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非常默契的都开始研制能够实现垂直短距起降的战机,美国还是先人一步,于1955年研制出世界首款垂直起降战机——XFV-1,现在看来其造型相当滑稽,有种科幻电影的感觉
实际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于国土防空需要,也进行过短垂战机项目的研究,但最终因当时技术所限未能完成。
图为航空专家白玮制作的歼6垂直起降型试验机3D建模
1968年7月11日,空军向军委办事组和国防科委上报了《关于三五期间我国飞机发展问题的建议的几点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尽快解决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的问题。随后,六院根据空军的指示,下达了短距起落战斗机的研制课题。1969年初,601所将短距起落喷气襟翼可变机翼飞机列入专题科研项目。
网传歼18战机
为了尽快研制出垂直起落飞机,当时林彪指示由空军负责的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指定沈阳军区空军一位副政委为“四号任务”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统一领导“四号任务”的研制。但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原因,“四号任务”被下马。
就在今年年初,中航工业成发与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就短垂项目加工合作举行签约仪式,签署风扇部件合作协议。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推进系统项目(简称“短垂项目”)是针对提高海军两栖作战能力,填补该类作战武器装备空白而进行的探索项目。
而对于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的猜测非常多,消息显示中国制造的是一种相当于F-35级别的战斗机,不仅有常规起降型,还会有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号。而后一种型号可部署到许多海军水面作战平台上,在靠近印度的西藏山区空军基地也可使用。
外媒报道称,其实中国已经研制出一款垂直起降战机:歼-18.
歼15战斗机
报道称,歼-18主要用于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机动力强,双矢量发动机,外加一台辅助升力发动机,双垂尾,无鸭翼,无尾翼,在隐身和空气动力又很好的结合,歼-18内藏,作战半径2200公里,拥有先进座舱系统,主动加油系统.
目前辽宁舰只能搭载20余艘歼-15战斗机
中国之所以推出垂直起降舰载机,或是提升辽宁舰的作战能力。目前辽宁舰只能搭载20余艘歼-15战斗机,这与可以搭载80余艘的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相比,差距甚远。而垂直起降飞机不需要长长的甲板,辽宁舰可以搭载更多,从而弥补舰载机的数量劣势。
歼18战机真相浮出水面:看完惊出冷汗
继连翻炒做歼-20之后,西方媒体近日又把焦点对准中国一款并不存在的神秘新型战机——“歼-18”垂直起降战斗机,似乎想把“中国新型战斗机热”推向另一个高潮,足以烧死各路军事媒体的神经。
最先爆料的是日本《朝日新闻》,该报在去年初声称中国首架垂直起降战机“歼-18”已经研制成功,并于3月份在内蒙古某秘密军事基地顺利试飞。
随后,媒体又翻出了国内论坛的一条假新闻,据称来自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络版,该假新闻最早给“歼-18”冠名“红鹰”。
随后国内外的报道则陷入混乱,首飞时间有点说3月,有的说4月,甚至是2008年11月,甚至还“公开”了性能:装有激光主动相控阵雷达、内置武器舱以及两个大推力矢量发动机,作战半径2000公里,技术水平超过F-22……
歼-20曝光以前,国内对四代机的猜想层不不穷,各种不负责任的虚假内容充斥网络。“歼-18垂直起降战机”只是其中不太高明的一个。
网上盛传的歼-18战机
“歼-18首飞”无疑于一个惊天消息,在没有任何迹象,没有任何可能性的前提下突然出现,比歼-20的现身更加令专业人士瞠目。不过,日本人最先爆料的“歼-18首飞”却充斥着荒谬的笑料。
荒谬之一:“歼-18首飞”居然在内蒙古
了解常识的人都知道,战斗机第一次试飞只可能在生产厂家所在地进行。近期亮相的歼-20和歼-15都遵循着这个铁定原则。
中国几个主要的战机研制基地,包括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和陕西西安。内蒙古可能有军方的训练基地和试验基地,但绝对不是首次试飞的好地方。
荒谬之二:“歼-18”的性能好过了头
众所周知,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歼-10和歼-20发动机仍需要继续提高可靠性,而“歼-18”却大跃进般用上了可垂直起降的“大推力矢量发动机”。
而且,“歼-18”如同神话一般,直接跳过了中国仍存在的诸多技术难关,不仅可垂直起降,还用上了相控阵雷达,具有隐身性能和超机动性,几乎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全能战斗机了。
美国F-35战斗机试飞
最凶悍的一点,则是作战半径居然达2000公里,视垂直起降战机传统的“短腿”弱项如无物。
