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8日,俄罗斯莫斯科航展在此地举办,俄罗斯美女身着红色制服,为俄罗斯生产的苏霍伊超级100型客机站台。而航展上的战机虽然是焦点,引人注目,但是航展上的姑娘们更引人注目。
观察者网报道,7月18日,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展开幕,在开幕式上,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T-50首次进行飞行表演,这次表演在航空表演史上极具开创意义,两架T-50演示了“超机动”动作在格斗空战中的“实用”场景。塔斯社称,这是首次在航展上以模拟空战方式展示战斗机的机动性能。
在这次飞行表演中,两架T-50原型机和1架苏-34、2架苏-35S战斗机编队飞来,之后两架T-50脱离编队,做了一个垂直半筋斗后,进行低空小半径盘旋,随后双机交错解散编队。
两机在空中以“模拟格斗”形式展现空战机动能力。在“格斗”中,两机先后展示了在“格斗”中运用“超机动”动作。包括利用“悬停改出”、“落叶飘”等动作来回避对方的跟踪,并实现攻防态势转换等。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虽然这次表演本身十分精彩,充分展示了T-50在低空低速状态下极其强大的机动性和可控制性,两机之间的配合也很完美,犹如一场空中的双人武术套路演示。
不过,虽然这段套路表演很精彩,T-50的机动性也完全压倒了美国F-35不久前在巴黎航展上的单机表演,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在航空气动力学领域和动力领域的优势地位。
此外,历来各国空军和媒体对”超机动”动作的实战意义一直有怀疑,这次的表演明显是为了回应这种质疑。但这套表演动作和实战的关系并没有看起来这么大,究竟T-50的超机动性在未来空战中有何价值,恐怕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持续争论的话题。
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宣布开始,中俄双方一共有6艘水面舰艇。这是巩固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实际举措,是加强两国两军特别是海军交流合作的重要行动,有利于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就在中俄的军事关系急剧升温之际,又传来中国从俄罗斯采购装备的消息。据俄罗斯《生意人报》7月19日报道,中俄已签署对华供应4架俄罗斯别-200水陆两用飞机的合同,之后俄罗斯将与中方讨论这种飞机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问题。
另据俄罗斯卫星网7月21日报道,俄罗斯已签署协议,准备在2018年向中国额外供应4架米-171E运输直升机以及器材。
说起中国从俄罗斯采购军事装备,这是很多国人认为不光彩的事情,毕竟在经过近30年的引进过程之后,中国现有的很多武器装备应该可以与俄罗斯比肩了,有些人主观的认为中国此后不会再从俄罗斯采购任何武器装备。但是,如果从较为全面的角度来看,
的确这些年中国的国防武器装备技术进步很快,关键领域的主战武器都已经全面实现了国产和自给自足。但其实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还有少部分领域,比如核潜艇及其动力、航空发动机和特种飞机等方面,中国地俄罗斯还有期待。
在特种飞机领域,比如俄罗斯的水上飞机,就是世界一流的,冷战期间“里海怪物”的名声就足以说明一切。现在俄罗斯已在中国授权生产200架别-103轻型水上飞机,
并在此基础上准备在中国生产更大的别-200水上飞机。该机具有较好的改进潜力,可以改装为客运型、货机型、消防型、救护型和搜索救援型飞机。其中中国可能对别-200改装为搜救反潜型最感兴趣,
改装机型可安装各种对海雷达系统、光学红外成像系统、无线电声纳系统等搜索定位系统,并在翼下4个挂点挂载各种鱼雷、深弹、通用火炮吊舱、各种救生吊舱等,必将在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反击敌方水下侦察以及保护能源生命线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而在军用直升机方面,除了舰载反潜型的卡-28之外,米-8和米-17系列最为出名,而且是中国引进数量最大的直升机型,目前这两个系列中国共有超过200架在陆军服役。特别是在如今的中印对峙前线,
中国此前十分依赖的24架(至少有1~4架毁于事故)S-70C直升机,但是这款机型数量少使用时间较长,也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中国请求俄罗斯改进出米-17V-5和米-17V-7以及米-171E,这几个型号均为高原型号,就是为了部分或全部替代S-70C直升机。
当然,在中国陆军力,米-8和米-17系列并非全部是执行运输任务,此前,陆航曾在米-17系列直升机两侧短翼下各携带4枚AKD-9反坦克导弹和一个90毫米火箭发射巢,用于火力突击任务。
从中国采购24架苏-35战机,到再次采购6个营的S-400防空导弹,之后似乎再也找不到中国应该采购的武器。但是,对于米-17系列直升机来说,中国急剧扩大的陆航部队很需要这一机型,在国产的直-18和直-20批量生产前,
这种机型还是需要维持较小批量的进口。而中国虽然研发出了世界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但是量产和应用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且中国的中远程反潜也需要新的平台来提升。
所以,在中俄两国越来越接近的抱团取暖战略中,维持一定的军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