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特朗普为何一夜之间“收手”?专家:有三原因

特朗普为何一夜之间“收手”?专家:有三原因

时间:2020-01-13 02:31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美军基地遭遇伊朗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却称,袭击未致美军人伤亡,美国不会动用军队,“准备好拥抱和平”。这与他之前的强硬态度相比,可谓是180度大转弯。


“围观群众”纷纷议论,特朗普为何忽然“收手”?“第三次世界大战”还会开打么?

北京时间9日下午,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接受记者专访,对特朗普态度的转变,以及风云变幻的中东局势做出深度解读。

华黎明认为,导致特朗普态度前后不一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苏莱曼尼被杀后,伊朗国内反应剧烈,超出预期;

第二,油价大涨美股下跌,美国国内不满,或影响大选;

第三,舆论不占理,盟国不支持。

资料图: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特种部队“圣城旅”高级军官卡西姆·苏莱曼尼。

[击杀苏莱曼尼 特朗普“捅了马蜂窝”]

虽然美伊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但此次两国之所以会爆发如此剧烈的冲突,还是因为美军击杀了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

苏莱曼尼是伊朗精锐部队“圣城旅”的指挥官,军衔为少将。华黎明介绍称,他是一个特殊人物,官方职位不高,却是伊朗在中东政策的总策划者、指挥者,给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华黎明表示,其实,早在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就想要除掉苏莱曼尼,但不敢轻易动手。这次,特朗普“定点清除”苏莱曼尼,可以说是除掉了美国的一个心腹之患。

然而,特朗普没有想到,像苏莱曼尼这样一个既有实权,又享有崇高声望人物的死亡,会在伊朗国内引起何种程度的反应。这件事,可以说是“引爆”了伊朗乃至中东地区民众的反美情绪。

当地时间1月6日,成千上万的伊朗民众走上德黑兰街头,向被美军击杀的高级军官苏莱曼尼表示敬意。图为追悼会上民众高举苏莱曼尼的照片。

苏莱曼尼的遗体回到伊朗后,数百万民众涌上街头致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其葬礼上流泪,明确要“强硬复仇”。

华黎明说,美国绝对没有想到,击杀苏莱曼尼,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他说:“在看到伊朗和中东、全世界的反应之后,我看特朗普有点后怕,想缩回去。实际上现在后果已经造成了,所以导致美国现在基本上是往后退的一种形势。”

当地时间1月4日,两千多人在旧金山市中心参加反战集会,谴责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炸死伊朗将领苏莱马尼,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美国各地爆发游行,特朗普会不会失掉民心?]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很多民众反对特朗普的行为。事发后,约70个城市爆发抗议游行,美国年轻人因为怕被征兵,挤瘫了兵役局网站。最新民调显示,美国53%成年人不赞同特朗普对伊朗的处理。

据华黎明介绍,2003年,小布什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花了几万亿美元,数千名美国人死在战场,这对美国年轻人来讲是一场噩梦,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场没有理由的战争。

所以,在奥巴马当总统的时候曾经说过,美国士兵的靴子不会踩在别国的领土上,美国不会再派军队到海外去。而这次,很多人担心将再次卷入战争,会让美国的年轻人再到战场上卖命。

资料图: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石油设施。

华黎明分析称,总体来说,特朗普本是想通过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保护美国外交机构和美国海外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来吸引选票,提高他连任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事实上,苏莱曼尼之死震动了全球——油价、金价迅速上涨,美股下跌。华黎明认为,这可能出乎了特朗普的意料,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刺激,下一步的措施可能要理智一点。

华黎明进一步解释说,虽然美国现在的石油产量基本上能够自给,不再需要从中东进口,但中东地区拥有世界石油的定价权。中东形势一旦发生变化,世界油价也会随之变化。

美国人非常关心油价,“开车到加油站去加油,这一公升的油油价涨了,特朗普的选票就没有了”,这是特朗普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

[盟友反对声浪高,美国陷入孤立]

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美国各盟国对此事的态度也耐人寻味。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沙特,与伊朗一直是敌对关系,但华黎明认为,沙特绝不愿意看到美国和伊朗大战起来。因为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沙特很可能首当其冲。

其他美国盟友也不愿看到紧张局势继续升级。法国外长称必须制止“暴力循环”、德国试图缓解当前局势、日本呼吁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北约宣布部分撤军……

