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这是解放军的努力目标,或许有人会奇怪,解放军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连机械化都没实现么?事实还是蛮残酷的,解放军(一般说'机械化'是指陆军)现在还没有实现全面机械化。
解放军曾经是一支“骡马化”部队,所谓“骡马化”是指武器和士兵由骡马驮运,而步兵仍然靠步行作战。部队营、团主官的出行,重武器的携行,辎重的运输,以及其它一些勤务的遂行都是使用骡马来完成的部队。
部队里分为的牲口分成乘马、驮马、挽马。乘马就是人骑的马,驮马是火器分队携行重武器用,挽马则是运输队拉车及团重炮连拉炮用。驮马和挽马基本是骡子。因此称之为“骡马化”。这个水平大概是西方国家一战到二战早期的水平。
解放军虽然从1969年开始组建摩托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军,但是一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仍然使用者大量牲口驮运物资装备。“骡马化”之后是摩托化,摩托化步兵是指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徒步进行作战的兵种。其特点是战斗开始前运动速度快,适应各种地形条件,机动灵活。
但进行战斗时没有必要的掩护,战斗发展速度慢。就是说坐车机动,下车作战,有点像过去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龙骑兵”。。这种部队主要装备各种轮式车辆进行机动,比较典型的如卡车吉普车三轮摩托等等。这里还包括用卡车牵引火炮运载物资。
现在各国普遍装备的装甲运兵车,如果单独拿来作战,也能算摩托化。摩托化步兵其实是一种过渡型编制,是经济能力不足情况下的妥协。1969年2月,人民解放军开始组建摩托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军。1985年,解放军全部实现摩托化。但是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
实际上山地部队和空降兵依然在徒步作战,因为没有适合他们那个环境下的载具,最后直到“山猫”全体地形车普遍装备部队,才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注意一下,在苏军的军事术语里没有摩托化和机械化的分别,苏军说的摩托化就是机械化,苏军全军摩托化就是全军机械化,包括空降兵。
而机械化是依靠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实施机动并直接进入战场参与战斗,不再需要提前下车,完全是坐着装甲车跟着坦克冲,能不下车就不下车。形成一道滚滚铁流,而火炮也要完成自行化,不再需要车辆牵引,能够跟得上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的行进速度,这里还涉及到多兵种合成化等等问题。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能说全面实现机械化的,只有美苏(俄)两家。说道解放军陆军,由于自身条件差底子薄,加上中国早期工业基础薄弱,一段时间里还要给经济发展让路,无法提供足够的载具导致机械化发展较慢。
后来苏联解体北方陆地压力消失,海湾战争和台海危机造成的刺激导致经费大幅偏向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陆军不太受到重视,虽然有了各种新武器,比如99A主战坦克,04A主战坦克,05式自行火炮这样符合机械化的新锐装备,也在不断换装,但是发展很不平衡。
精锐部队如大名鼎鼎的“土豪师”,装备程度堪比美军精锐重装部队,但是还有很多部队连步兵战车都没有,用着100mm线膛跑的老59,63式装甲车,牵引着66式152mm榴弹炮,连步兵战车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解放军自然不能说完成机械化,连“基本”都不能说.。
“土豪”师的99A和朱日和某支红军部队的老59,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参差不齐,真可以说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军改后,解放军陆军开始着重加强机械化建设,裁撤老旧装备,换装新装备并且重新整编,形成合成旅--合成营的编制,不过解放军的机械化多种多样,如空突旅也是机械化部队。
地面机械化也由于区域和作战目的有所不同。有传统的坦克+步兵战车的重装机械化部队(坦克随着区域有所不同有所不同,北部的99系列,中西部的96系列和西南的新轻坦),有全部由08式轮式装甲车族组成的轮式机械化部队,还有猛士车组成的轻型机械化部队。
目前解放军的机械化还受到兵器产能不足,缺直升机等一些问题的影响,但是随着军改进一步的进行,2020年实现基本机械化不成问题。(作者署名:大炮兵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