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从本月六号开打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这半个月中,美国在不断的放话,不断地威胁,但中国没有退让。
这中间,美国人也说中美还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中国给出的答复很干脆,很利落,商务部发言人的说话则极度直接:美国,请拿出你们的诚信来。
言外之意则是:美国,你已经没有什么诚信了。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幽默,不知特朗普懂否?如果他听懂了,恐怕又要威胁对中国10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了!戳这里看火爆台湾新闻!
而更深层次的意思,其实就是,中国有着高度的自信能够打赢这场美国所挑起的这场“不公不义”的贸易战争。
其实,商务部发言人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是你美国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是美国关闭了双方谈判的大门,接下来该怎么打,美国你出招吧!
不但中国人有这份能够打赢这场“贸易大战”的自信和决心,其实,很多专家也认为中国其实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还是有很多杀招的。
全球最知名的独立投资管理机构景顺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克利斯汀娜‧胡珀在一次研讨会上就指出,为了强力应对美国发动的这场贸易战,中国其实还有四大杀招:中国的第一大杀招就是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克利斯汀娜‧胡珀说,中国是美国国债目前最大的持有国之一,2017年中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家债券。如果中国到时候抛售目前所持有的国债债券或着停止购买新的美国债券,到时候,美国的国家债券价格有可能会疯狂下跌。戳这里看火爆台湾新闻!中国的第二大杀招就是允许人民币贬值。
克利斯汀娜‧胡珀认为,这恐怕是中国还击美国的最佳工具,因为货币价格历来都是抵消关税影响的最有效杠杆。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将极大地刺激中国产品的对美出口,但却减少了美国对华的出口。
中国的第三大杀招则是限制美国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限制美国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办法无外乎让中国人民停止前往美国或停止购买美国商品或是限制美国企业的现金转移,限制美国人的签证,增加对美国公司的监管,对更多的美国企业征税,或者实施反垄断调查或制定环境法规等等等等。中国的第四大杀招则是孤立美国。
美国目前不但在和中国打贸易战,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盟、加拿大、墨西哥,还有韩国和日本都在进行贸易纠纷,因此,中国完全可以慢慢等待,然后用充分时间与其他国家打造更加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甚至最后可以加入特朗普所放弃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然后与这其中的11个国家开展更多的开放贸易。
小编想说的是,上面这位景顺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克利斯汀娜‧胡珀所说的话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仍然是一位西方学者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中国。
比如说人民币贬值、比如说限制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中国不太可能实施的,因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绝不会也像美国那样为了美国利益就毫无诚信,而且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第一和第四条,小编认为,中国倒是非常有可能在贸易战中加以运用和实施的。
美国目前在全世界能够横行霸道的根本原因除了他的军事实力,就是美国的美元霸权了,而金融安全恰恰是美元霸权最关键的软肋和”七寸“。其他的,就不用小编多说了吧!
而对于建立”反美联合战线“,这绝对是一个”上上之选的对策,伟人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应该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国人齐心,其利断金”!
我们必须相信,而且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美国所挑起的这场“不公不义”的贸易战争!
中国必胜!中国人民必胜!
高达400余艘的战舰保证了英国的商路安全。
世界主要的海上贸易枢纽几乎都设有英军的驻军和炮台。
龙虾兵在整齐的战列线中,一次次捍卫了日不落的尊严...
庞大的帝国舰队依靠海量的金钱维持、海量的金钱通过多达11000艘的商船在全世界贸易获取、立足于世界的贸易竞争,又得益于世界最强军力的保护以及工业效率对手工场劳动效率的碾压!
在优势的“生产力”上,英国建筑了自己的霸权,而维持一切霸权的秩序,被英国人称为“全球化贸易”。
这一点,从同时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关于英国"世界工厂“的描述,便可见一般: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不过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人前风光的霸主,人后所面临的挑战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挑战中,有诸如1840年鸦片战争时来自满清的被动(鸦片战争的发起原因,通常被认为是英国为平抑中英巨大的贸易逆差);
同样也有诸如1914年德意志帝国发起挑战的主动(第一次世界发展的本质是后进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诉求未能得到满足而爆发的战争);
甚至在殖民帝国的格局得到最终的确立后,来自本国资产阶级的”科技迟惰“,也成为了破坏大英帝国统治秩序的罪魁祸首!(英国之所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其根源在于庞大的殖民地的原料、劳动力及市场优势,抵消了国内资产阶级对更高生产力的追求)
美国面临的三次挑战,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英国的全球化经验连同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一国主导的“全球化”,无论是建立还是坚守,都注定了是血腥残酷的,"修昔底德陷阱”注定了是更迭的常态,和平的过度几乎只存在于梦想。
不过,美国却实现了这个“梦想”。
他成功的避开了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和平的过度中,前任霸主交出了一切的权柄,在波澜不惊下,他实现了呼唤良久的”美国梦”。
但是为了这一切,他付出了多少代价?
1、时间代价
1894年,美国GDP第一次超越英国位列世界第一,1905年,美国人均GDP第一次超越英国位列世界第一,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到1944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才正式取代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美国全球化分两个阶段:1944年—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2年—?的牙买加体系)
美国隐忍了多少年?整整50年!
2、战争代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7年4月,美国站队英国,对德奥土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12月,美国仍旧战队英国,对德日意宣战;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均站队英国的原因是及其复杂的,但是在撇开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后,其未尝没有企图和平承接英国霸权的考量。
事实证明美国押对了,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英国的元气,战后在来自苏联的重压下,英国再也难以承担起维系旧有全球化体系的重任,在美国的承接下,世界霸权完成了和平交接!
所以,美国曾经对霸权的和平过渡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吗?在笔者看来,可以借鉴,但不可盲目模仿甚至对和平过渡抱有幻想!
原因很简单,从历史角度看,“同源同种"的英美,在互相追逐的100年间尚且少不了互相的下套使绊,如今与西方从文化渊源、经济制度、政治体系等各方面都完全迥异的中国,完全就是不亚于”外星人“的存在。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没有五十年,没有二次世界大战、更没有一个共同阵营外的红色苏联!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修昔底德陷阱”能够避免吗?至少在笔者看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没有多少希望的。
不过,对于无法避免的未来,我们并不应该就此慌张,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自建立以来所遭遇的三次挑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