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中国主席在欧洲留下一句硬话

中国主席在欧洲留下一句硬话

时间:2021-03-17 22:19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这趟欧洲之行,中国开始回归真实而不为过的自我认知,向世人郑重宣告“中国这头狮子醒过来了”。在乌克兰危机里显见其务实、成熟风格的欧洲,也隆而重之的将中国视为东方狮子。访问所经诸国,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习近平都受到了文化虽异、礼遇却重的热迎。

  在欧洲学员的演讲里,习近平详而精辟地讲解了“中国梦”的国际内涵,并给中欧,给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梦携手”勾出了一条理想之桥梁,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务实之路。有朋相知在天涯,中国何乐不为?何乐不给老欧洲和全世界的朋友释一释“中国梦”?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拿破仑说这话时,他或已预见到了今日中国的崛起,囿于身处时代的局限性,他还是没能准确预见到国际社会的今日格局。“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在拿破仑的话里,不无可见当今欧洲社会对中国的偏见影子。

  中国需要发展,但更需要理解。如果欧洲此前的傲慢可“怪罪”于拿破仑的前一句话,那么,欧洲至今犹存的偏见则可“怪罪”于拿破仑的后一句话。如今,当中国这头狮子醒过来了,中国就需要磨灭不必要的欧洲偏见,需要素面示人,让欧洲和世界都真正认识中国外交一贯里的以诚相见。

  总而言之,中国是时候该向全世界阐释中国这头狮子是个啥模样啥性子了。

  如无意外,这或是习近平为何将“中国狮子说”放到欧洲之旅而非国内场合去郑重推出的谋略性。

  某种意义上,习近平的“狮子说”最“迎”了普京的心。从那个被外媒喻为“俄罗斯熊苏醒了”的那一刻起,普京就需要在国际社会上找到一个支撑“熊苏醒”的理论性声音,一个从理论上去支撑俄罗斯借助克里米亚公投而强硬雄起的国际声音。而习近平的欧洲之旅无疑正“是”了普京久盼不得的“及时雨”——只需轻轻往丛林法则层面去解读“中国狮子说”而无需理会中国认可与否,俄罗斯强硬雄起的“理论饥饿”就能迎刃而解。

  显然,“中国狮子说”正中了俄罗斯下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把习近平的“中国狮子”之说概括为中国主张的丛林法则也未尝不可。

  当普京宣布向乌克兰出兵那刻起,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就被打破,一个多元并存、多极共局的新世界同时生成。乌克兰危机事件上,普京的成功,加上奥巴马的妥协,无疑从某种层面上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最终定型和成熟发展辟开了一块广袤的土壤。因而,习近平把中国比作群起群居的狮子而非比成习喜独行的老虎,实际上就是对国际新格局的一个准确定位,一个比喻化了的通俗说法。

  有人认为习近平说“狮子”不过是出于对欧洲及对拿破仑家乡的一种尊重,是国际外交措辞上入乡随俗的技术性需要。其实不然。这正是习近平的睿智。中国到没到了该挺起腰板说“狮子”的时候?中国的腰板子该怎么个挺法?中国这头狮子该怎么个定位?在习近平的“狮子说”里,这些问题都不属于单纯的演讲艺术之考量范围。

  最终,全世界在欧洲看到听到的是,这些问题都被习近平赋予了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内涵和意义。无疑,欧洲之旅后,中国崛起的国际韬略就是“中国从此醒过来了”。

  一个不争的国际事实是,继中国以新兴大国面目文明崛起、俄罗斯以武力强硬姿态雄起后,国际社会从此已不再是“一山只容一虎”的山头,而成了一片可容狮子群起的森林。

  用森林的弱肉强食来比喻国际社会似乎有点不人道,也不太吻合安理会成员国的身份,可国际生存的残酷性却是不容怀疑。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正是这种残酷的代表性与结果性现象。就拿迄今还在危机里的乌克兰来说,一个小小的克里米亚半岛,虎视眈眈之者却不曾只有俄罗斯。

  国际生存从来就残酷。避而不谈,是自欺欺人;过度恐惧,则妄自菲薄。正确的态度该是客观的正视,加以科学的重视,一如习近平面对整个欧洲及至整个世界也不讳言“中国狮子”那样,坦然对之,并泰然处之。

  长期看,170年,从中国的欧洲梦到欧洲的中国梦,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短期看,短短6年,从轮流见达赖到轮流“高规格”见中国领导人,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似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这个世界变天了,以前是中国求着向欧洲开放,如今是欧洲争着向中国开放。”这是笔者参加第七届中英政党对话期间英国高官的普遍感慨。专程从北京赶回伦敦郊外迪切利庄园参加对话的英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表示,他们的中国梦就是成为下一任驻华大使。

