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特有鸟类?鹦鹉,长得就像鹦鹉+鸡+猫头鹰的合体,十分呆萌可爱,但全球只剩147只成鸟,所幸今年孵化的幼鸟多达76只,刷新纪录,濒临灭绝的?鹦鹉终于开始扭转命运。
?鹦鹉(学名:Strigops habroptila;毛利语:kākāpō,意为夜鹦鹉)与鹦鹉家族中的其他表兄弟不同,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不仅不会飞,还非常胖,也没有什么防御敌人的手段。在遇到危险时,这种鸟类的绝招就是静止不动。
?鹦鹉是夜猫子,喜欢在晚上活动,雌性对繁殖兴趣不大,平均每五年才生一次小鸟,比世界杯周期还长,雄性求偶还特别蠢。
?鹦鹉的祖先在史前时代定居新西兰,在没有陆地猎食者的环境进化成地栖且不会飞行,但随着波里尼西亚及欧洲殖民引入如老鼠、猫、鼬等生物后,直接威胁新西兰本土鸟类,渐渐陷入绝种的危机。
到1977年时,已知数量仅剩18只。新西兰积极设法复育,科学家今年稍早还出动无人机运送雄性?鹦鹉的精液,为人工受孕争分夺秒。皇天不负苦心人,今年迎来保育大丰收。50只育龄母鸟当中,有49只产卵,孵出76只雏鸟,预期可以存活60只。先前繁殖季纪录是39只幼鸟存活到学飞。
据报导,另一项有利于?鹦鹉保育的原因,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陆均松”(Rimu tree),这两年结果数量为50年来最大。
纽国?鹦鹉复育计划顾问狄比(Andrew Digby)博士告诉该报,新西兰?鹦鹉每只都有名字,还系上追踪装置,鸟巢也有远端监视设备。保育巡逻员每天检查雏鸟生长情况,如果不理想,会以人工喂养。目前有7只雏鸟接受人工喂食。
狄比博士开玩笑说,繁殖季期间,?鹦鹉毫无隐私。不论他身在何处,都可以透过网络观察哪只鹦鹉交配、交配对象和交配时间长短。狄比表示,?鹦鹉数量至少要增至500只,科学家才会考虑放松复育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