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都是在二战后才真正实现国家民族独立,建国时间也相差无几,也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本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从实际情况来看印度还要比中国更有优势,除了核武器,印度长期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起点比被封锁孤立的中国高出不止一点半点,比较显著的例子就是两国各自的新型主战坦克项目。
应该说一开始是印度占据了先机,早在70年代就提出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发计划,1984年推出“阿琼”。与此同时中国在第二代88式的基础上开始摸索第三代主战坦克,不过因为技术基础太过薄弱,再加上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无力购买新型坦克,所以就先研发外贸型85-ⅡM坦克,1987年推出样车。
对比一下这两种同一时期的主战坦克,“阿琼”因获得多家德国防务商的加盟,当然性能更优异,外观和布局与豹2很像,动力使用了1400马力的德制MTU838 Ka501V型10缸柴油机,主炮是来自英国的120毫米线膛炮,猎-歼式火控系统、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等辅助系统也都是西方的技术。
85-ⅡM就显得寒酸多了,整体而言,也就防护和火力算三代标准,动力还是二代的水平。主炮是我国自行研发的125毫米滑膛炮,使用国内最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但没有热成像仪,使用自动装弹机或乘员减少为3人,外观上最大的改变是用焊接炮塔取代了铸造炮塔,动力时国产的730马力柴油机。
后来的发展简直称得上戏剧性。“阿琼”虽然整了一大堆先进技术在自己身上,可悲剧的整合能力和工业基础把印度自己的腰给闪了,高大上的外国货问题不断,研发了三十多年也打不到军方的要求,至今不过生产了120多辆,就能在阅兵的时候当当道具,印度陆军的主力目前依然是1500多辆T-72和300多辆T-90。
中国的85-ⅡM先后出口到北非、南亚、东南亚等多国,用质量证明自己。在85-ⅡM的基础上中国又研发出96和99系列等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目前中国陆军装备的国产第三代坦克已有上千辆,MBT、VT等外贸型主战坦克也足以在国际市场上与西方同行一较高下。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本国的实际情况,并未把精力投入到建设本国的基础工业和技术储备上,而是单纯的想靠着“买买买”来解决问题,这样即使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之后的问题。想要打铁自身却不够硬,这是印度一直以面临的困境。
就拿那句话说的,如果没有中国,印度确实是个令人羡慕的国家,可惜的是,有了中国作对比,印度变得无比悲催,然而即使是这样,依然看不到印度打算改变的迹象,若印度真的还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发展,还是喜欢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那么“阿琼”和85-ⅡM这样的对比例子仅仅是个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