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西方以为搞到反华大新闻 华春莹戳破荒唐逻辑

西方以为搞到反华大新闻 华春莹戳破荒唐逻辑

时间:2019-12-20 18:54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今天,一则来自丹麦的新闻,在境外社交网络推特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更引来一批反华分子的“惊声尖叫”。

原来,丹麦的《贝尔林报》在其最新一篇报道中宣称,为了“逼”隶属丹麦的法罗群岛政府使用中国华为公司的5G设备,中国驻丹麦大使冯铁“竟拿自由贸易协定做威胁”。


该报甚至还称自己有“录音”为证。

可真相究竟如何呢?

首先,耿直哥不得不说的是,丹麦《贝尔林报》这篇宣称中国驻丹麦大使冯铁“威胁”法罗群岛的报道,在行文上很“讲究”。

因为,在报道前三分之二的部分中,《贝尔林报》的记者不仅“言之凿凿”地宣称,冯铁在今年11月与法罗群岛政府高官的两次会见中,曾用与当地的自由贸易协定,逼迫当地政府必须用华为的5G设备,语气“极为强硬”;该报更在报道的第二段宣称,他们有“录音”为证。

可直到报道的最后三分之一部分,这家丹麦媒体才说明这个所谓的“录音”,并不是冯铁与法罗群岛官员会见时的录音,而是法罗群岛一名贸易官员在接受当地一家电视台采访之前,与另一位官员的私下的聊天内容。但因为那名接受采访的官员忘记关闭麦克风,结果被录了下来,时常为1分多钟。

然后,根据《贝尔林报》的描述,在这仅1分多钟的聊天中,这两名都[没有]参加冯铁与法罗群岛政府的会见、仅从别人口中得知这次谈判内容的官员,聊到了中国大使冯铁“威胁”法罗群岛官员的事情,称冯铁的意思是,如果华为拿不到当地的5G合同,中国就不会与法罗群岛签署自贸协定,而且他的态度“很强硬”。

换言之,只有当你坚持看到《贝尔林报》报道的最后部分,你才会发现这个录音根本就不是冯铁大使与法罗群岛政府官员的录音,而是两个没有参会的外围官员,在探讨一个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二手信息。

可《贝尔林报》却将这么一个很外围的谈话,直接说成是冯铁“威胁”法罗群岛政府的证据,这未免也太“心急”了。

而就在今天下午中国外交部的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也给出了中方对此事的说法:

1、中国与法罗群岛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又何来威胁取消一说?

2、中国驻丹麦大使同法罗群岛官员的会面是正常的履职,谈的是友好与合作,维护的是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你提到的有关媒体报道的内容有误,完全是别有用心。

但情况还不止于此。在《贝尔林报》那篇宣称冯铁“威胁”法罗群岛高官的报道中,该报记者还轻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背景:美国不仅一直在给丹麦施压,还屡次要求隶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两地政府,都不得使用华为的5G设备。

甚至于就在今年11月冯铁与法罗群岛官员见面的同期,美国驻丹麦大使还公开写信,再次连抹黑带恐吓地要求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都不能使用华为的设备。

至于更早前的今年3月,丹麦主要的电信公司TDC突然放弃与华为已经开展了2年的5G合作,宣布与爱立信合作开发5G的事情,更让人越发怀疑华为在丹麦的业务,是不是早就处在美国的政治干涉之下了。

那么,在美国如此对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大搞舆论抹黑和政治打压的局面下,身为一个中国驻丹麦的大使,冯铁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中国企业在丹麦的合法权益。

(图为外媒对于丹麦电信公司TDC放弃华为,改与爱立信合作的报道。其中《计算机周刊》(ComputerWeekly)在其报道中还指出这一变化令人“意外”,因华为和TDC之前一直在5G方面有合作关系)

这也是为何,当BBC记者继续追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关于中国驻丹麦大使冯铁的事情时,华春莹会给出这样的反问:

“美国的官员可以满世界抹黑攻击中国的华为,难道中国大使跟所驻在国的官员谈合作的时候就不能提到中国公司的名字吗?这是什么逻辑?你是不是觉得中国还是应该处于那样的时候,即美国可以满世界抹黑攻击打压我们,而我们连名字都不可以提,更不能还嘴,是这样吗?”