当地时间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图为纽约时代广场的电视直播特朗普电视讲话。

华黎明分析称,2015年伊核协议的签订,对美国在欧洲的盟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外交成果。欧洲国家非常希望可以重返伊朗这个大市场,迫切想同伊朗改善关系。但这份协议却被特朗普撕毁了。

不仅如此,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开始对伊朗实行严厉的制裁,而且进行长臂管辖,欧洲的公司如果同伊朗发生贸易关系,美国都要予以制裁。所以美欧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所分歧。

因此,对这次美国“定点清除”苏莱曼尼,欧洲国家都不赞成。

内有民众反对、外有伊朗“报复”、盟友也并不支持,甚至可能影响美国总统大选选情……如此看来,美伊冲突似乎并未给特朗普带来足够多的好处,特朗普会转变态度、缓和局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没有人员伤亡。”

北京时间9日凌晨,特朗普针对伊朗的讲话姗姗来迟,又开门见山。

这既是一个人们关切的焦点事实,也带着某种暗示——我们其实不必反应太过激烈。

美国人刚刚经历了无比焦灼的一晚——8日凌晨1点20分,数十枚导弹和火箭弹从伊朗升空,最终砸向了驻伊拉克美军基地,这恰恰是5天前美军暗杀伊朗少将苏莱曼尼的同一时刻。

不是代理人,而是伊朗国家军队对美军基地的正面打击。

美国和伊朗的宿怨,在这一夜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美国的反应将直接决定事情的走向——只是一场局部冲突,还是不可控制的全面战争甚至核战争?

以冲动和易怒着称的特朗普似乎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想要发表讲话,但大概被同僚们摁住了。在最新讲话中,特朗普看起来是冷静下来了。

“和平了!”不少人对这个讲话有相同感受。特朗普开始讲话9分钟后,道指飙升了130点。

有中国网友说:见证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和平收尾。此前,“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苏莱曼尼被炸死后,一度成为美国网民的热搜词。

1

特朗普总统大概憋着一肚子的话要说。

在伊朗袭击了美军基地后的第一时间,白宫就曾传出消息称特朗普即将发表讲话。

美国高级安全官员们,在夜幕中的白宫门口进进出出,行色匆匆。在他们之中,不乏人们熟悉的面孔,比如蓬佩奥、彭斯、埃斯珀。

不久之后,“宫里”又传出信:今晚没有讲话了。

在这些官员深夜离开之后,特朗普终于发推了:——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我将在明天早上发表讲话。

在一晚上的冷静之后,特朗普在美东时间星期三中午发表了讲话。

11点25分(北京时间星期四0点45分),特朗普出现在聚光灯下。他迟到了25分钟。

他的开场白是:“我们没有人员伤亡……美军基地只遭受了很小的损坏。”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此前的分析普遍认为, 8日的袭击造成的美军人员伤亡数字将成为一项关键指标——如果零伤亡,双方可能存在某种“默契”,如果伤亡惨重,美方势必强烈报复。

双方媒体对这一数字则各执一词。

美国媒体从美国五角大楼获得的信息是,由于提前实施了预警,美军零伤亡。伊拉克和英国等方面也表示没有报告人员伤亡。伊朗媒体则宣称,这次行动干掉了80个“美国恐怖分子”。

目前伊朗方面还没有对此的官方回应。

特朗普还说,美国军队“做好了一切准备”,但就目前而言,“伊朗似乎正在退让”,“这对各方都是好事”。

“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与伊朗达成一项协议,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安全、更和平的地方。”

他也警告说,美国将向伊朗追加额外的制裁。

即使是警告,也让人感觉轻轻带过。

很明显,在精确权衡利弊得失之后,美国在悬崖边缘往后退了。

其实伊朗这番出手,虽说由国家军队直接出面,态度很强硬,但在实际行动上,选择用一些并不算高端的炮弹给美军放放礼花,而没有拿以色列或者霍尔木兹海峡开玩笑,也算得上相对克制。

“我们不寻求升级或战争,但将保卫自己不受任何侵略。”伊朗外长扎里夫在推特上表示。

他还表示,自卫作战阶段已经结束。

双方似乎都在找台阶下。

2

但历史上的很多战争,最开始都并非是蓄意的。战争的隐患并没有彻底排除,美国和伊朗这对老冤家,此刻依然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

