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球航天事业进步飞速,以中国为代表的后起航天国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世界迎来自冷战后第一次航天大爆发时代。除中国外,日本的表现也非常亮眼,在深空探测和行星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有说法认为,日本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三大航天强国,未来有望于中国分庭抗礼。
但据美国公布的2021年航天发射记录来看,日本与美、俄、中三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截至本月,美国共进行了34次航天发射,32次成功,共将1045个航天器送上轨道;俄罗斯进行了13次,全部成功,入轨航天器达223个;中国共发射31次,其中2次失败,入轨航天器67个。而被寄予厚望的日本没有进行任何航天活动,入轨航天器为0,还不如同期的欧洲、印度和伊朗。
报道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和筹办东京奥运会,日本财政支出紧张,故而没有进行任何航天活动。翻到2020年,日本的航天纪录也少得可怜,在全球发射航天器数量创下历史纪录的大背景下,日本也仅仅进行了4次发射,入轨航天器14个,远远低于美国的993个、英国的106个以及中国的76个。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日本的航天活动次数与美、俄、中根本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仅仅是在局部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无论规模、技术含量还是总成绩都相差甚远,根本不可能取代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受经济影响,航天活动经费紧张,无法开展像冷战时期那样的大规模航天活动,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遗留下的完整的航天体系、技术、设备和科研团队,都不是刚刚起步的日本能相比的。
制约日本发展航天的根本因素是大推力火箭。众所周知,人类航天活动大爆发的背景是液体燃料火箭技术的成熟,美苏在二战结束后将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到远程火箭的研发中,在造出远程洲际导弹的同时也开启了航天竞赛。而日本被禁止发展洲际导弹,也就限制了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目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发的H3是日本最先进的运载火箭,由两级火箭组成,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最大运载重量6.5吨,号称是日本推力最大的火箭。然而,该火箭的运载能力还不及我国“长征”-5B的一半,更不用说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大推力火箭相比,日本想取代俄罗斯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