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报道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6月25日发表文章称,西班牙与中国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性领域都存在巨大合作潜力,应该更好地认识到彼此能力和资源的互补性,以便加强双边及在欧盟框架下的科技合作。
文章称,近几年来,中国已在数量和质量上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并决心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6年中国将在研发支出上超越美国。目前,中国已经是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的最大投资者,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研发投资中所占比例为48%,美国为38%,其他国家和地区为14%。此外,中国正在产品和用户层面塑造全球技术的未来。中国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现在拥有56家“独角兽”公司(估值逾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而2014年只有8家。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中国“独角兽”公司的崛起速度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
西班牙是一个科技体系成熟的国家,在一些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西班牙拥有一些中国感兴趣的领先科技研究中心,但西班牙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9%,而欧盟的平均水平为2%。在此背景下,西班牙与中国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拥有良好的合作机会。与中国同其他科技实力与西班牙相当的欧洲国家的合作相比,中国与西班牙的科技合作在双边关系发展中处于滞后状态。
文章称,西班牙与中国深化科学技术合作的第一步是更准确地了解对方可以提供什么,以及双方合作可以带来哪些益处。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两国的科技和经济界人士似乎都低估了对方的能力,所以他们通常不会考虑彼此进行合作。为了克服这一障碍,西班牙-中国科学技术混合委员会可以先确定一系列两国能力和利益互补的优先合作领域。这样做将收到积极的成效。
文章称,西班牙与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合作潜力最大的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生物医学、海洋学和超级计算机等。更具应用性的合作领域包括现代农业及食品加工、绿色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制药、电动汽车、智慧城市等。
文章称,从西班牙的角度来看,在试图实践这种合作时,应该认识到中国科技体系相较于西班牙传统合作伙伴有哪些特殊性,以及它在短期和中期内将如何发展。中国的科技体系正在迅速成熟起来,并将在未来十年内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转变将促进中国和西班牙双方多种形式的合作。
文章称,在科技合作方面,增进西班牙和中国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往来是当务之急。研发人员可以充当两国研发中心以及公司之间的联系纽带,促成更多的联合研发项目,推动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文章称,西班牙和中国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双方应该更好地认识到彼此能力和资源的互补性,以便加强双边及在欧盟框架下的科技合作。
相关文章