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美国空军装备世界上第一种隐形战斗机F-22已经有12年的时间了,12年,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一轮,对一种航空器来说,这已经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了,如果是在上世纪冷战时期那种军备竞赛的大环境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种先进的航空器变得落后,F-22也是借了“集团性大规模对抗”不复存在的东风,才得以在十几年的时间保住自己的“铁王座”。
不过美国人并未忘记何谓“居安思危”,除了F-22,又联合数十个盟友开发出第二种五代隐形机F-35,虽然F-35很难逃脱“误导”和“卖队友”的嫌疑,但它的出现确实解决了美国一部分盟友对五代机的需求,况且美国自己也计划装备上千架F-35,比起上一种实力卖队友的战斗机——F-104“星”,已经好了太多了。
“摸着美国过河”已经成为我们的惯例,况且“未雨绸缪”之类的成语本来就是出自中国,在研发地位至关重要的五代机时也不例外。除了已经正式列装中国空军的歼-20,中国还有一种第五代战斗机,这就是FC-31“鹘鹰”战斗机。
FC-31“鹘鹰”又被叫做“歼-31”,是由沈飞研制的双发单座中型五代机,不同于歼-20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FC-31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配备DSI进气道、梯形主翼、倾斜双垂尾以及内置弹舱,可被探测性低,这些特点都说明这是一款典型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
FC-31“鹘鹰”最早出现于2012年6月,当时机身由卡车进行陆运,迷彩伪装布包裹得相当严密,所以得了个别称:粽子机。当年10月31日,编号为31001 的FC-31在两架歼-11的伴飞下完成首飞。两年后,在第10借珠海航展上进行了展示,此次展示被认为是该型机即将面向海外市场的信号,当时中航工业副总也表示FC-31除了考虑装备解放军,还专门设计了外销型号。但若仔细论起来,FC-31外销不难,进入解放军服役却没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算是一个陷阱,中型机陷阱问题。所谓中型机陷阱,指的是中型机在性能上依然与重型机有明显差距,但成本上与重型机相差无几,丧失了中型机的优势。掉进这个陷阱里最著名的是米格-29,即使在苏联时期,米格-29的成本也相当于苏-27的80%,性能特别是航程上却被后者甩出十八条第聂伯河。如果不是米高扬树大根深,可能苏联空军一架都不会要。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与苏联谈判购入先进战斗机时,坚决表示不要米格-29,而后来事实也证明,对于中国这样国土辽阔的大国来讲,只有苏-27这样的重型机才能满足基本需求,所以如今同样身为中型机的FC-31面临尴尬局面,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FC-31的挂载能力也很有限,机腹弹舱是按照4枚中距弹的尺寸设计的,很难容纳大型对地武器;动力方面也堪忧,中航公布的数据是起飞重量17.5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看来两台RD-93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严重不足,不但如此,还有不可忽视的黑烟问题。
对中国空军来说,轻型机有歼-10系列足矣;对海军来说,舰载机本来需求就不多,就算装备歼-20舰载型,分摊成本后也不见得会比FC-31舰载型贵多少,作战性能却可能更高。
FC-31未来应立足于出口,对一些国土不大局面却不轻松的国家来讲,FC-31这样的五代机明显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已经处于“准现货”状态的FC-31,比日本的F-3、韩国的KF-X之类还在试验甚至只在图纸上的五代机更加靠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