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图片 > 和中国比速度还得先造样机!美国展示超音速飞行器

和中国比速度还得先造样机!美国展示超音速飞行器

时间:2019-12-20 16:01作者:来源:米尔网手机阅读

无论是波音公司的5马赫高超音速打击和侦察无人飞行器还是洛马的SR-72,其核心都是涡轮基联合循环发动机(Turbine-Based Combined Cycle,TBCC),这种发动机把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冲压/超燃双模冲压发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速度范围内使用不同的循环模式。TBCC发动机的涡轮发动机和双模冲压发动机共用进气口和尾喷管,具有各自独立的进气道。在起飞状态下,进气道内隔板(尾喷管内也有类似隔板)会封住双模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机在涡轮发动机的推进下起飞并加速到3马赫。此时进气口隔板开放双模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开启冲压发动机把飞机推进到5马赫。这个进气道其实也就是一根直通的管子,内部没有任何旋转部件。冲压发动机是双模的。(来源:Armstrong的空军之翼)


新浪军事深度: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高超音速滑翔器试验,到上周最近的一次,已经积累7次成功的试飞。五角大楼称这种飞行器为WU-14或DF-ZF,我们在这里就姑且称之为WU-14。


相比之下,俄罗斯2010年开始试验YU-71高超音速滑翔器三次连续失败,直到最近一次才取得成功。而美国陆军AHW高超音速滑翔器则是在2011年发射成功后,连续两次发射失败,最近一次导弹更是在发射后不久爆炸,严重破坏了发射场,导致后续试验只能在发射场修复以后才能继续。


WU-14、YU-71和AHW都被认为属于第一代实用化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即使用弹道导弹发射的双锥体气动外形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可能主要用于投射核武器。


可以说,中国在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实用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对有利的地位,很可能首先实现这种武器实际装备。不过,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是体型较大,重量较重,而实际能够携带的有效载荷却较少。


至少可以推断,东风-41是无法携带两个高超音速滑翔器执行作战任务的。


那么,WU-14会怎样投入实用呢?鉴于迄今为止WU-14飞行器都是以长征2号火箭发射,笔者在此做一个大胆的推测:中国可能将研制与俄罗斯“萨尔马特”概念相似的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我们可能以现有东风-5导弹为基础,结合长征7号运载火箭技术,研制一款弹体直径3.35米,携带一个或多个高超音速滑翔核弹头的新型洲际导弹。新导弹可继续使用现有东风-5导弹的发射井和加注系统,同时具备突破美国现有和研制中的中、末段反导拦截之能力。


目前,我国现役的东风5A导弹已经落后。外界根据长征2号丙火箭数据推测,现役的东风5A导弹重量180吨左右,投掷重量3.1吨。而俄罗斯SS18“撒旦”起飞重量209吨,投掷重量高达7.5吨。从这个投掷重量和自重的比例来看,现役东风5可能只相当于美国的“宇宙神”到“大力神”之间的水平。


事实上,我国东风-5导弹的弹体部分实际上与长征2号丙火箭的第一、第二级没有重大区别。但现在长征2号火箭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长征7号运载火箭(研制阶段曾被称为“长征2号F换发型”,可见长7和长2的继承关系)即将在今年首飞。


这种火箭继承了长征2号的3.35米直径箭体,但从结构材料到发动机都已经是全新的设计,各方面性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利用长征7号的技术“反哺”东风5号导弹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早已与东风导弹“分道扬镳”,将长征7号直接当做洲际导弹是不现实的。


例如,长征7号的YF100火箭发动机采用了液氧煤油燃料,这显然不符合洲际导弹的要求。笔者就此询问了相关专业人士,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将YF100的部分技术用于研制一种使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的新型发动机,并不会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和时间。


而发动机的性能却可以比东风-5现役发动机有巨大的提高。按照理论计算,如果以长征7号芯一级、二级为基础,并按照相关公式换算成与YF100技术水平相当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发动机,那么新导弹的性能完全可能大大超过被称为“撒旦”的SS-18洲际导弹。


而研制周期,粗略推测有望控制在5年以内。鉴于我国每年要进行数十次航天发射,其中主要运载工具就是长征2号和未来的长征7号,一旦新导弹定型,很快就可以全部替换现役所有东风-5A和B型导弹。而这些换下来的老弹也完全不必浪费,作为长征2号火箭用来发射卫星即可。


新型洲际导弹我们姑且称之为DF5H(东风5换发)型——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要采用可储式燃料技术。笔者认为,中国完全能通过俄罗斯和乌克兰获得这方面技术,也可能自行研发。只不过,如果要在最短时间内要完成DF5H导弹研制的话,或许不必采用苏俄那样高水平的可储式燃料。


现役的东-5导弹在局势紧张时,加注后可以存放数个星期随时待命,这样的技术水平对于我国所奉行的核战略其实也够了——当然,如果能做到苏联导弹那种加注后“十年不用管”的水平就更好了。研制这种导弹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射设施。


现有东风-5导弹的发射井是我国80-90年代建造的,造价十分昂贵,弃之可惜。DF-5H将是WU-14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最佳搭档”。它将有可能携带2-3个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射程则可能达到14000-16000公里,甚至更远,实现当年我国规划中的东风-6“环球导弹”(部分轨道轰炸)的梦想。


再强调一次,上述的种种,是笔者根据传闻、消息和逻辑演绎的推测,如果与现实中的中国核战略系统发展方向对了号的话,那绝对是巧合。相信看到这里有不少读者已经觉得我国核力量的未来是一片光明。


但不要忘记即使笔者上面说的新三弹,DF-5H、DF-41和JL-3都顺利在未来10年内服役,我国面对美国依然处于守势地位。我国将依然奉行防御性核政策,不会像美苏当年那样,以对方的核导弹为目标,企图赢得核战争——这是一种疯狂的行为。((作者署名:席亚洲))


无论是波音公司的5马赫高超音速打击和侦察无人飞行器还是洛马的SR-72,其核心都是涡轮基联合循环发动机(Turbine-Based Combined Cycle,TBCC),这种发动机把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冲压/超燃双模冲压发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速度范围内使用不同的循环模式。TBCC发动机的涡轮发动机和双模冲压发动机共用进气口和尾喷管,具有各自独立的进气道。在起飞状态下,进气道内隔板(尾喷管内也有类似隔板)会封住双模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机在涡轮发动机的推进下起飞并加速到3马赫。此时进气口隔板开放双模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开启冲压发动机把飞机推进到5马赫。这个进气道其实也就是一根直通的管子,内部没有任何旋转部件。冲压发动机是双模的。(来源:Armstrong的空军之翼)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