可见,“歼-18”的存在像其性能一样,更像是个三流小说家作品的科幻内容。
中国“海洋巨兽”现身:搭配歼18令美胆颤
中国将建造大型两栖作战平台的传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证实。国产“075型大型两栖攻击舰”的模型照片的出现也进步一佐证了这一消息。 从外形上看,075型两栖攻击舰采用直通甲板设计,具有4个直升机起降点,1台升降机,在机库下还设置有巨大的坞舱,可以搭载一定数量的国产气垫船。
该型两栖攻击舰没有配备进攻性武器,可以说其防御和攻击的任务很可能由未来搭载的战机来完成。中国海军目前已经拥有4艘2万吨级的071型船坞登陆舰,没有必要再继续发展这种搭载能力有限无法起降固定翼战机的两栖舰。
未来国产两栖攻击舰的吨位应该在4万吨级左右,两栖登陆作战夺岛维权应该是其主要任务,在没有航母参战的情况下也可担当不同海上编队的联合作战指挥舰,还能承担各种维和、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中国未来大型两栖舰方案
目前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建造的两栖攻击舰吨位多为2万吨左右,如法国“西北风”级、英国“海洋”级、韩国“独岛”级等,而日本“出云”级直升机母舰。而最新的“美国”级两栖舰排水量已经达到了5万吨,跟中型航母处于同一水平。但是,中国的海上维权任务要比任何一个大国都要紧迫,并且中国的对手中也都具备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中国要想顺利夺下被侵占的岛屿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海空力量,因此大型化的两栖战舰才是中国的最佳选项。
网传歼-18战斗机
如果中国装备了4万吨两栖攻击舰,则就有了足够大的平台去搭载固定翼飞机而不仅仅是运输直升机。 只有装备了可进行对空、对海、对陆作战的固定翼飞机,这样的大型战舰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可以在海上打击平台上垂直起降的战机似乎已经出炉。
最近一直有传闻,中国仿照美国在研发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战机歼-18,如今官媒的报道似乎验证了此前的传闻,中航工业成发与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就短垂项目加工合作项目,已经举行签约仪式。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推进系统项目(简称“短垂项目”)是针对提高海军两栖作战能力,填补该类作战武器装备空白而进行的探索项目。 这是迄今为止来自中国官方的最权威的报道。
此前有报道说,中国军方高层对歼-15简单的滑跃起飞不太满意,认为无论航程还是载弹量都大大受限,转而开发第四代垂直起降战机歼-18。 歼-18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属实,那么歼-18就是中国第二款固定翼舰载机,而不是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歼-31或者是歼-20的舰载版。据说,歼-18拥有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作战性能对今天的飞行器有明显的优势。
这是一款杀手级别的战斗机,根据任务不同可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模式。但是在走向远洋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里,实际上却非常需要这类垂直起降战机。这样一款战机更类似于英国的“鹞”式或者美国的F-35C,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和对面攻击能力。中国目前只有辽宁舰一艘航母,短时间内国产航母应该不会下水,形成战斗力的周期还会更长。如果突然爆发战争,那么辽宁舰上的歼-15显然是不够用的,即使是面对日本海上自卫队也不能说就可以轻松取胜。
航母与两栖舰组成的特混舰队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航母需要分担一定的压力。歼-18的出现就会大大缓解航母的压力,航母上的歼-15既要执行编队的防空任务也要执行对海攻击的任务,而由于采取滑跃起飞,携带反舰导弹之后相应就不能携带更多的油料,航程大大收到限制。 歼-18完全可以去执行反舰作战任务,而让空中优势明显的重型舰载机歼-15腾出手来专门去对付敌方的飞机,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航母战斗群可以不受来自空中的威胁。
歼15战机
综上所述,075两栖舰与歼-18的搭配不仅能独立完成两栖作战任务,还能在舰队决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航母的最佳“搭档”。
短时间内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拥有数量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但是发展这种可携带固定翼战机的大型两栖舰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