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公布了一段新闻录像,有敏锐者在其中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首次曝光的中航集团沈飞公司的FC-31生产线。视频中有两架黄皮FC-31正在建造,应该是最新生产的,奇怪的是,FC-31并未获得解放军的任何订单,也未曾听说有海外用户购买,在几乎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还生产新批次,这是什么意思?
从现有消息来看,很可能是因为FC-31要测试新型舰载机版本,才专门重启了生产线,看来正是舰载机快速更新换代,把FC-31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如今世界上真正实现服役的第五代舰载机也只有美军F-35一款,毕竟五代机本身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搞出来,五代舰载机更是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海军能够装备第五代舰载机,无疑是装备技术的重大跨越。
FC-31最初是作为歼-20的竞争对手出现的,最终歼-20凭着各方面的优秀性能脱颖而出,沈飞在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筹资金硬是把FC-31送上了天,至少在理论上实现与歼-20高低搭配,就像美军F-22和F-35那样。
但始料未及的是,过了六七年空海两军也未采购一架FC-31作为补充,迫不得已的沈飞只好又换了条路,将FC-31作为外贸五代机推向国际市场,希冀能借此挽回一些市场,顺道还能一改中国装备低端廉价的固有印象,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出口的迹象。无奈之下,沈飞决定瞄准舰载机这一领域,希望能取得一些突破。
万幸的是,沈飞在舰载机领域还是有不少优势的,中国海军现役的主力舰载机歼-15就是由沈飞研制的,这款舰载战斗机融合了俄罗斯苏-33和中国原有的歼-11的优点,机动性能非常出色,作战半径也在舰载机同行里算数一数二,最大的短板是载弹量,因起飞方式的限制最多也只能携带2吨弹药,远不能像F/A-18那样执行多种类型的任务,另一个比美国同行强的是出动频率。
这款舰载战斗机的研制为沈飞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舰载机设计和使用经验,为后续新型舰载机的诞生保证了一定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发舰载版FC-31对沈飞来说确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对于沈飞来说,要把FC-31做成一款合格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还有不少难点,首先就是缩小体积,节省航母使用空间,能省一寸是一寸,还要把机翼折叠起来以进一步减少占用空间,这又对材料提出严苛考验。此外FC-31为了保证隐身性而使用内置弹舱,载弹量进一步下降,如何合理设计安排机内空间就是另一个巨大的难题,即使不久之后可能有电磁弹射,依然不轻松。
最重要的是,如今舰载机的主流实际上在向重型机靠拢,美国海军退役重型的F-14后使用中型的F/A-18多年,可如今最新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全重已达到30吨上下,不亚于当年的“雄猫”;印度倒是买了中型的米格-29K,可作战半径只有500公里出头,俄罗斯也用米格-29K换下苏-33,那是因为想省点钱,综合来看舰载机还是重型机靠谱,FC-31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突围,恐怕不是件容易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