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蓝星基建谁第一,这家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争第一。这种第一不但表现在把地球表面的泥土往高处堆积,还表现在把高处的泥土突然让其大面积的消失。这就是既能让其沧海变桑田,也自然能让桑田迅速变沧海。在前几天报道皮革厂的新港池已经首次和大海连通后,现在最新的网络图片,已经显示这个巨大的新港池已经基本成型了。有人说这个新港池外面还是长江的深水主航道,为何说是大海呢。其实这里已经在吴淞口之外,一般在地理和航运上,过去一个世纪,都是把吴淞口作为长江的入海点。吴淞口海平面高度,也曾经长期作为全国的海平面基准;只是后来才改为青岛附近的海平面基准点为全国大地坐标的海平面基准线。现在这个新港池的水域,已经在过去的吴淞口基准点之外,而一天内大部分时间,这里的水体都是以咸水为主,在涨潮时更是基本全是咸水。
虽然看上去这里的水体还是像江水一样的淡黄色,但实际上已经是海水为主了。由于长江流量大,携带的泥沙多,实际上长江口外的东海海面,有数百里还是浑浊的水色,而不是海水惯常的黄绿色或者深蓝色。因此新港池外面就可以算是大海和江口的混合点。在这里下水,也可以算是直接下海。长江口深水主航道的水深平均在20米以上,可以开进30万吨超级巨轮,不过一般不允许如此巨大的海船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因为带起的涌浪会对两岸堤防造成不利影响,过大的涌浪会引发江堤的崩塌。因此上海方面专门在杭州湾开辟了洋山深水港。不过虽然不允许满载的30万吨大船逆流而上,却不影响在长江口生产30万吨的巨型油轮的新船和20万吨级的超级集装箱船。这是因为新船的吃水深度很小,建成试航都要到江口以外的开阔水面试航。
既然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建造30万吨和更大体量的超级民船,自然可以建造和下水10万吨以上的载机大船。现在把新港池进行大力挖深。瀚海狼山个人研判,港池内部,平均可能要挖深到20米!这样既能和港池外侧的深水航道一样深,又可以停靠舾装任何吨位的大船,不论是10万吨以上的载机大舰,还是30万吨级别的民用船舶。这样可大大提高新港池的利用率。当然,既然新挖了港池而且是新4号线专属,那么今后还是以专门服务特种大船的批量舾装施工为主。10万吨以上级别的载机大船,最大龙骨吃水深度不超过12米,而为了确保球鼻艏、螺旋桨这些精密而又吃水最深的部位不在未来移动中发生任何水下碰撞,就需要把港池挖深到平均不低于15米。为了确保未来20年内,即使有少量的泥沙淤积也不会影响港池内正常舾装施工和超级大船的内部掉头,那么挖深到20米是最保险的。
另外现在看来,新港池建成后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和3号老港池一样,是内部全封闭的。老港池有调节水面高度的外船闸,而新港池可能不会再有。新港池的三面全都修筑了防汛墙,就意味着港池水位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只会随着外界水面的高度潮涨潮落。因为老港池有船闸,也只有外侧沿江有防汛墙,港池内侧四周则没有。
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因为新港池的内部水深极大。水面很宽阔。对10万吨的超级大舰来说,1.5米左右的潮差,完全不会影响他的正常舾装和自由进出。超级大舰体量太大。需要尽量的少掉头就能进出。如果外侧多一道闸门,就多一道进出的麻烦,就有碰撞摩擦造成不必要损坏的可能。布设外堤防和闸门反倒更合理。目前看这个新港池,可同时舾装5艘10万吨的大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