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图片 > 一次只打一发弹, 为什么9000万人还是解放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一次只打一发弹, 为什么9000万人还是解放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时间:2019-06-09 17:53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1979年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40师120团五连奉命向南征挺进,二排作为全连的前锋在前方开路,在距离南征不太远的地方与越军相遇,越军据守军用地图上标号为78号的高地,以猛烈火力阻击我军前进。


起初战况对我军很不利,二排长被偷袭中弹牺牲,四班长接替指挥,占据有利地形的越军火力相当完备,有轻重机枪、平射的高射机枪和迫击炮。支援部队一时赶不到,战士们一边筑起工事一边与越军对射,这时四班长忽然发现傣族战士岩龙不见了。


突然,战场上出现异常情况,高地上射来的越军火力变弱了,火力最凶的几挺机枪都哑了火,环形工事里越军的冲锋枪声也稀疏下来。过了不久,越军突然集中火力向左侧山谷扫射,另一个工事里的越军也调转枪口,战士们以为兄弟部队包抄了越军,可连部说并没有支援部队。在越军火力间隙,他们都听到闷声闷气的步枪声“噗、噗”地响着,那是和他们手里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一样的枪声。


战斗结束后,查明正是傣族战士岩龙摸到越军侧翼,打两枪就换一个地方,消灭了不少向我军射击的越军,战斗激烈时越军也分不清是哪飞来的子弹,损失多人后才发现子弹来自侧翼,所以才调转火力向两侧山谷,减轻了正面阵地的压力。此战岩龙用他手里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125发子弹至少消灭56名越军,立下大功。


国产19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的是苏制西蒙诺夫SKS45型半自动步枪,SKS在二战末期装备苏军,用来代替莫辛纳甘步枪和SVT-40半自动步枪,可惜生不逢时,不到几年经典的AK-47自动步枪开始大批装备苏军,SKS也随之被换装。


1950年代,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建立成体系的国防工业,轻武器也在其列,虽然SKS没能在本国发扬光大,但它的中国版却因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得到大量装备。


56式半自动步枪全枪长1025毫米,全枪重3.85公斤,重量轻精度高,机构动作可靠,并装有折叠式刺刀可以进行白刃战,采用活塞短行程式导气,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单发射击,使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56式7.62×39毫米步枪弹,枪口初速735米/秒,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战斗射速35~40发/分,手动保险位于扳机护圈后方,装上专用发射器还可以发射枪榴弹。


50年代末,56半开始大批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53式步骑枪、日本38式步枪和毛瑟步枪、以及美制M1903步枪,成为解放军步兵的制式装备,一个陆兵班标准的火力配备的是7支56式半自动、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56式班用机枪,这样的火力配备可以说不输周边大多数国家。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是56半第一次投入实战,在与印军装备的英制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对射时取得不小的火力优势。1968年63式自动步枪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队,56式半自动和56式冲锋枪大部分转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但到了70年代中期,63式在暴露出各种问题后撤装,解放军开始重新装备56枪族,撤装后又重新大批装备,这在世界上也极少见。


1979年与越南的冲突中,56半在面对越军大量装备的AK-47自动步枪时吃了不小火力不足的亏,这其中也有地形丛林的因素,双方交火大多在200米内,猝然间很容易被AK-47的猛烈火力压制。到1981年再次爆发冲突时,解放军已批量换装81式自动步枪,这次,就轮到越军吃亏了。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