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出身的民进党长期将“反核”当做神主牌,批评电力公司“藏电”、“不节电”,捞取了不少政治利益,上台后发现台湾电力生产吃紧,又不能打脸当年的自己,只好持续推进燃煤和天然气发电。
蔡英文当局以“2025非核家园”卡掉自己的后路,陷入“火力发电全开污染空气、限制火电就会限电”的怪圈,因而在夏季要防止大停电、冬季要防止大范围雾霾,若年底投票日的当天是雾茫茫的,民进党就必输无疑,换言之是“大赢变小赢、小输变大输、平局变小输”。
当然,从远景看,无论2020年选举结果如何,2025年蔡英文都将去职,届时台湾用电危机以及是否实现“非核家园”都不由她负责,也算是变相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民进党宣称要“非核家园”,因而遭遇用电困境也不能让核电延期服役或者重启核电厂,只好通过降低电压、缩短维修时间甚至是要求企业错峰用电来暂时稳住,然后大肆发展燃煤发电厂和天然气发电厂,最终造成空气污染、企业无法扩大生产的窘境。另一方面,民进党主导下修“公投法”门槛、压缩在野党的体制内抗议空间,国民党等政党意欲从“公投”议题来限制民进党,甚至作为选战议题,以求在年底选举中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深澳发电厂的诸多争议
用电危机当前,民进党当局不顾蓝绿县市长、环保团体和选民的反对,强势重启新北市深澳燃煤电厂。“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的理由就是,全台发电量的40%由北部地区消耗,但是北台湾只生产34%,其他区域调过来的电力供应会有所耗损,也会造成南北失衡,因而有兴建深澳电厂的必要。
民进党籍“政务委员”张景森宣称,如果不盖深澳电厂,北部五县市必须承诺节电10%,无异于给日渐增长的产业需求和民生用电蒙上了阴影。
“行政院长”赖清德的话更夸张,他说,深澳电厂所用的是“干净的煤”。与民进党高官“不食人间烟火”相比,县市首长显得清楚得多。
党籍基隆市长林右昌呼吁当局进行更精准的环境评估,深澳燃煤电厂改成燃气,“会害死基隆人”;党籍宜兰县代理县长陈金德则批评称,“无法接受深澳电厂环评过关的相关报告”。
在反对深澳电厂问题上,蓝绿县市领袖出奇一致,国民党籍新北市长朱立伦指责当局“没有理由让他们饱受空污影响”,国民党籍桃园市议长邱奕胜则要求民进党市长郑文灿向当局表达不满。环保团体也召开记者会,批评深澳电厂可能导致大潭藻礁受到破坏,对民进党选前“护礁”、选后“白贼”的态度十分不满。有意思的是,新北市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发放生煤许可,国民党在新北选情处于领先位置,这也就意味着深澳电厂即使真的在七年后落成,也将会因为缺乏燃料而闲置一边。
在深澳电厂是否兴建,是采用燃煤和还是燃气的问题上,相关各方争执不休。台电发言人声称,选用天然气需要建设储存设施,当地民众反对声浪很大;如果借用附近电厂的天然气储存槽供气,管道铺设难度很高、距离也较远,还遭到沿线县市长的反对,故而采用燃煤发电。
国民党的公投有用吗?
蔡英文的秘书长陈菊曾说,新北机车族空污比深澳电厂还严重。由于陈菊是直接劝说苏贞昌出山参选新北市长,以及苏贞昌竞选总部主委的人选,因而遭遇新北各界的广泛批评。
与之相似,国民党中央接连发起“反核灾食品”进口、“反空气污染”、“反深澳电厂”三项公投,甚至为避免被“中选会”阻拦,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成案,选择就每一个议题发起两项公投,就是为了以环保议题打开突破口,直指民进党的要害,从而达到串连全台选情的效果。
国民党提出反对深澳电厂的公投,并向相关部门递出联署书,但新北市幅员较大,东部沿海受到深澳电厂的影响大,市中心所在的西部地区反而影响小,尤其是人口聚居的板桥、中永和地区是否能引起选民共识还是未知数。如果说新北市都很难整体作战,北台湾就更难串连。
对于国民党的公投,负面评价者认为,问题在于国民党的资源本就不足,针对三大议题分散为六个小议题,是否能够足以号召选民成为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六个提案均不能过关的惨淡情况。
另一方面,空气污染集中于中南部,北部和东部民众相对感触不深,很难作为全台性话题操作;“反核灾食品”是预期性公投,还没有发生,也不一定能发生,只是针对可能情形的限制动作,民众往往也就没有很大热情,支持度大为降低;深澳电厂议题就更加呈现分野局面,受到影响的北部县市如宜兰、台北、新北、桃园反弹声浪很大,而在中南部地区大多冷感甚至支持,理由就是“为什么北部的电要我们中南部送过去?你们自己承担下用电的污染也挺好”。
而且,国民党还不能将之上升为“核电与反核电”之争,一是因为朱立伦竞选大位的时候也曾表示“非核家园”,二是核电没有能够在民众中间取得足够的支持度,尤其是在年轻人、北部民众等特定族群中,因此需要在个别区域、个别业别和年龄层当中限定使用。
有民调显示,五成八民众不满当前台湾民主施行情况,仅三成多表示满意。这个责任很容易被归咎给蓝绿政党,尤以执政党的责任最大。实际上,国民党也无法提出替代方案,只是因为执政的是民进党,因而可以当做选战议题操作,正如两年多前在野的民进党所做的一样。
大家都在关注如何才能多拿选票,拿到执政权以及分配政治职位,有谁真正关注过台湾的长远发展和用电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