物质生活极其缺乏的俄国,花掉了程亚力整整12万卢布,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
1993年花3000元吃顿饭,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当然,这顿饭钱也没白花,吃了这顿饭,李某不仅弄到了牛顿的落脚地点,而且顺利地把消息放给了俄国警方。
于是,秘密抓捕小组就制订了计划,从珍珍那里套出了牛顿团伙准备作案的时间地点,再通过李某把有人打算抢劫的消息透露给莫斯科警方。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当牛顿正在抢劫商人老于时,莫斯科第七十三民警分局的警察荷枪实弹冲了进去,将这伙劫匪抓了个现行。
牛顿的成功抓捕,让程亚力一行人暂时松了口气。
到了8月底,多数抢劫团伙成员已被警方抓获,但其中一个团伙头目苗炳林仍逍遥法外。绰号“老臭”的苗炳林是公安部的一号通缉犯,程亚力率秘密抓捕小组几次来往于北京、莫斯科两地,搜寻苗炳林等人的线索。抓捕苗炳林,是程亚力率领的秘密抓捕小组最惊险的一次任务。
当时一个叫老江的线人来到程亚力居住的中国驻俄大使馆,敲响了他的房门。老江告诉程亚力,苗炳林于前晚来到他的家里借住。并且,老江还得知,苗炳林已经准备跑路到其他国家。所以,这次一旦让苗炳林逃脱,眼看煮熟的鸭子又要飞了。
得到这个情报,程亚力丝毫不敢怠慢,他立即部署行动,设计了一个抓捕苗炳林的方案。
因为信息准确,苗炳林被顺利抓捕归案。至此,牛顿、苗炳林这两人犯罪头目都已经抓获。可是,这个时候,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如何引渡的问题。因为行动小组是秘密抓捕,在俄国属于非法拘禁,也就是说,程亚力一行人的行动是不受俄国警方保护与支持的,所以,将这三人带回国内成了大问题。
对于抓捕组的民警来说,出国抓捕这些公安部通缉的要犯还是第一次。由于担心引起外交事件,程亚力不敢把抓到的人带回使馆。他们提前在莫斯科郊外租了一套房子,把这三个人暂时关押在里面。经过政策攻心,苗炳林等三人分别写了自首书,表示愿意回国接受法律的审判。
当时,程亚力向上级报告了此事,希望以秘密引渡的方式带回,但是公安部、外交部、铁道部的一些领导都不同意,他们觉得风险太大,还是建议交给俄国警方处理,但是按照俄国当时的法律,几名罪犯是极有可能被俄国警方释放的。
听到这个消息,程亚力急了,人是好不容易才抓到的,怎么能就这么轻易放掉呢?而且,一放掉,再抓就难了。于是他再次向上级申请。最后,局领导问程亚力有多少把握可以将人秘密带回,程亚力拍着胸脯说,200%的把握。
8月31日,经公安部、铁道部与外交部紧急磋商,决定此事不通知俄警方,而是由程亚力率抓捕小组乘4次国际列车将这三名要犯秘密押解回国。为了不引起外交麻烦,三个犯罪嫌疑人不能戴手铐,也不能限制说话。
为了顺利让他们回国归案,抓捕小组费了不少心思。程亚力托人从北京带来六箱啤酒,然后打电话给本来就认识的莫斯科警察,说是送给他们的礼物,但要麻烦他们来站台上取一下。和莫斯科警察朋友合影的时候,程亚力让人拉开了车窗帘,故意让苗炳林他们都看得到,暗示他们这是一个官方行为。为防万一,程亚力还提前让人做通了苗炳林妻子的工作,让她往俄罗斯的朋友那里发了一封电报,说苗炳林有精神病,拜托哥儿几个给带回去。如果苗炳林在火车站大喊大闹,引起俄警方的注意,程亚力就会把这封信拿出来。
图为中俄列车大劫案匪首牛顿被引渡回国
当列车终于驶入满洲里站,在深秋的夜里,早已等候在此的姜战林带领公安民警迎接勇士们胜利归来。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给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部长叶林写信表示感谢,希望两国警方继续加强合作,将藏匿在俄罗斯境内的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并尽快引渡已经被俄警方抓获的朱兴金等主犯。
1993年圣诞之夜,三十余名全副武装的民警登上93次国际列车的加挂车厢,列车悄然驶离北京北站,向着白雪覆盖的满洲里国门疾驰而去。他们的使命是:代表中国警方与俄罗斯警方携手完成一次秘密的跨国引渡,将在俄罗斯境内被中俄警方联手抓获的赵金华、牛顿等一批无恶不作的歹徒引渡回国接受审判。
1994年4月,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轰动一时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以牛顿、苗炳林、赵金华、朱兴金为首的劫匪,其犯罪行径令人发指,记录他们滔天罪恶的案卷足有数米高,长达一百多页的起诉书,字字带血,声声含泪。
经审理,有六十多名被告被判刑,其中三十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含死刑),十四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团伙头目牛顿、苗炳林、赵金华、朱兴金等均被判处死刑。
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一阵枪声过后,这些罪恶的生命永远地消失了,但是,他们曾经犯下的累累罪行,给当时K3列车上的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参考资料:《2011年度公安文学精选 纪实文学卷》全国公安文联;《绝密档案 背后的传奇》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档案》栏目组;《清网行动 中国警方史上最大追逃行动纪实 》董保存,丁一鹤;《国之盾 鲜为人知的中国警察故事 》 蒋巍。
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