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航母编队(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都知道,在当代海军的航母编队中,肯定会存在一到两艘左右的攻击型潜艇,而关于常规动力的攻击型潜艇与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最大区别莫过于常规潜艇一般使用柴电动力进行驱动,而在水下潜航时,常规潜艇的唯一能源是来自艇上蓄电池舱内的蓄电池组,不过这个蓄电池组都需要通过艇上的柴油机带动发电机为其充电,而由于柴油机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并进行排气,因此当蓄电池组的电量快耗尽时,使用柴电动力的常规潜艇只能上浮到水面/半潜/通气管状态进行航行时,才能启动柴油机为蓄电池组进行充电,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潜艇最大的优势—“隐蔽性”得到破坏,从而在战时陷入暴露到敌反潜网的威胁下,而随着现代常规潜艇技术的发展,使用“AIP”(即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动力系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也能实现在水下较长时间的潜航,但是其代价就是水下航行的速度较慢,一般只能以5节左右的航速,实现约14天左右的不需要上浮换气的水下潜航能力,而如果需要使用20节以上的水下高速航行时,不管是常规柴电潜艇还是AIP潜艇,其水下航行的持续时间仅有10分钟左右。
▲039BIII常规动力潜艇近照,虽然它是我国目前最新锐的常规动力AIP攻击型潜艇,然而也同样不适合编组在航母编队中(图片来源:网络)
但对于航母编队而言,常规动力的攻击型潜艇的上诉性能真的够用吗?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美军相关的研究。在美军看来,当整个航母编队以22节到25节左右的速度进行持续水面航行时,位于航母编队正前方的潜艇则需要以33节以上的航速进行行驶,并连续水下航行的持续时间为3昼夜以上,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警戒、监视、跟踪及攻击敌方水面或水下目标的能力,而这个要求无疑对我们中国来说也是差不多的,然而对于常规动力的潜艇来说,要想达到这个要求,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对于使用了核动力装置的核攻击型潜艇来说,毕竟搭载的核反应堆在工作时并不需要消耗氧气,且核裂变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比柴油机释放的能量要大得多,因此故而核攻击型潜艇自然在就拥有比一般常规柴电动力或AIP动力的常规攻击型潜艇更大的水下航速以及近乎无限的水下潜航时间的前提下,更加适应航母编队对潜艇自身的要求。
▲航母编队中还是要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才合适,图为我国的09IIIB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故而,综上所述,所谓的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也可以代替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成为我国航母编队中“水下力量”的说法,是不靠谱滴。(作者署名:浩汉防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