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以后,中国的海军装备开始井喷式增长,各型大小主战和辅助舰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水、测试、服役,迅速将不甚强大的中国海军撑到一个足以令世界侧目的位置上,目前的造舰速度基本上三四年就能造出一个中等国家海军来,那么现在中国海军还差什么?
日前,中国船舶董事长董强在北京的会议上表示,他们是军工企业,给中国海军建造的装备已非常领先,但是没有经历战争,也不知道这些装备是否管用,所以他们面临的要求是,装备不仅要还用,还要管用。
中国海军现役的主战装备,尤其是21世纪以来服役的新一代各型水面舰艇。潜艇等,基本都没有经过大规模海战的检验,实际上不光中国海军是这样,二战结束后全世界范围都没有再发生像二战中那样的海战,也就在马岛战争、巴以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发生过海空作战,而且规模也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即使这样,世界各国也没有停下主力战舰的发展,都根据自身对未来海上作战形态和模式而做出预测和判断,指定切合实际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要求本国或承建国的造船厂设计、研发、建造符合标准的舰艇,今天的中国海军和中船重工、中船工业两大造船集团也就是按照这个路子发展而来的。
即使有人质疑这两大造船集团的产品是否好用和管用,对于急需大量新装备的中国海军也不是大事,只要符合中国海军的需求,那就是好用和管用。另一方面,如今世界主站舰艇的发展趋势已经明确,只要参考一下欧美海军的道路,大方向也不会错,明显的例子是美国海军装备“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后,中国、日本、韩国基本都开始研发类似的驱逐舰。
而中国海军和造船企业算是从052C开始,经过052D的实践,发展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055型驱逐舰。性能已不亚于国外同行甚至还有超越的地方。对于海军来说,人机工程固然重要,但放在第一位的必然是战斗力和生存力,为了这两个目的,牺牲一部分人机工程也不是不能,舰艇足够先进并且战斗力强大,就不会有人质疑好用和管用。
说得再通俗一点,董强的意思就是,中国海军已经不是以前“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的样子,而是已经与欧美“打什么仗造什么装备”一样了,这其中质的飞跃真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中国海军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只有常规航空母舰和万吨级驱逐舰并不能满足需求,未来还要更多更大的舰艇:10万吨核动力航母,万吨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五万吨两栖攻击舰,这都是未来造舰计划的重头,现在“下饺子”驱护舰仅仅是个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