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年10月30日,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宣告结束。西西里国王查理一世和突尼斯苏丹签订合约,十字军解除了对突尼斯城的围困。
西西里王国王宫
西西里王国国旗
1910年10月30日,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让·亨利·杜南逝世,时年82岁。1862年在他的著作《索尔弗里诺回忆》中建议: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1863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诞生,杜南当选为首任秘书。
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和国际红十字会标志
1911年10月30日,蔡锷等受武昌起义鼓舞,在昆明发动起义。
昆明起义领导人合影
原计划于夜12点进城发起攻击,但七十三标发子弹时,一军官察觉,一起义排长开枪将其击毙,战斗提前打响。李根源、李鸿祥集合队伍,搭人梯翻城墙入城,开城门后,义军一涌而入,袭占兵工厂等处,攻击军械局及五华山。蔡锷、罗佩金率七十四标入城,攻击总督署,另以一部助攻军械局。
31日上午,义军占领军械局和督署。杀十九镇统制钟麟同,俘总督李经羲,蔡锷、李根源念李旧谊,馈送川资护送出境。
1918年10月30日,土、英两国代表在穆德罗斯湾的英国“阿伽门农”号战列舰上签署停战协议,土耳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阿伽门农”号战列舰
彭德怀在关家垴前线指挥战斗
1940年10月30日,八路军第五旅、第六旅、第十旅及决死队各一部在关家垴一带将日寇36师团冈崎大队包围。经过两天激烈战斗,冈崎大队500多人除80余人侥幸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1940年10月30日,中国军队收复南宁。
1941年10月30日,为HX—156护航船队执行护航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鲁本·詹姆斯”号(DD245)在冰岛以南海域被德国潜艇U-562号击沉,有115名美国海军官兵阵亡。该舰成为二战期间美军第一艘被击沉的军舰。
美国驱逐舰“鲁本·詹姆斯”号
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率新8军(包括暂编第29师、新6师两个师)全体官兵万余人在马头镇起义,为邯郸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树勋将军
1947年10月30日,巴基斯坦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拒绝承认克什米尔加入印度。印巴双方爆发不宣而战的武力冲突。1948年春季两国军队各发动新攻势,冲突日益激烈。
克什米尔
印度政府于年底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提出克什米尔停火、非军事化和举行公民投票的建议,为印巴两国所接受。1949年元旦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同时停火; 7月29日划定停火线,印度控制克什米尔的面积3/5、人口约400万的地区,巴基斯坦控制其面积2/5、人口约100万的地区。1953年8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与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经过磋商后达成协议,承认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实行公民投票。
1954年2月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制宪议会批准其加入印度,至1960年印度已单方面归并该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使其成为印度普通一邦。1953年至1964年印巴双方多次举行会谈,巴基斯坦坚持主张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
1965年4月两国发生武装冲突,6月底双方在英国调解下达成协议。9月6日印度军队越过两国国境线,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两国出动坦克并进行激烈的空战。
1965年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双方停火,23日双方签署停火协议。1966年1月印巴签署《塔什干宣言》,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即《西姆拉协定》),规定相互尊重停火造成的控制线,而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公开立场。1975年2月印度政府宣布克什米尔印占区为印度联邦中的克什米尔邦。3月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声明必须按照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的意愿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迄今未得到解决。
1952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发起决定性战役反击,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当日21时,第15军以第45师五个连、第29师两个连与坚守坑道部队配合,在山、野、榴炮50门、火箭炮24门、迫击炮30门的支援下,开始对597.9高地之敌实施反击。坚守坑道部队三个连首先对敌发起冲击,随即坑道外部队七个连进入战斗,对敌实施两面夹击。经五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四个连,并打退敌一个营的多次反扑。至31日夜,除1个班阵地外,高地全部为志愿军收复。
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坚守阵地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英雄阵地
接水的志愿军战士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当量的核试验。当日,苏联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在新地岛上空15000米高度投掷了当量为5800万吨TNT的氢弹(代号Tsar Bomba),氢弹在距离地面4500米高度爆炸。核爆炸后,4000公里内的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地岛核爆炸
天空仿佛多了一轮太阳
新地岛所在位置
新地岛
1973年10月30日,中欧裁军谈判在维也纳进行,参加国有北约集团的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华约集团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共11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