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南京保卫战,蒋介石与唐生智都在算计什么?

南京保卫战,蒋介石与唐生智都在算计什么?

时间:2019-06-10 01:20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南京保卫战被认为是二战中最惨烈的首都保卫战之一。8万中国守军与20万日军激战12天,大部分战死或被屠杀。其实,南京从一开始就是守不住的,蒋介石和唐生智各自的算计“成就”了这次战役。


1937年11月,中国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占领上海。直接威胁当时中国首都南京。为此,中国国民政府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宣布将中央政府迁至重庆,以表明持久抗战的决心。二是制定保卫南京的计划。

但南京是守还是弃,首先成为一大问题。若单纯从军事方面考虑,南京没有死守的条件:南京守军数量有限,且大部刚从淞沪战场败退归来,士气低落,缺编少员;南京城受地理条件所限(可被敌人三面合为,北面受阻于长江),在历史上就易攻难守。

所以当时国民政府内多数将领主张保存实力,放弃南京。提出将南京设为不设防的城市。国军将领白崇禧一开始便表示:“现部队已残破不全,也没有后续部队可调度,建议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

是守是弃,国民政府为此连续开了三次会议。最高决策者蒋介石一直没有拿定主义。南京作为首都,除军事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对政治、外交方面的影响。若首都不战而失,对内,国民政府无法向国人交代,之前所表寸土必争的抗战决心岂不成空谈? 对外,自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始终积极寻求外部干预,希望借助国联或其它大国的施压,调停与日本的战争。若国民政府不能向外显示抵抗意志和实力,又如何借外力反制日本?所以,在蒋介石看来,南京即使不能长期坚守,也应作短期抵抗。


在最后一次关于南京战守的会议上,国军将领唐生智积极向蒋介石意见靠拢:“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蒋介石决定坚守南京后,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全权指挥南京防御。

作为曾经反对过蒋介石的军阀,唐生智很长时间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担任训练总监的闲职,并且与白崇禧等掌握实权的将领不睦,日子过得并不舒服。此番“仗义执言”,让他终于有出头之日。

唐生智上任后,将南京下关到浦口的船全部调走,以示死守南京的决心。蒋介石给予大力支持,几乎把能调动的部队全部调来支援南京。最终守卫南京的部队,以蒋介石嫡系部队为骨干,总兵力约15万左右(实际上没有满编,按唐生智统计约有8万人,其中新兵占3万人。)。

不过,考虑到当时日军派出的攻打南京的部队有20万,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就有10万,而根据以往对日作战规律,国军一般要有三倍以上兵力,才能与之抗衡。显然,南京守军数量还是不足。蒋介石大力调兵,或许更多还是希望获得外交博弈筹码。


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正在召开九国公约会议。蒋介石希望会议能协助中国与日本交涉,并制裁日本。但当时英、美等国都持中立立场,不愿得罪日本,会议未取得任何成果。

九国公约会议前,1937年9月,蒋介石派特使蒋方震赴德国,希望德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同年11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转达了日本的七项和平条件,内容包括:建立华北与上海两个非军事区、内蒙古独立、建立华北新行政机构等。 蒋介石没有同意。九国公约会后,他希望陶德曼继续从中调停,作为缓兵计,迟滞日军在战场上的攻势。

这一时期,蒋介石对苏联援华也非常期待。1937年8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和解。同年11月,苏联国防部长表示:“如中国抗战到达生死关头时,苏俄当出兵,决不坐视。”但随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给出出兵的条件:九国公约国同意共同对付日本;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

可以说,九国公约会议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极为不利。不过,蒋介石依然对国际干预抱有希望。1937年12月5日,蒋介石在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及阎锡山的电报中称:“南京决守城抗战,图挽战局。一月以后,国际形势必大变,中国当可转危为安。”


可惜,未等到国际形势大变,日军已逼近南京城垣。1937年12月11日,蒋介石为避免南京守军被围歼,下令相机突围。

接到命令的唐生智,为避免担责,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向守城部队下达撤退命令。从而失去了在日军形成紧密合围前突围的最佳时机。而且书面命令下达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内容不一致的口头指示,从而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以致大部分部队未按计划突围,造成大批守军滞留南京,成为日军屠杀对象。

出于对国际组织和大国干预的过度依赖,蒋介石并没有对南京战役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为政治、外交上的需要,多次表明死守南京的的决心,反使南京市民普遍缺乏城破后的心理准备和逃亡计划。

而意图借此战东山再起的唐生智,从此淡出军界。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