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购买耐用消费品,不仅要看性价比高不高,而且还要看厂家售后服务质量,假如产品可靠性不是超级好,假如售后服务较差,这就是一个比较差的选择,长期使用代价会更大,并不合算。
在战斗机领域,中国从欧美和俄罗斯都进口了大量飞机,从欧美进口的以大型民航机为主,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几乎都是军用飞机为主,中国进口的民航飞机,长期以来都使用欧美原厂配件,口碑不错,而且也满足了高强度,长时间持续服役要求,而大家都知道,普通购机成本仅仅是长期服役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大头还在后头的配件和服务上,这也是美国不予余力支持波音公司的最重要理由。
中国购买的俄罗斯飞机,却使用中国制造导弹
但是俄罗斯飞机在中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最近中国东海舰队发布,放出了一张海军苏30MKK战斗机起飞图像,图像中比较奇特的就是,白色头锥的苏30MKK战斗机,挂载的不是俄罗斯原厂的R-73和R-77空空导弹,而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霹雳8B和霹雳12导弹。
从常理来说,中国购买俄罗斯飞机,就应该挂载俄罗斯原厂导弹,这才合乎逻辑,但是中国为何不继续购买俄罗斯导弹呢?说中国抠门省钱,不买原厂配件,也到说不过去,上千架波音空客飞机都用的好好的,全部的外购原厂高价配件。
在俄罗斯厂家眼里,和中国进行交易经常就变成一锤子买卖:整机买回去,没几年配件订单再也没有了,不仅仅是战斗机,在军舰和潜艇上也多次发生这种事情,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中国在俄罗斯眼里:买配件服务很抠门,但是这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原厂靠谱,谁费劲折腾
从俄罗斯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中国人太抠门,胆大妄为,自己胡搞配件,仿制不道德,但是从全世界用户对俄罗斯产品的售后评价来说,则是超级的一致:俄国产品售后,质量要多差有多差,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具体就表现在:备件质量差,高价紧急订购到的备件经常发生装上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备件发货周期长,不能保证在用户心理预期内到货,最糟糕的是,备件价格动不动就上涨,一年涨价几次并不罕见,在正常的商业环境中,除非紧急情况,不然涨价周期大多以年计算。
为何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俄罗斯人好好的钱不赚,偏偏要把客户逼走?
中国购买了大量基洛级潜艇,但是配件买的极少,没几年就全部国产
俄罗斯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老一代工人退休,新一代工人责任意识淡薄,导致产品质量不断下滑,而且对于客户抱怨最多的备件到货周期过长,俄罗斯人的解释是,飞机是一个很长链条的产品,需要全国成千上万家工厂协作,但是苏联解体后,很多小配件工厂没有得到足够投资,几乎处于破产边缘,更多的时候是拿到了用户的货款之后才开始生产,周期长,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客户紧急需要的储备备件,接单立即发送货物,完全没有经济实力保证。
由于俄制大型武器存在购买容易,使用保障困难的弱点,所以为了保证战备出勤,中国方面不得不艰苦创立,尽量使用国产零件替代,在这个过程中,非常辛苦,但是也成效显著,自主研发替代进口,保证了飞机,舰艇的出勤。(作者署名:大水)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