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匈奴狼山已经谈到了洞洞3的一些情况,今天再继续聊一些更新的判断。前面谈总组平台的周边环境时,少谈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在目前新区总组平台紧挨着的右侧,其实已经在平整场地,这里正在建设新区的第二个陆地重型总组平台。方向和长宽,基本和现在的总组平台完全一致。而且这个新平台还面临舾装港池中大约100米的正面宽度下水水面,可以下水30万吨级的大船也没有问题。因此这个新总组平台也是按照至少生产25万吨级的超级集装箱班轮的名义进行施工的。建成后自然可以生产集装箱班轮和30万吨级以下的各种船舶。其实同样的总组平台,既可以生产民船也可以生产作战舰船,这和干船坞可以生产民船也可以生产军舰的道理是一样的。无非像十万吨级的超级载机大舰需要的干船坞深度,
比一般的30万吨级的民用船舶还要深而已。但是这种情况对目前的陆地重型总组平台并没有压力。也就是说,一旦舾装港池的北侧,也就是现有1号总组平台的右侧再建成2号总组平台,那么这两个重型平台,可以同时生产民船,也可以同时生产大型载机舰艇;或者一个用来生产民船,另一个用来生产载机大舰的大型模块,然后在统一通过32000吨级的浮驳送入1到4号坞中进行最终的合拢。到底造什么?完全看有什么样的订单而已。因此绝不会出现超级大国的主要船厂,只会造军舰而不会造民船的尴尬局面,这才是良性循环。现在某厂的船坞利用率其实极高,几乎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甚至忙到用3号生产区的下水深坞当临时干船坞用。因此新区同时建造两个并排的陆地重型总组平台,会大大提高生产能力。
今后不论生产民船还在载机大舰,都会极大的提高效率。2个规格相同的总组平台就可以同时生产两艘10万吨级载机大舰的模块,而仅仅4号坞就可以合拢1.5艘,同时舾装港池仅仅东面一侧就可以同时舾装3艘。加起来这条流水线其实可以同时生产5.5艘10万吨级的载机大舰。而如果把这个10万吨级的载机大舰,换成25万到30万吨级的民船同样适合,甚至军舰和民船相互穿插生产都行。再来看看目前的洞洞3本身。可见在水平方向,尾轴出水部分以前的舰体已经基本具备。而在垂直方向,6甲板以下也已经基本完善。最大的进展,就是目前6甲板以下不再是空壳。而很可能已经预舾装进去大量的设备。因此可见有些吃水舱段,以处于封舱待转运的状态了。生产装备区还有几块很大的封舱盖板,这应该是在等机炉舱部分彻底预舾装完毕后再封舱。目前看看,在通过32000吨浮力装置入坞前,不太可能把现有的模块焊接成2大段分体。
而是很可能以目前的几十米长度一段排队上浮驳,分两次运完。入坞对齐后再彻底合拢。这就牵扯到是什么动力的终极问题。狼山的最新研判是,如果以目前的状态入坞,那么大概率是常;如果焊成2大块再入坞,大概率是非常。但无论常规还是非常规,这个舰体都相当大,水线总长315米是打不住的,型宽40.5米保底。小鹰级满排8.3万吨,水线也不过310米,型宽不过39.8米。因此研判洞洞3保底8.8万吨,是有史以来最大常规动力载机大舰。这个船型其实也可以是非常规动力,只不过把吃水加深1米即可。那么吨位最小也要超福特。(作者署名:匈奴狼山)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