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最近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遇到了大麻烦,因为自产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如今该导航系统的卫星几乎已经瘫痪,而且美国还在背后捅刀子,让欧盟遭受了巨大损失,对此欧洲悔不该当年坑了中国20亿,因为当初中国也希望加入伽利略计划,并且还投入20亿资金,但却遭到了无礼对待,这才让中国下决心要研制北斗系统,所以欧洲各国如今直言后悔不已。
在伽利略导航系统与北斗导航系统,实际上美国的GPS导航系统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美国也一直开放这款卫星导航系统,其他国家只要购买了GPS的芯片,都能够使用这款导航系统的服务,而且欧洲不少国家跟美国关系密切,甚至还是盟友关系,既然如此,这些国家为何还要联合起来研制伽利略导航系统呢?
虽然美国对欧洲开放GPS系统,但这款系统毕竟还是美国的产品,所以控制权在美国人手中,即使美国今天不用GPS来要挟欧洲盟友,保不齐哪天美国就会动用这一招,所以还是欧洲国家自己掌握卫星导航系统比较保险,而且一旦建成了伽利略导航系统,欧洲还能从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系统是欧洲各国共同研制的系统,实际上欧洲各国也不是一条心的,所以在项目上这些国家并不能够做到通力合作,拒绝对中国开发核心技术也在情理之中,反观中国方面,退出伽利略项目之后,中国着手研制了北斗导航系统,如今这款导航系统已经实现全球服务,成为继美国GPS之后第二个实现这一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
更让美国无法接受的是,北斗的出现不但打破了美国的垄断,这款系统更是直接领先了美国的GPS,这不仅仅体现在定位精度上,同时北斗系统还具备了GPS所不具备的通讯功能,如今中国的船只已经广泛配备了北斗系统,大幅度降低了他们配备海事电话的成本,而且北斗目前已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难怪欧洲各国如今会如此后悔,如果当初邀请中国继续参加伽利略系统,那么这款系统如今很可能已经获得了成功,而且还能够让欧洲各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如今北斗已经完成全球组网,而且所占用的通讯频道就是伽利略原计划采用的,如今欧洲想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思远军事)
近期举行的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四届大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此次大会上中方代表向各方通报了北斗系统的建设情况,赢得各国代表交手称赞,就连一向质疑北斗的美国代表都公开表示北斗工程的质量之高超乎想象。然而10年前同样是在这一大会上,正是他们指责北斗系统没有任何贡献,只会增加噪音。如今是自行打脸,相信他们自己都觉得尴尬。
不仅如此,北斗系统总师还宣布了一大重磅消息。中方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的建设,届时将正式向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导航及增值服务。消息一出,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全球都被中方的成就深深震撼。曾几何时,中国卫星导航几乎是一穷二白。当时我方极度依赖美国。1993年美方粗暴切断我国一艘货轮的GPS,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谈及此事时,一连用了17个窝囊表达不满。此后我国启动了建设自主导航系统的计划。曾先后求助俄罗斯和欧洲,然而不是遭拒就是遭讹诈。但中国人没有气馁,从2000年正式启动至今,中方仅用20年就打破了垄断。如今北斗已在130个国家和地区超越GPS,至少在规模和卫星数量上已居世界第一。
这次大会不仅报了10年前的一箭之仇,更是彻底洗刷了26年前的耻辱。如今我国的科技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必将再次引领全球。(军事帝)
近年来,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迅速崛起,一举成为全球4个卫星系统之一;而在中国加速建设的情况下,北斗系统更是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拿下了3项世界第一。
目前全球共有4大卫星导航系统,即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ESS、中国的北斗系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其中,中国北斗起步最晚,但现在已经是继美和国GPS俄罗斯GLONESS之后第三个能够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而欧洲的伽利略尚未做到这一点;另外该系统7月份还一度出现故障,24颗卫星全部崩溃,不过得以中国北斗出手相助,才让欧洲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中国北斗的研发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据悉,在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初,作为行业领先者的欧洲曾主动邀请中国加入,然而,在中国斥资2.3亿欧元加入其研发工作之后,又被宣布“出局”。在受到这一刺激之后,中国决定独立建设北斗导航系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据日媒此前报道,2018年中国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量便已经超过美国GPS卫星,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上空可见数量最多,并因此拿下全球卫星数量第一的宝座,截至目前,中国北斗系统所覆盖的国家或地区超过130个。另外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迅速增长,截至今年底,累计申请7万件,位居全球第一。
同时,据媒体27日报道,2019年中国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同时,中国北斗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目前还未被其他系统打破过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北斗系统比美国GPS系统拥有更多的功能,据了解,北斗系统中有5颗地球同比轨道卫星是具有有源接收机(接收机主动发信号给卫星)和收发短报文(卫星短信)功能的。而且,北斗系统采用的三频信号比采用二频信号的GPS系统更加先进,若要想把二频信号完全更新成三频信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
对于美国GPS系统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像俄罗斯GLONESS系统一样,将卫星接入中国北斗已完成更新。因此,早在去年11月,美国GPS就曾找上门来寻求同中国北斗进行并网合作。不过,有了此前同欧洲合作的教训之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定是慎之又慎。
更为可喜的是,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负责人冉承其介绍,截至2018年底,中国卫星、中国境内卫星导航产业的直接产值超过3000亿,其中北斗的贡献率大概在70-80%。同时,北斗整个产业链全部打通,比如芯片、板卡、天线、终端、软件和服务等,中国企业已建立自主生态链。
另外,今年北斗应用规模将超3400-3500亿,以芯片为例,中国企业的芯片生产量已经超过了1亿片,而中国的产品也输出到全世界120多个国家。据中国方面估计,预计北斗应用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可见,代表着中国太空实力的北斗系统正向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目标迈出关键的一步步。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用户感受不到,主要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2019年部署完成,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尽早用到中国自己的导航系统。然而,大部分人日常使用手机导航等软件时,并没有发现北斗的踪迹,似乎还是在使用美国GPS导航系统。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国新办27日上午举行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解释称,据统计,中国70%的智能手机都用到了北斗系统,之所以用户感受不到,主要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服务刚出现时,全世界用的最多的是GPS系统,也就造成了提到卫星导航就容易想到GPS的习惯”,冉承其说,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也往往用“GPS”代替卫星导航。冉承其表示,事实上,现在手机使用的导航系统是多系统融合的,其中就包括北斗。
“在性能使用上,北斗是世界上最好的导航系统之一”,冉承其呼吁,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应该根据卫星导航的情况做适应性调整,把“GPS信号”改成卫星导航信号,在中国也应该显示卫星导航的北斗信号。
北斗三号系统将在明年6月前全面建成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称,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2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在国新办27日上午举行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介绍北斗系统的国际合作情况时称,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冉承其称,目前,中俄卫星导航政府间合作协定正式生效,为中俄互建监测站等合作提供组织与法律保障;中美深化信号互操作协调;中欧开展频率协调,持续推动系统兼容共用。
冉承其还补充称,目前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计划明年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