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因为无法藏到小树的后面,就是高调了吗?中国被美国战略上盯上了,各种打压接踵而至。中国人的反思意识强,遇事先琢磨是否自己不对,于是就有些人想:如果我们更低调些,再多藏着掖着一些,是否就能够避免招来美国的遏制呢?
——《党领导的强大体制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应当说,喜欢反思不是坏事。低调永远是中国战略考量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思考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基本的事实:迄今为止,中国是一个高调的国家吗?
平心而论,我们不是。
举个简单的例子,国际战略界大多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了东风41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但是直到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前,中国官方从未正式谈论过它。中国的习惯是,战略导弹成熟列装后才找一个机会拉出来正式亮相,研制过程概不论及。
还有,除了在大连建造的一艘中国国产航母有正式的下水消息,其他航母只要不下水,中国都不会主动提。外界对中国的意见常常抱怨我们“不够透明”,而不是中国用战略武器恐吓他国。
要是其他国家,有什么有力量的东西,早就吹出去了。恨不能杀手锏还在图纸上,或者刚焊上第一块钢板,就要拿出去产生战略威慑力了。中国的内敛是根深蒂固的,对战略力量的展示程序至今没变。
中国在南海建设岛礁,是向世界翘鼻子的事情吗?中国一直是南海上的低调者,我们完全有能力把九段线内被别国侵占的岛礁夺回来,但一直克制着。某国在1999年5月9日,借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头一天被炸,趁火打劫,把一条破军舰搁浅在南沙的一个中国岛礁上,咱们忍了这么多年,一直劝它把船拖走。中国在南沙扩建的都是处于咱们自己目前控制下的岛礁,没有为此把菲越控制的岛礁夺回来。而且建完岛礁后,也不向上面部署进攻性武器,只有一些防御性武器。
美国在世界到处建军事基地,随便就在盟国增加军事基地,增派军队或者部署威胁中国的新武器。比如它在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这些年都有新增军事部署。大家说,与美国遍布全世界的军事基地群相比,中国在南沙搞公开宣布主要用于民用的岛礁建设,应该算个事儿吗?这能算挑战美国的霸权了吗?
美国对中国搞“一带一路”耿耿于怀。老胡在媒体工作,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带一路是个倡议,不是战略,对此中国媒体特别认真,从来不写错。一带一路是开放的,遵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欢迎所有国家参与。姿态放得这么低,态度这么诚恳,这哪有要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意思?
更不要说台湾这边了,蔡英文当局如果不折腾,不拒绝九二共识,台海就是风平浪静的。中国大陆的所有反制行动都是对蔡英文当局激进政策的回应。
说说国内吧。国家为了鼓舞人心,凝聚社会,做了一些经济建设成就和科技进步的宣传。老胡新闻从业30年,一直知道国家有年年国庆前和每次党代会前以及重要政治事件前宣传建设成就的传统。
另外中国还很爱搞各种长期规划,到2000年怎么怎么样,到2020年怎么怎么样,到2025年怎么怎么样。上世纪80年代就规划到2049年的事儿了,现在如果规划到2099年的事儿,按说都正常。
老胡想说的是,这是中国的特点,是我们社会实现动员的一种方式,中国有百年屈辱,社会有时需要一些鼓励,这是国情。2008年,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很宏大,那对应的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且90年代初我们就申办2000年奥运会了,那一次申办失利,很多人是趴在自行车上哭的,那时我们很穷。
为什么过去这样做都没事儿,偏偏现在这样做,我们自我激励一下,制定一个规划,美国就跳起来了?不是中国变高调了,或者说我们高调还是低调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美国的对华心态变了,它不接受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它的60%以上并且继续向前发展了,它看中国处处都不顺眼,要向中国搞某种“战略摊牌”了。
莫迪总理曾宣布印度要在2030年时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这样说,没事。德国搞工业4.0计划,也没事。偏偏就是我们几年前订的一个“中国制造2025”计划惹着了美国。
自省是中国人的优点,但我们决不能用自省代替对世事变迁的感知和眺望。贸易战和科技封杀战是美国出于国家战略自私突然对中国实施的战略发难,它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错,中华民族的上进以及对自我上进方式的遵循都是我们的基本权利,这一份自尊和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失。
我们可以也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包括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策略,但我们不能为别人的蛮横自私背锅,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也不能在精神上屈打成招,不仅不在别人对我们的指责书上按手印,更不能主动写忏悔书。我们可以谦让,还可以做必要的妥协,但是非决不能被压弯,无论进一步还是退一步,我们的头脑必须是清醒的,意志必须是泰然的。
是的,大国中唯一30年没有打仗的中国不能背“好战”的锅,勤勤恳恳的中华民族不能接受中国复兴是从美国“偷来的”指责,孩子们去西方留学,我们尤其不能接受对他们都是“中国间谍”的声誉抹黑。我们对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信奉十分真诚,为此老胡相信,自尊是起点,真诚和谦逊是路,勇气和智慧是我们走向目标的车和船。
回想2011年的时候,坦率讲,我个人认为我们当时不少知识精英被西方话语忽悠得差不多了,甚至到今天还有一些人被他们忽悠,但今天我觉得看清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越年轻的往往看得更清楚。
高铁这么精彩的一个成功故事,会被人扭过来讲。大家记得当时一些话语说什么“高铁请等一等你的人民”,对不对?“高铁等一等你的良心”等等。
这个话语太重要了,一定要把中国的事情,用中国自己的话语把它说清楚,说透彻,这样我们的崛起才会更加顺利,更加精彩。否则你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取得这么大成绩,最后可能是功亏一篑,甚至前功尽弃。
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么一个地步,如果我们还被西方那么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诅咒我们:当时你们是一手好牌,怎么打成那个样子?
