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上传了海军战士冒着严寒在054A型导弹护卫舰上进行除冰作业的画面,可以看到,军舰的甲板以及舰炮上都被覆盖上了一层冰霜。海军军舰在北方以及寒区港口驻泊或者在海上航行期间,舰体等部位常被海浪打湿,由于受到北方极寒天气的影响,被打湿的舰体遇低温后就会在表面结冰形成冰层。论起军舰结冰这件事就必须提到韩国海军,韩军导弹驱逐舰“崔莹”号在2014年12月份访问海参崴时几乎被冻成了冰棍。而最近美军濒海舰首航加拿大遇低温直接被冻得动弹不得。(来源:空军之翼)
军舰要正常发挥战斗力,除了依靠出厂状态的先进性能外,最重要的就是常备不懈的日常保养。日常保养工作包罗万象,既包括高级电子设备的定期调试、火炮系统的校准这种技术工作,也有清洁舰艇、涂刷油漆这种“力气活”。
在21世纪的技术条件下,高科技子系统的修理往往需要军工部门的专家指导,但日常保养工作依然需要全舰官兵齐心协力进行。一艘战舰的保养状况,与该舰水兵的精神状态完全一致。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沙俄为挽救旅顺舰队,曾经动员了俄国几乎所有主力舰艇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这支舰队的实力在纸面上远远胜过日本联合舰队,但受本土种种社会危机影响,舰上水兵士气低落,既未接受充分的训练,也缺乏战胜的信心,在长达数万公里的航行中,从未对军舰进行有效保养。
到达远东战场的时候,大部分军舰只能以设计航速的70%航行,连基本的灯火管制纪律都无法维系,最终被少数日军舰队一举歼灭。面对第二太平洋舰队45艘军舰(含5艘战列舰)的庞大编队,日军仅损失3艘鱼雷艇(总吨位300吨)就完成了全歼任务。可见在缺乏保养和训练的情况下,战舰的实际战斗力恐怕连纸面战斗力的十分之一都无法保持。
很不幸,在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上,我们拍摄到了一些颇能反映俄罗斯海军士气和舰队日常管理、保养情况的照片。在舰舯通往舰艏方向的上层建筑附近,一扇舱门引起了注意:这扇门的锁扣与手轮之间有一段绳索系成一个水手结,以固定门的出入。
仔细观察,这一富于创意的设置并非水兵的“艺术创造”,而是因为这扇门上的两个锁扣中一个早已断裂,无法用普通的门锁关上。锁扣的断裂面上涂有和门上一致的黑色,表明这个锁扣已断裂多时,甚至已经经历了一次补漆。在至少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俄罗斯海军发挥了充分的“凑合”精神,用绳子代替钢铁,保证舱门的开闭。
据熟悉海军日常工作业务的老水兵介绍,这类锁扣因为经常使用,发生断裂并非罕见,一般完全不需要军工单位介入,舰上维修人员完全可以使用简单的设备拆除损坏的锁扣,并将备件进行焊接安装,许多舰员都能完成这一简单的维修。但很显然,至少在过去几年内,俄罗斯水兵们对此情况始终视而不见。
如果在陆军装备上发现类似的“凑合”行为,笔者可能会置之一笑,归结为“战斗民族”的操作风格。但海军是一个技术军种,以全舰队联合作战的模式进入战斗,任何细节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如果说印度海军在航母上使用拖拉机牵引战斗机还勉强能算一种“贴近实际”的“凑合”行为,“瓦良格”号上的这个水手结也许就更胜一筹。
舰上保养不善的细节远不止此一处。粗粗一看,刚刚经历了长途航行和海上演习的军舰并没有明显的锈迹,可以看出为此次演习进行了全舰的油漆工作。不过,虽然“瓦良格”号是太平洋舰队旗舰,需要重视自身形象,但我们却发现大量的钢板在涂漆后呈现凹凸不平甚至起泡的情况。熟悉船舶维护业务的人都不难看出,这是在舰艇补漆中极度不负责任的工作程序导致的。
经常航行的船舶出现掉漆生锈本是家常便饭,除锈补漆也是一门海军的基本功夫。根据普通要求,对于船上的锈迹,应该用刮刀将锈斑全部刮除,然后反复涂刷3-4遍防锈漆后再涂上灰色底漆,这样处理的舰艇表面虽然可能存在油漆新旧导致的色差,但基本不会有大的凹凸。
而俄舰的状态,很明显是直接略过了刮锈这一“脏活”步骤,简单涂漆了事。而从凹凸的厚度看,这种“处理”已经反复经历了好几次,绝不仅仅是此次出访的应急面子工程,而是日常标准操作。这种掩耳盗铃的刷漆除锈,非但不能保护舰艇表面,还会因为锈迹影响油漆的附着力,导致舰艇更快在海上掉漆和更大面积的生锈。
新中国海军成立之初师承苏联,至今仍大量保留严格的苏联式日常装备维护流程。对舰艇装备的经常维护与仔细保养,是苏联海军手把手传授给中国海军的重要一课。此后,尽管中国海军经常遭遇装备性能不足的尴尬,但良好的维护仍使装备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在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中,即使“文化大革命”时代造船工业已经陷入了半瘫痪状态,士气高昂的解放军海军依然通过整合状态最好的设备,自行维护保养舰艇,保证了参战舰艇的优秀表现。反观缺乏政治工作、士气低落的南越海军,因为疏于对军舰进行保养维护,其威力最大的全自动76毫米炮竟然在战斗开始后就陷入故障,自始至终没有发射一发炮弹。
在船上散步的时候,我们偶遇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随身携带的证书表明了他的身份——50年代经正规海校训练、苏联教官培养的解放军水兵。这名老兵对俄罗斯军舰的状态做出了痛心疾首的轻蔑评价:“这些(俄罗斯)水兵对军舰的保养太差了,完全没有我那时候苏联军官教的样子,这种情况那时候肯定是要吃处分的。苏联到底不是俄罗斯能比的了……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现在没有了党的领导。”
一斑窥豹,老兵对俄罗斯海军的评价恰如其分。俄罗斯海军对巡洋舰舱门的态度,很大程度代表了俄罗斯海军的全面水平。看得出,俄海军眼下的建军原则就是两个字:凑合——苏联留下什么就用什么,保持不了苏联水平就用临时手段对付一下。得益于苏联时代武器装备设计思想先进,武器系统可靠度较高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的特点,某些装备即使“凑合”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堪用状态。俄罗斯甚至有过装填失误落水的导弹在简单拆修后再次发射成功的彪悍事例。
但是,再好的军舰也经不起长年累月的疏于保养,总有一天“凑合”战略会走到头。苏联解体以后,或者说23年来,俄罗斯仅建成了一艘5000吨以上舰艇。其余所有海上重大行动,都必须依靠这些“凑合”状态的苏联军舰作为核心力量。再过十几年,这些老骥伏枥的苏联军舰都将退出现役,或是被更新的军事技术淘汰到二线。到那时候,俄罗斯海军恐怕是无法再“凑合”下去了。(文字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