“我告诉你,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有责任坚决维护中方的公民、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华春莹说。

这几天,在海外社交网络上,一系列“重磅发声”与一场“集体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重磅发声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媒体:

12月5日和7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重磅发布两部新疆反恐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

12月7日晚,“今日俄罗斯RT”在中国微博发布了以《揭开香港的面具》为题的视频,粉碎了西方部分政客和媒体的谎言,还原香港问题的真相——此前的11月29日,该视频已被RT发布在优兔上。

但与中俄媒体相继重磅发声相反,一向热衷炒作涉疆、涉港事件的西方媒体,这一次却“选择性失语”。

外国网友:这一次,我更相信中国媒体

CGTN的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纪录片,配以中英文字幕,近日相继发布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12月5日发布的长约50分钟的《中国新疆,反恐前沿》,首次公布了大量暴恐袭击的原始画面、将最真实最全面的新疆反恐情况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两天后,另一部长约30分钟的《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则深入剖析了新疆恐怖主义活动的源头,揭露“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伊运)”恐怖组织在新疆犯下的种种恶行。

当一幕幕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事迹被公开,国内外网友也被深深震撼。而回顾新疆暴恐事件带来的伤痛,不少中国网友不免落泪——

更多的人则激动地表示,在新疆反恐问题上,西方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而在海外视频网站优兔(Youtube)上,CGTN发布的纪录片同样吸引了大批外国网友观看。

截止小锐发稿前,《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已经有22万次观看、1.8万次点赞和5000多条评论。

讽刺的是,当中国媒体拿出“干货满满”的视频向世界讲述新疆的真相时,一向“关心”新疆问题的西方媒体却鲜有报道。

除了英国路透社、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简短的报道外,美国《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西方主流媒体均“默契”地“失声”了。

这引起了不少海外网友的疯狂“吐槽”。

而纪录片披露的有理有据的事实,也引发了越来越多海外网友的思考。

俄媒揭开香港面具下的“华盛顿身影”

新疆反恐纪录片引发海内外热议的同时,“今日俄罗斯”(RT)发布的一段有关香港的视频,同样“刷屏”中国网络。

这条时长25分钟左右、题为《揭开香港的面具》的视频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风波背后,显出的正是“华盛顿的身影”。

“他们蒙面、在街上设路障、破坏公共财产、在路上点火;他们向警察扔砖、制作汽油弹扔向警察和特区政府办公大楼、破坏政府官员办公室,街上还可以看到美国国旗的踪迹。”——视频开宗明义地指出:香港一片混乱,白天的抗议到了晚上就成了暴力骚乱。

在RT看来,这场风波显然不是所谓的“民主运动”,而是“分裂中国的进一步图谋”。

作为佐证,视频直接披露了乱港分子黄之锋与美国反华议员鲁比奥的合照,并请专家分析美国中情局、“美国民主基金会”等组织在香港风波中勾结暴徒的种种勾当。

事实上,这一饱含大量视频、图片证据的视频,早在11月29日就被RT发布在优兔上,掀起过一波讨论。

“巧合”的是,这段有理有据的视频,同样没能引起“关心”香港问题的西方媒体注意。

但在真相面前,任何掩饰或沉默都注定是徒劳的。不少海外网友就表达了对RT的感谢,同时也表示被真相所震撼。

华春莹质问外媒:你们在害怕什么?

中俄媒体的相继出手,除了揭露真相,也暴露了部分自诩“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的真实面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告诉小锐,一家媒体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除了看它报道了什么,也要关注它没有报道什么。

“在新疆问题上,西方媒体除了进行其所擅长的‘偏见性报道’,‘选择性不闻’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策略。尤其是当中国媒体公布了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数字和影像的情况下,不予关注报道也成为西方媒体的一种防御性手段。”史安斌说。

不仅如此,史安斌进一步指出,那些一贯标榜开放、平等、中立的新媒体平台,也正在使用技术手段干预真相的传播和扩散。

小锐也注意到,在CGTN发布于优兔的新疆反恐纪录片下,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特意搜索才找到了相关视频,平台根本不推送这一纪录片。

实际上,中国媒体遭受的“特殊待遇”,俄罗斯媒体也不陌生。

今年9月,脸书以“违反社区标准”为由,封禁了RT总编西蒙尼扬的账号。

在RT就此事发声后,面对舆论压力,脸书不得不道歉并重新开放了其账户。但自始至终,都未能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面对当前中俄媒体所处舆论场,史安斌分析称,当前的全球新闻舆论格局仍然“西强我弱”,我们的宣传也应当主动顺应全球新闻传播的新变局。

史安斌强调,仍然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网民的口碑效应一旦形成规模和力度,无论是西方传统主流媒体还是社交平台,都很难再采用‘选择性不闻’的策略。”

在12月9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针对西方媒体对于涉疆问题的选择性失语,华春莹直截了当地质问现场外媒:你们能不能坦率地告诉我,你们为什么没有报道?

华春莹表示,当一些别有用心的撒谎者撒着关于涉疆问题的弥天大谎时,西方媒体“趋之若鹜”;而当新疆的事实和真相展现在面前时,西方媒体却“唯恐避之不及”。

“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在害怕什么?你们难道真的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做一些反思吗?”华春莹问道。

回应她的,是再一次集体沉默……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