实际上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中国人真的是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致力于改善民生。
中国人是从善如流,只要你真的好,做得好,我们真的想学习。但是西方不一样,我们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它大量的意识形态化、政治化最后导致了什么?
中国人只要一出国,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傻问题,普通老百姓都会问你这样问题,我们的人权怎么这么糟糕,对吧?像这样的傻问题,你回答一两次没有关系,你在国外留学或者待得时间长一点,你要回答至少一百次,知道吗?
我觉得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真的是认为我们什么问题都不能回避了,我们要能够回答所有对我们的质疑,把中国自己的事情,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说清楚。
今天中国崛起这个新时代,我们要解决挨骂的问题。而且我觉得这种骂一方面是来自于西方,但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国内,我们有一些知识界、媒体界的人还不自信,跟着西方话语后面天天骂自己的国家,骂自己的制度。当然我觉得这个群体和他们的影响力都在日益缩小,这一定是大势所趋。
那么有人讲,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自己的话语,我同意,而且这是十分重要。我觉得这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识的定海神针,但是光有官方话语是不够的,为什么?
因为一方面是西方话语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仍然比较强势。第二,社会已经日益开放,新媒体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对不对?所以光靠官方话语解决不了挨骂的问题。
所以我是主张要发展,大力推动我称之为学术的、民间的、国际化的中国话语,某种意义上也是弥补我们现在话语建设中的一些短板。
举一个例子,这是我自己经历过很多次的。比方西方老是说我们人权不好,我们的一些官员或者学者怎么解释呢?说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到你们那个阶段,对不对?所以人权达不到你们这个标准。
我个人觉得像这样的话语是一种非常弱势的话语,你还是承认在西方话语系统中来进行这个叙述,也就是你把话语权拱手交给了西方,让它来裁定你这个做得好不好,人权究竟怎么样。
有人问我说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回应的?我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你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人权问题,或者用联合国的人权标准来看人权问题,那对不起,二十一世纪到今天为止,伊拉克战争是对人权最严重的侵犯,光是死去的平民就超过十几万,流离失所超过数百万。
坦率讲,你可以跟美国人说的,如果你不把这个严重的侵权行为向伊拉克人民,向中国人民,向世界解释清楚的话,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谈人权?资格都没有。我觉得这就是比较强势的中国话语。
2008年底,我到印度去演讲和考察,那年十一月,可能有些人会记得,在孟买发生了一个很严重的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当时印度的反恐精锐部队,他们花了九个小时才抵达恐怖主义活动的现场,印度的舆论哗然。
我在德里大学正好做一个讲座讲“中国模式”。当时互动的时候,有位印度学者问我一个问题,问得倒不是很尖锐,挺友善的一个问题。他是这样说的,他说如果中国碰到这样的恐怖主义袭击会如何应对?
我当时这样说的,中国到现在还没有碰到这么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但是2008年我们发生了一个汶川地震,就是特大型的地震,震中是在中国中部的四川在山区,远离我们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但是我们的军队是二十分钟内就开始进行动员,我们的领导人是两个小时之内就坐上飞机奔赴灾区,我们的医疗队三天内就覆盖了所有的一千多个受灾的乡镇,直接救助两千多万灾民。
当时印度学者听了之后,我还记得他的表情,很显然就是觉得不服气,所以他就又问了我个问题,他说你是不是想证明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
我说这个讲法确实不厚道,不公道。坦率讲,这不是一个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good governance)比劣政(bad governance)更有效率。这是我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我叫做范式上的一个颠覆。我就补充说了,中国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不管什么发展模式,最终就看你能不能达到良政,良好的政治治理。
然后我又补充一下,我说良政可以是西方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这个很重要。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典案例,虽然我们也有自己问题,但总体上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做得要好。关键下边我又说,劣政也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西方的制度,这个太重要了。
我可以举出一百个例子,从最烂的伊拉克、阿富汗、海地、利比里亚等等,到当时已经破产的像希腊、冰岛这样的国家,都是所谓发达国家,都没有治理好。
我记得我当时回答完了之后,报告厅里出现一阵沉默。会议主席说的,看来我们印度人也在反思!
我相信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崛起,中国话语的范式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学者和人民所接受。那么背后就是我们的话语更加实事求是,能够更好地展现这个真实的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