  时下,欧洲国家普遍看好中国的三大机遇:

  其一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第七届中英政党对话,主题就是“中英2020——改革、增长与繁荣的伙伴关系”。对话期间,中方代表团带去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英文版材料被一抢而空,英方代表渴望拿到类似关于上海自贸区的介绍材料,均表示英国愿意成为中国改革的伙伴。下轮对话特地安排在上海举行,以满足英方需求。

  其二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机遇。对话期间,英国保守党、工党、自民党三大党议员纷纷表示,中国正在实现经济从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从非绿色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这给中英合作带来巨大商机;英国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软基础设施方面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所需要,因而十分看好中国巨大市场前景。他们比拼对华合作的未来构想,甚至导致各政党政策在趋同。

  其三是中国投资机遇。争相吸引中国投资、争相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争相成为中国投资欧洲的跳板,乃当下欧洲国家对华经贸关系主旋律。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带来了期许。英方一再表示,英国是最开放的经济体,为华为等中资企业投资敞开大门,亚洲外首个人民币清算中心日前落户伦敦就是明证。

  情形又何止是英国?!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从荷兰、法国、德国到比利时欧盟总部,各方均竭力比拼,试图说服中方他们是中国在欧洲最佳合作伙伴。

  《金融时报》报道,习主席访法期间,法官员对德中贸易远超法中贸易这一点很不满意,而英国也在竭尽全力表明其投资环境优于法国,欧盟三大国间竞争异常激烈。

  西方纷纷抢抓与中国合作机遇,以振兴经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提升在新一轮全球化中的话语权。这一切,都是中国持续成功导致中欧力量对比大变使然。

  改革开放以来,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极大降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成本,如今,抓住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成为他们走出危机、迎接更高标准全球化挑战的不二选择。这也预示,未来若干年内仍然是我们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欧洲对华政策日益务实,中欧经济互补性仍然是主要方面,抑制竞争性一面,中欧关系保持稳定繁荣有坚实基础。欧洲比美国更需要中国来提升谈判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筹码,反过来,欧洲也是中国推进亚欧合作和参与更高标准全球化规则制订的争取对象与合作伙伴。

  欧洲的中国梦与中国的欧洲梦相得益彰,共同绘制世界梦的雄伟篇章,符合利益、符合期待、符合潮流,是中欧关系不断走向成熟、全面和发达的秘诀。

  习总的欧洲四国之行,各国均以超规格接待。重头在于法德两国。

  ——先是奥朗德“倾其所有”的礼遇,给高卢鸡180亿欧元的大单,对难以走出经济危机的法国来说“雪中送炭”不为过。奥朗德支持率目前低迷,而国内失业率已达10%。这次“输血”对航空、汽车等的支撑极为重要,直升机领域两国合作扩大,也是我们产业提升的机会。

  ——28号,习总与默克尔在《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搞定了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这是在欧洲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内容。德国最大的德意志交易所与中国银行签署了协议,决定在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产品、服务的发展方面进行合作。

  这次访德期间,习总专门看了长达上万公里的渝新欧铁路的终点,中欧新丝绸之路的联通、运行对中欧经济的未来大幅提振作用,远不止于是运营费用的节省、更是沿路各国经济效益的提升。

  ——此前26号,英国财政部宣布,中英两国中央银行将于3月31日在伦敦签署人民币清算和结算谅解备忘录。英格兰银行与中国银行也签署了关于在伦敦建立以人民币来进行结算的结算中心的协议。

  现在中国与欧盟大国们联合大挖美元的墙角,已经是公开化了。

  从这些消息“集中出现”看,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三大国这个关键地域长驱直入、接连迈出几大步。

  2013年,中国银行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以达3。98万亿元。这次的成绩,在经济金融领域是标准的“战略进攻”、更是作为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必要的前期准备。

  这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消释作用不言而喻,相当于中德在美国人的裆部各自踹了一脚,从而已经使得美国人恼羞成怒:于是仁爱礁在第二天的29号,就出现了“补给”的闹剧。

  在乌克兰后续持续发展的今天观察此事,扶助欧元始终是中国的既定战略。反过来说,美国打压欧元也是既定的策略。当年欧元可是被美国打残了几次。首次南联盟可谓一举两得,直接打击到欧元并让资本回流美国。

  第二次是打伊拉克,第三次就是债务危机针对欧洲的定向波及。2012年,中德的互换协议曾使得希拉里急的差点上房。到了今天,看人民币走出去的这些过程,是美国越来越不可遏制与掌控的,连英国都早有考虑了,美国是不是很伤心?