不过,即使战争真来了,它们还是会有很多灵活选择。

如果伊朗采取传统的代理人战争模式,我们看到的画面可能是:

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利用火箭弹,突然对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发动袭击——如果美军防范工作不到位,可能会给美军人员造成伤亡,但在美军加强警惕和防御的情况下,伊朗只能以骚扰袭击为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基本占不到什么便宜。

从成本上看,代理人战争动用的武器平台属于低端配置,动用火箭弹、简易无人机和炸弹袭击都是“家常菜”,花不了多少钱。但它对美军的破坏有限,而且动静和场面也不够“轰轰烈烈”。

这次伊朗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模式。它动用的基本是中短程弹道导弹,包括“征服者”-313和Qiam-1弹道导弹。

不过这远非伊朗的全部家底,美国最新的情报评估显示,伊朗拥有超过2000枚弹道导弹。其中,有些射程已经超过3000公里,可以对更大范围的美军目标或者美国盟友实施打击。

3

而如果美国真要跟伊朗打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单从军事体量上看,伊朗远不是美国的对手:

——在“全球火力指数”网站的最新排名中,美国被列为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俄罗斯次之,中国排在第三位。伊朗则排在第14名,甚至低于埃及。

——2018年伊朗的军费开支为132亿美元,而美国军费是伊朗的将近50倍;伊朗武装部队约有60万现役人员,50万至100万潜在预备役人员,相比之下,美国武装部队有130多万现役军人和80多万预备役人员。

与此同时,美军有大量的先进装备:

F-35A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已经在中东美军基地部署,随时可能参加战斗;

B-52战略轰炸机是美国屡次在中东地区作战的主力武器,B-1轰炸机和B-2隐形轰炸机也经常参与对地打击;

如果美国要在波斯湾地区伊朗全面开战,还少不了美军的航空母舰和导弹驱逐舰、巡洋舰、核潜艇等平台,它们是美国在防区外实施对敌打击的主要手段。

不过,伊朗拥有常规动力潜艇、反舰导弹,也可能会给美军带来一些麻烦。此外,伊朗有着8000万人口,更强的军事实力,这必将是比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更为血腥的一场恶斗,伊朗和美国都将陷入一场血腥苦战。

而且从国家情绪上讲,美国比伊朗更加惧怕一场持久战。

不过以上只是常规设想,别忘了,伊朗还有一个终极武器——核。

根据两年前美国方面的情报评估,如果伊朗不再遵守核协议中的相关承诺,转而迅速开发核武器,大约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打造出核弹,考虑到伊朗在浓缩铀的技术上得到了提高,伊朗也许在核弹的制造时间方面缩短至半年或者半年之下。

一场核战争在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美国和伊朗都清楚,这将是一条不归路。

没有人想被核战争的黑洞吞噬,毕竟,核弹头只有在发射架上才最有力量。

4

8日凌晨,一架乌克兰民航客机在从伊朗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3分钟后就与地面失去联系,随即坠毁,现场一片火光。

这一幕距离伊朗炮轰美军基地仅仅相隔数小时。

多家媒体证实,机上176人已经全部不幸遇难,失事飞机已经“支离破碎”。

乌克兰外交部表示,这架波音737-800型客机上共有82名伊朗人、63名加拿大人、11名乌克兰人(包括9名机组人员,2名乘客)、10名瑞典人、3名德国人、3名英国人和4名阿富汗人。

由于时间实在太过于巧合,它很难不让人立刻联想起1988年一架伊朗民航客机被美军击落,机上290名平民全部遇难。

美方当时表示这是一次“失误”,并最终在事发8年后进行了赔偿。

但它始终没有道歉,只是表示“遗憾”。

8日晚些时候,乌克兰驻伊朗大使馆表示,初步调查已经排除了客机是被击落或是遭到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飞机坠毁的真实原因是引擎出了故障。

但很快它又收回了这一说法,说事故原因认定要以最终调查为准,在此之前的声明都不算数。

多国航空管理部门迅速发布了飞行禁令,禁止或限制民航飞机飞越伊拉克和伊朗领空,以及波斯湾水域等。

这个区域的天空,在此刻变得更加波诡云谲。( 补壹刀)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