  再看俄罗斯。

  前文提到,俄国航天领域依赖于西方电子元件供应,“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上目前75-80%的电子元件依赖从西方进口。在制裁之下,未来可能不得不改为向中国购买。从俄国航天署、金融委员会的消息称,从景金融结算到航天领域,俄国未来对中国的依靠只会加大。

  相比之下,仁爱礁上的一点嗡嗡之声,最多算是恶心一下而已。在我们的既定大战略步骤中,最多算一点波澜。此事的发生,背后是谁在搞事?看天上有美国飞机、船上有美国妓者,大家都明白的。

  但是中国始终有底线的,“生活用品”可以人道一下、建筑材料则根本没有送达的可能。美国迅速导演此事,是因为事前早知道了习总访欧的这些内容,因为他的鼻子还是很灵的:不仅仅只是会“偷听”。

  “8–1<7”,美欧等西方七国首脑在荷兰海牙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将俄罗斯开除出八国峰会,但德国新闻电视台这个国际战略大算式,反映出西方对剩下来的G7影响力可能会越来越弱的担忧。

  这个为应对石油和经济危机而成立的“富国俱乐部”,经济上的光环早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就被G20抢光。美欧还试图把G8打造成决定世界政治与安全规则的平台,但近年来,美欧无论是在叙利亚等中东问题上,还是全球变暖等全球危机面前毫无办法,让这种构想也摇摇欲坠。

  今年是G7成立40周年,有外交学者把40岁的G7称为“已经半老的徐娘”,当年它们把俄罗斯拉进G8给自己脸上抹了一层厚厚的粉,开除俄罗斯后,西方七国“可能露出本已衰老的容颜”。《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费卢基扬诺夫曾称,G8对世界来说早已无足轻重。目前,莫斯科同时下着好几盘棋,其中一局棋名为“金砖国家”。

  “8–1<7”,德国新闻电视台25日称,G8现在变成G7,回到了1975年时建立的原点。但是,这样的倒退显示,G7的影响力要远远小于建立之初。1998年G7拉入俄罗斯变成G8,宣告东西方冷战的真正结束,2014年的G7,是否显示冷战又回来了?

  路透社称,G7回到了1998年前的旧“西方富国俱乐部模式”。与1975年刚成立时相似,这个既旧又新的G7面临的首要问题可能是能源问题。法国《新观察家报》称,需要尽快适应一个没有俄罗斯的G7,因为它必须设法解决包括4个G7成员在内的欧盟国家能源恐惧症,要知道28个欧盟成员国中有6国天然气供应100%依赖俄罗斯,依赖率达50%的则有12个。

  在俄罗斯,人们早就议论是否应留在G8。俄罗斯于1991年起参与G7峰会的部分会议,一直到1998年,俄罗斯才被接纳成为成员国,G7正式成为G8。但俄罗斯加入G8以来,一方面要忍受西方白眼和种种限制,另一方面无法分享其利。

  西方动辄就威胁要将俄逐出G8。2008年,普京曾称,“如果美国执意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核导弹将对准欧洲”。普京话音未落,英媒就充斥着“将俄罗斯人赶出G8”内容。2012年在美国戴维营举行G8峰会,普京的意外缺席也引来美国的指责和驱逐俄罗斯的声音。

  《俄罗斯报》称,实际上,加入这一组织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任何利益,“中国没有加入这一俱乐部不照样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此前俄专家也曾表示,G8已是明日黄花,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失去了影响。西方国家无法扮演“第一小提琴手”的角色,无力制订世界游戏规则。文章称,在俄退出G8后,不排除G7将面临很快衰败的命运。

  俄罗斯国家行政科学院教授米哈依连科称,莫斯科在解决众多国际问题中发挥着巨大的、根本性的作用,如伊朗的核计划,叙利亚危机。现在离开了俄罗斯,G7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是对西方国家的一个严重的安全威胁。

  德国DDP通讯社称,俄罗斯对被开除出G8的不屑,再次证明G7已处于建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G7的各成员国,几乎各个遇到问题:欧洲国家仍处于欧债危机的困境之中;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家之一,加拿大一直都没有出色的表现;而美国也已失去往日的超级大国的雄风。随着西方主要国家自身问题的加重,对国际的影响力也在下降。没有重要的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参与,G8峰会也就失去世界性的意义。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